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区域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维群 《特区经济》2006,(5):265-266
文章在探讨区域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的思想,同时,构建了区域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模型并做了实际评价。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区域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受到地区利益驱动、经济体制、教育文化、环境人口、思想观念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市场机制与行政手段相结合形式对资源的配置,这样才能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激活市场。有效地发挥区域经济互补优势,突出重点投资与区域统筹发展,加强科技文化教育及交通等基础建设协调发展,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兼顾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人口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本论文运用系统观点,选取人口与经济两大系统的若干代表性指标,从理论到实证分析二者内在联系.引入“协调系数”与“协调发展度”的概念,对天津市人口与经济的综合发展进行思考、推理,得出人口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的数学模型,针对天津市发展现状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张海瑜  占绍文 《改革与战略》2013,29(2):37-41,66
文章选取了2010年榆林市12区县的经济发展、人口社会和资源环境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隶属度等分析方法构建了榆林市区域经济-人口社会-资源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区县系统间的协调程度进行测度,分析了榆林市各区县经济发展、人口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现状.结果显示,2010年榆林市各区县系统之间总体处于弱协调状态,南部六县的协调发展程度相对较北六县要高,但分析说明这种协调是处于低水平发展基础之上的.因此,要加快推进榆林市可持续的协调发展水平,消除局部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和实施,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成为很多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文章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着重研究了我国各地区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并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我国各地区间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东部地区较协调发展,其余地区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性.  相似文献   

6.
<正>加快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通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实现了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7.
过去的20多年中,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迅速提升,但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地区差距越来越大,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趋尖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冲突越来越严重,布局混乱、空间失衡,一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这就要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进行国土开发创新。进一步规范空间开发秩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此,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并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以及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 ,在阐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 ,提出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王丽 《北方经济》2010,(15):67-68
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压力愈来愈大,若以资源的供给和环境容载的有限来应对人口增长的无度和物质欲望的无限追求.人类社会势必不能可持续发展。因此.协调人口、经济、技术和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旨。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主要是指在数量上的协调.若在数量上失衡.那么资源与环境方面就会遇到问题。因此.定量分析环境压力与人口、富裕度和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出适当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将吐鲁番、阿克苏等7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疆少数民族人口80%以上的地区作为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地区。根据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构建由4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构成的人口、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PSS19.0进行因子分析对新疆少数民族和非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综合评价,用以监测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状态和进程。研究结果表明:与新疆非少数民族地区相比,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发展程度较差,各系统内部发展很不平衡,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城乡、贫富、区域之间的差距较大。最后提出有效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减少贫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中的指标体系的设计体现出新疆区域特色,从与非少数民族地区对比的角度进行分析,为全面评价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人口、资源、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应包括妥善处理和解决好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柴玉祥 《魅力中国》2014,(16):36-36
人类的繁衍、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是资源和环境。随着经济不断地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在工业化以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不断的短缺与我们经济发展相伴随,在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不断加深后,世界各国都在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这一问题的困扰。世界各国认识到协调好森林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本研究立足于森林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对森林资源与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等进行理论认识基础上,用SWOT方法对森林区域所处的外部外部机会与威胁、内部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认为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从总体上看是可能实现的。再从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的建构为主,提出建构:市场机制、合伙协作机制、多方利益协调机制、多方合作参与机制等.只要把这些机制相协调,构成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的模式的框架。  相似文献   

13.
王天榀 《魅力中国》2014,(20):51-51
人类的繁衍、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是资源和环境。随着经济不断地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在工业化以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不断的短缺与我们经济发展相伴随,在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不断加深后,世界各国都在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这一问题的困扰。世界各国认识到协调好森林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本研究立足于森林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对森林资源与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等进行理论认识基础上,用SWOT方法对森林区域所处的外部外部机会与威胁、内部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认为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从总体上看是可能实现的。再从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的建构为主,提出建构:市场机制、合伙协作机制、多方利益协调机制、多方合作参与机制等,只要把这些机制相协调。构成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的模式的框架。  相似文献   

14.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首先解释了协调、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度等基本概念.并用协调发展度的大小作为评判标准,将经济与环境划分为不同类型,并以全国各省市为评判对象,给出分析结果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目前西部少数民族省区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现状 ,在探讨人口因素与可持续发展相互关系的基础上 ,着重围绕可持续发展讨论少数民族地区在当前形势下如何缓解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 ,实现少数民族省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调查研究报告》2007,(154):1-20
我国不同区域的环境承载能力、环境特征、生态功能存在着显著差异,本报告首先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概述了我国现行环境政策存在的若干问题。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为促进资源空间配置的优化,使人口、经济活动等的分布能够与各个区域的资源、环境、生态的承载能力相匹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制定分区域管理的环境政策的原则、政策思路和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罗松 《特区经济》2013,(11):195-197
生态工业园是为响应我国可持续发展要求而建立、基于循环经济理论和产业生态学原理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本研究通过构建生态工业园经济、资源、环境与社会复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并根据协调发展度等级标准,分析评价了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2001—2010年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度。  相似文献   

18.
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分析了内蒙古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并认为经济发展不能一味的以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为代价,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才能实现内蒙古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崭新模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之共识。山东省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但同时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抓住机遇、超越传...  相似文献   

20.
王蕾  叶磊 《北方经济》2008,(10):54-5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经历了恢复国民经济,重点发展内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基础的协调发展;积极备战,以“三线建设”为代表建设战略大后方的非正常协调发展;抓机遇、抢时间、争效率,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统筹全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东西互动,点线面互动动态协调发展4个时期。总结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教训,借鉴外国发展区域经济的成功经验,通过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和科技创新,推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实现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