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财经类高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及其融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途径,是中外教育家和有识之士关注的重大课题。欧美的“博雅教育”、日本的“教养教育”和中国的“素质教育”,都是对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高级人才的有益探索和成功实践。对财经类高校来说,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有三个途径:一是调整课程结构,加强基本素质教育;二是以实践训练为桥梁,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与提高;三是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层次,营造健康多彩的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
理工科大学生知识产权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工科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是实践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承担者。我国目前的大学生知识产权教育不仅仅数量缺乏,而且结构也不合理,不能够适应知识产权立国战略的要求。因此要加强针对理工科大学生的知识产权教育,增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双学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并注重知识产权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开展涉及知识产权教育的其他活动。  相似文献   

3.
艺术教育具有德育、智育和美育功能。理工科院校开展艺术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认识,加强课程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开辟校园网络艺术教育新阵地,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相似文献   

4.
由于初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方式存在着某些脱节现象,大学新生入学后,学习方式、生活习惯和交际等发生了变化,产生种种不相适应乃至心理焦虑情绪,影响学习,甚至影响身心健康。辅导员在新生教育实践中,要与学生有真情实感;开展目标教育,科学规划“校园生涯”;召开家长座谈会,发挥家长的监督作用;加强新生入学期心理教育,及时缓解“新生焦虑”情绪;开展“同伴教育”。我深切体会到:“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相似文献   

5.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西方高校通识教育理念传入中国,理工科院校开始着手进行通识教育实践,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因为受制于理工科院校的特殊办学背景、现行教育体制、对通识教育理解的局限性,理工科院校通识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或多或少遭遇了一些困境,面临一些危机。本文尝试从理工科院的特殊性来分析、了解、调查通识教育在我国理工科院校发展现状,旨在更好地推进理工科院校通识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就理工科院校的学生而言,掌握科学技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够正当、正确地运用所学知识造福人类、服务社会。在理工科专业教学中融合科技伦理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全面的思维方式,是加强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王士卿 《全国商情》2012,(10):74-75,77
加强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紧迫课题。因此,要充分认识理工科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寻求理工科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激烈而复杂 ,邪教“法轮功”的蔓延足以证明这一点。我们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巩固马克思主义阵地 ,培养大批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9.
艺术教育是完成大学生精神塑造工程,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艺术教育在高等学校的整个教育中仍然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理工科院校尤其突出,亟待完善和加强.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对理工科大学生而言,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的全面成长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理工科学生进行科技伦理的渗透能够取得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科技伦理所倡导的对科学理想的建构与追求是理想主义教育的题中要义;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统一是人生自由观教育的重要旨归;群体意识、协作精神是对集体主义原则的充分肯定;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为学生提供价值观迷雾中的灯塔;诚信意识、责任感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加强人文教育是目前护理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教育者们通常从增加人文课程的设置、改进人文课程教学方法入手,以期达到加强护理人文教育的目的,但这只是加强人文教育的基本途径,要真正提高护理人文教育的效果,作为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应认识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护理教育的一体两面,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在教学实践中,护理教育的科学面和人文面应彼此兼顾。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是我国正确探讨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人与自然关系规律的结果,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辩证融合的结果。科学发展观既蕴含深刻的科学精神又充满丰富的人文精神,是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思想之魂。  相似文献   

14.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其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在认识与改造自然、认识与改造自我的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观念、方法和价值体系.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始终离不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合力的推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高度重视和努力发展科学技术以促进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用发展的眼光和思路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有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高效有序、充满生机和活力;倡导和培育人文精神,形成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社会环境,有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健康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坚持弘扬科学精神与弘扬人文精神并举,并使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核心载体,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提供着巨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该文对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如何实施面向社会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社会需要的人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高校面向社会的人文素质教育职能的内涵,提出了高校实现实施面向社会人文素质教育职能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6.
人文素质是一种基本素质,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各个行业的应用型人才,如不具备人文素养,就很难适应21世纪人才要具备开拓性、竞争性和创新性的要求.高职院校在推进人文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结合自身特色和实际情况,构建人文教育的系统工程,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使人文教育在培养高职生成才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当前高校要一如既往地坚守自由、独立、批判的大学精神,同时要理性地迎接大学精神之"变",促进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学术性与服务性的融合,进一步提升大学精神,使之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应加强管理创新,以质量为核心,引导高校教师与科研工作者树立忧患意识与精品意识,调适研究主题的价值选择,创新研究方法,优化科研成果评价机制,提高我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的社会贡献力。  相似文献   

19.
浅谈多学科院校的艺术专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正朝着文理结合、技术与人文并重和多学科、综合性的方向发展。结合目前多学科性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人群特点、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等存在的问题及现状,从艺术与人文结合、艺术与审美教育结合的角度提出了一些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