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土地数量的有限性和土地需求日益增加构成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特殊矛盾,协调土地供给和需求是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永恒主题,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内容。土地数量的有限性和土地需求日益增加之间的矛盾,从地理学人地关系理论角度来看,属于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从人地关系理论对土地持续利用规划进行反思,分析现有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人地关系协调共生的土地持续利用规划对策措施,对土地持续利用规划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 ,阐明了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与任务 ,探讨了土地利用规划的类型与方法 ,论述了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剖析了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尤志彬  林素容  陈飞峰 《全国商情》2006,(9):112-113,106
研究目的:探寻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关系及其衔接。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有着共同的规划对象和规划指标,两者是相互协调和衔接的关系。研究结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这两个规划从本质内容上来说,最后都要落到土地上。其共同要素在两个规划图上位置一致,相互吻合,提高和确保两个规划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土地数量的有限性和土地需求日益增加构成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特殊矛盾,协调土地供给和需求是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永恒主题,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内容。土地数量的有限性和土地需求日益增加之间的矛盾,从地理学人地关系理论角度来看,属于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从人地关系理论对土地持续利用规划进行反思,分析现有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人地关系协调共生的土地持续利用规划对策措施,对土地持续利用规划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乡镇土地利用规划是合理调控、管理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为保护耕地,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发挥重要作用,完善乡镇土地利用规划并付之实施,使规划成为“红线”、“高压线”,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良土地结构,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化利用和持续发展,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是当前重要的判别方法,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规划有优化作用。本研究根据PSR模型原理,采用熵值法和障碍度模型,通过综合模拟对武汉市的城郊接合部区域——蔡甸区的土地利用系统进行健康评价。结果表明:武汉市蔡甸区2009—2018年的土地利用系统总体健康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健康等级由“不健康”上升为“临界状态”;2009—2018年影响武汉市蔡甸区土地利用健康的障碍度存在时间差异特征。总体来看,影响系统压力障碍度的主要因子为人口增长率、土地利用率和城市化水平。因此,武汉市蔡甸区今后应该从系统压力指标等方面提高其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林素容 《全国商情》2007,(5):241-242
乡镇土地利用规划是合理调控、管理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为保护耕地,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发挥重要作用,完善乡镇土地利用规划并付之实施,使规划成为"红线"、"高压线",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袁冰 《全国商情》2009,(5):143-144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的问题分析,属于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经济学的范围,主要针对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规划,结合我国土地资源状况、土地利用状况以及人多地少的特殊国情进行的系列问题分析.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通常会引起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又引起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种类、面积和空间位置的变化,从而导致了各类生态环境系统类型、面积以及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同时土地利用的变化还改变了自然景观面貌和影响景观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分配,它对区域气候、土壤、水量和水质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土地利用规划作为一种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的手段,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国家对经济与社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管理的龙头,搞好土地利用规划布局,是全面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的基础。因此,必须要合理规划土地布局,本文阐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合理布局对保护耕地的重要性,切实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仅供各位参考。  相似文献   

10.
社会城市化建设进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统筹发展,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发展战略,而土地利用规划则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村级土地利用规划进行深入研究,提升农村建设用地的管理水平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主要对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研究,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能够为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领导者的素质与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领导工作的效果与组织工作的优劣与成败。领导者要具有坚定的政治思想素质;高尚的道德水准与思想品德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较高的科学知识与业务素质。领导者还要具备有较高的统筹全局、科学决策、组织协调、随机应变、开拓创新、准确判断、自我提高、自我调节、感化号召能力以及较强的文字与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土地的稀缺性和价值性要求人类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必须注重土地开发与利用的经济效率.以福建省为研究区域,采用综合评价法从土地投入和土地产出两方面构建福建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了福建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率的演进趋势和空间差异.在时间序列上,1992-2012年福建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率整体良好,土地利用投入水平和产出效益基本持平,在2003年之后土地利用投入水平和产出效益呈现加速上升的趋势;在空间分布上,福建省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率的空间分异规律不强.当前,福建省9个地市所处的土地利用阶段不尽相同,各地市应根据自身随处的发展阶段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的投入水平并严格把控经济产出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从投入与产出角度对苏南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效益进行的研究发现苏南地区土地经济效益较低,其原因是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产业趋同现象严重、经济发展模式粗放。要提高苏南地区土地利用效益需要从优化产业结构、实现错位发展入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克拉玛依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包括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投入强度及土地利用可持续性4个指标层的9个指标因子,建立了克拉玛依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克拉玛依市及其各行政辖区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研究,并对克拉玛依市未来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提出了相关建...  相似文献   

15.
旅游用地问题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就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并逐渐成为热点问题。对旅游用地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归纳和总结,有利于对该问题做进一步深入探索。首先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入手,系统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关于旅游用地研究在理论、观点、方法、实践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旅游用地研究的发展趋势是: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方法技术的突破、多学科融合综合研究;旅游用地重点研究领域是;旅游用地的持续开发利用研究、旅游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旅游用地政策和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16.
论文在提出土地综合承载指数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适合城市土地综合承载指数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土地综合承载指数能够反映土地利用状态,能够符合实际地表达各地土地利用的效率。该指数显示石家庄市的土地综合承载呈现明显的阶段性;2000年石家庄市土地综合承载指数下降是由于土地自然承载分项指数下降而导致,2002年土地综合承载能力上升,主要因素是土地经济承载能力增强导致,经济增长是土地绝对数量增加为基础的;石家庄人均GDP呈现明显的逐年抬升趋势,单位土地面积从业人员和建成区绿地面积率逐年减低的趋势,说明建设用地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土地市场供需两旺的形势下,集体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势在难免。在集体土地所有权转让过程中,应注意确定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采用科学规范的转让方式,规范无序的集体土地市场,实现集体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的制度创新,保证土地资源的总量控制和有序开发,切实维护集体土地所有者的权益,保障村民的土地使用权收益。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业用地是从产业角度对土地利用性质进行理论上的划分,是指旅游业各要素赖以存在的土地依托。旅游业用地划分为旅游业直接用地、旅游业间接用地2个类型。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与土地利用会形成良性互动,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与土地利用会形成恶性互动,提出了可持续旅游业用地的原则。介绍了昆明旅游业用地的现状,分析旅游业用地的特征;结合昆明旅游发展的战略,提出重点项目、旅游小镇、高尔夫球场、酒店设施用地建议和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国内出现的大量的"暴力征地"现象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个是中国土地产权的残缺,尤其是土地使用权和转让权的限制,另一个是交易费用,包括量度费用和信息费用,在此基础上推出的两个含义都得到了事实的验证。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斑-廊-基-缘的乡村旅游空间规划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乡村旅游空间要素可划分为斑、廊、基、缘四大部分.旅游的本质是旅游者通过对景点斑的体验获得心理慰藉;风景交通廊是架构旅游者和景点斑的通道,并且也承担了部分景观功能;旅游配套设施、基础设施和乡村社会环境构成了乡村旅游的宏大环境基质;区域旅游协作要求乡村旅游空间具有开放性特征,与周边缘的关系也就成为乡村旅游空间研究的重要内容.旅游流的引入使得静止的乡村旅游空间格局具有动态变化性,自然力和竞争力作用使得乡村旅游空间格局变动由无序走向有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