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和财富分配之间的关系,认为不发达国家收入及财富分配的不平等并非是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必须付出的代价。因此,应当改善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的不平等,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2.
刘欣欣 《生产力研究》2006,23(11):271-272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最早系统地分析了财富增长的源泉及促进财富增长的制度安排。文章在总结亚当.斯密的经济增长理论基础上,揭示他关于市场机制、政府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认识,并探讨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际香 《经济》2014,(3):58-59
正2013年俄罗斯经济增长乏力,1-11月GDP同比增长1.3%,全年预计为1.4%。这是自2000年以来,除1998年和2009年因金融危机而大幅下滑之外,经济增幅最低的一年。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克列帕奇认为,从促进俄罗斯经济发展来说,2013年是"丧失机会的一年"。虽然俄罗斯经济尚未陷入危机,但可能由此转而进入长期停滞阶段,如若国家不采取必要的经济结构调整等措施,危机已经为时不远。俄罗斯全球化和社会运动研究所经济研究中心有关专家也认为,2013年是俄罗斯经济由缓慢增长走向衰退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4.
财富效应、消费函数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持久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可从不同侧面分析股市财富效应的作用。LC-PIH模型则对股市的财富效应进行了全面的诠释,即持续繁荣的股市所形成的财富效应,可以增加投资者财富和公众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景气预期,改变短期MPC,刺激消费增长,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但是财富效应的影响程度要受股市规模,股市变动趋势,股价波动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财税是一国分配关系的核心部分,在财富一定前提下,财税制度的确定及变动,意味着分配格局和个体利益的变动,进而影响到推进以财富为表象的经济增长的能动性。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财税领域已经历过数次大调整和很多次微调,对经济增长造成重要影响。深入分析会发现对应经济增长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包容增长"之路,财税改革则呈现出"探索-规范-创新"之路。因此,有必要探寻两条道路间的关联性,从财税改革角度认识我国经济增长,以达到更准确科学地运用财税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6.
近年,国际油价飙升,经济持续增长,俄罗斯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于是,石油美元撑起俄罗斯经济、俄罗斯经济转型已经成功的论点开始多起来了。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是什么?俄罗斯经济转型之旅是否接近谢幕?无疑,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深入观察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廖伟径 《经济》2015,(1):86-88
时至年关,俄罗斯人笑称他们正在进行一场经济领域的"列宁格勒保卫战"。的确,在西方制裁和国际石油价格的双重压力下,俄罗斯正加速越过由增长停滞转向经济衰退的"临界点",而2014年年末卢布汇率的暴跌更令俄罗斯人感到经济的严冬已经来了。由于全球经济前景不甚明朗,俄罗斯国内经济增长基础不牢,2014年俄罗斯经济的开局就笼罩在"起步熄火"的阴影中,加之乌克兰危机迅  相似文献   

8.
在2011年愈演愈烈的国际经济和政治危机中,俄罗斯经济逆势走强。尤其在2011年底,俄罗斯结束了长达18年的马拉松式谈判,正式获准成为世贸组织新成员,迎来了对外经贸合作和自身经济发展的崭新起点。中国社科院的《世界经济黄皮书》认为,2011年俄罗斯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向好,延续恢复性增长趋势。但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加工业、建筑业恢复增长,零售额和出口总额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
采用1998--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发现中国房价波动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区分了房价可预测部分波动和不可预测部分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此来分析中国房价波动的抵押效应和财富效应。我们发现:一是中国房价波动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抵押效应显著,但财富效应不显著。二是东中西三个地区的抵押效用表现为由大到小,东部地区几乎是中部地区的2倍,是西部地区的6倍多。  相似文献   

10.
过去15年,是俄罗斯历史上沧海桑田、翻天覆地的阶段。俄罗斯转型经济七下八上,峰回路转,如同转动的万花筒,左看右看情不同,上看下看景迥异。但,转型与增长始终是如影随形、风雨兼程的两条主线。尽管经济转型时烈时缓、或张或弛,经济增长有负有正、或快或慢,两线之间或即或离、且近且远,却不可截然分开。透过俄罗斯经济转型变迁及其背后的推手,对于更好地观察和总结转型与增长的一般规律,可能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张建 《经济导刊》2004,(12):54-58
2 003 年世界经济增长了3.5% 后,2004 年一季度在美国旺盛的居民消费与中国快速增长的投资需求拉动下继续加速运行;二季度以来,逐步减速,但依然超潜力运行,实际GDP预计增长为4.93%,创 1976 年以来的历史新高(见图 1)。美国、欧盟、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全面复苏、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强劲增长 扩张性经济政策的实施、房地业 活跃引发的财富效应、利率水平的低 位徘徊与国际贸易的加速增长(见图2),拉动全球经济持续回升。 经济发达国家的全面复苏 2004年,经济发达国家呈全面复苏的大势,实际GDP预计增长3.6%。其中,…  相似文献   

12.
夏艳 《当代经济》2002,(12):38-39
一 分工、行业与剩余 亚当·斯密将经济增长定义为:一国国民财富或社会财富的增长,其表现为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增长。经济增长是一个实证性概念,侧重于效率,只有高的效率才能带来高的经济增长。它不同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一个规范性概念,发展包括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均衡进步,它强调公平。从这个角度说。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一个矛盾的概念。经济的增长不可能同时  相似文献   

13.
《经济》2007,(8):20-20
1.始终保持经济的理性增长:在这里特别强调一种"健康状态"下的经济增长。它既不同意限制财富积累的"零增长",也反对不顾一切条件提倡过分增长。所谓健康的增长一般指在相应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国富民穷、贫富分化可以说是中国30余年来经济发展的最大尴尬,排斥性增长模式导致改革的帕累托效应不复存在,财富分配的马太效应使得改革离原定的共同富裕目标越来越远。而且,排斥性增长模式在导致社会断裂和失衡的同时,自身也面临着发展天花板和中等收入陷阱,难以持续。因此,必须摈弃GDP增长主义,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建政府政策的公共性,完善社会安全网络,实现包容性增长,建立财富共享型社会。  相似文献   

15.
在知识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无形资产在城市财富增长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知识资产价值为着眼点,研究了城市财富增长的轨迹、动能和模式。研究发现,相较于传统依靠高投入的增长模式,知识资产日益成为城市竞争优势和财富增长的关键来源;基于人力资本的知识资产价值创新是城市财富增长的催化剂和新动能;因知识资产软价值的强大内驱力,某些城市财富甚至可能产生指数级增长效应。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城市要将政策的实施目标从GDP增长转向城市财富增长上来,更加重视改善软环境、培育软资源、扶持软产业,不断提升软财富比重等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财富匹配取决于"消费优势"的视角分析了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关系,并通过博弈理论和实证分析对"消费优势"假说进行了检验证明,诠释了"资源诅咒"产生的经济机理.研究表明,从"消费优势"的特点看,把握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点,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在持续高速增长后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把握节奏,调整结构,平稳度过"中等收入陷阱",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西方经济增长理论和马克思经济理论,剖析经济增长动力及源泉,分析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的必然性、必要性和阶段性特征。经济增长"新常态"是经济总量增加和财富增长的"双增"阶段,我国应采取措施保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的“中国病”——增长低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中国病”———增长低效率●周常生一自维新运动以来,向贫困宣战以求富强构成整个20世纪的主题。为此,我国曾经进行过多次重大的制度调整以求发现最有利于实现现代增长的方式,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经历过这样多的制度性巨变。制度累积的增长效绩是国民财富...  相似文献   

19.
中俄贸易增长探析与前景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希燕 《现代财经》2005,25(11):49-53
对于中俄贸易能否持续快速增长,国内学者众说纷纭。通过理论分析,梳理中俄贸易的历史数据,可建立中俄贸易增长的回归模型,找出影响中俄贸易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而可得出如下结论:基于两国要素禀赋的互补基础,基于两国过去贸易的经验实证,基于两国持续经济增长的前景,中国和俄罗斯的贸易必将持续增长,并将在不久的将来呈加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20.
王捷 《当代经济》2002,(10):39-39
一、产权制度的变迁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任何制度和组织都是为了应付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出现的问题。产权演变总是沿着使社会净财富最大化的方向进行。 我们知道,产权体系是授予个人某种权威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