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4年8月25~26日,在古城丽江,从事液化石油气(LPG)生产和贸易的企业代表100多人汇聚一堂,参加了由广东油气商会主办的“第六届中国燃气信启、交流会”。这次会议得到了包括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所属LPG企业,BP、加德士、SK、出光等国际知名石油公司的LPG经销商,以及以深圳华安、上海金地、张家港优尼科、广州振戎、新奥燃气等为代表的国内能源公司、贸易商的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2.
产量增长落后于需求,致使我国液化石油气进口量连年翻番。1990年进口量不足10万吨,1994年已猛增到137万吨。进口液化石油气绝大部分集中在广东等东南沿海省份作民用燃料消费。今年年初南方城市液化石油气售价曾随国际市场价格而高涨。需求持续上升加上储运设施的增加将使今年的液化石油气进口量达到200万吨以上。  相似文献   

3.
我国液化石油气市场的喜与忧李树清液化石油气俗称液化气,是一种低碳轻烃类混合物。其组成主要是乙烷、乙烯、丙烷、丙烯、丁烷、丁烯以及少量的戊烷、戊烯等,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在加压或低温冷冻的条件下为*体。液化石油气主要来源于液化天然石油气和石油炼制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四川省液化石油气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为加强液化石油气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依据,国家石油天然气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全省范围内共采集了100个批次的液化石油气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所有的液化石油气均检出了二甲醚,其中有12%的液化石油气企业的二甲醚含量(体积百分比)在5%以上。四川省的液化石油气产品质量现状并不乐观,消费者的用气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2006年2月28日至3月1日,广东油气商会在成都召开了"2006年中国液化石油气国际会议".会议分析和探讨了世界以及中国液化石油气(LPG)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底至2006年初,受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国际液化气价格不断上涨,导致我国南方地区液化气价格急剧攀升.为保护消费者利益,国家发改委于2006年1月16日出台了液化气限价措施,之后液化气价格开始回落,但液化气经销商的经营利润受到很大影响.我国的液化气市场早已完全放开,政府此次限价政策的出台,在液化气业界引起巨大反响.因此,此次会议吸引了众多液化气行业内外相关人士的参与.政府如何规范液化气行业的发展成为大家议论的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攀升,液化石油气(LPG)的国际市场价格也居高不下,导致LPG与其他能源的竞争优势不断被削弱,再加上天然气等替代能源的冲击,进口LPG在我国的市场占有率大大下降,与前几年相比,LPG在我国呈现新的市场特征。广东油气商会于2008年3月7—8日在武汉举行的“2008年第13届中国LPG国际会议暨2008中国石油贸易峰会”,  相似文献   

7.
关满金 《工业技术经济》2000,19(1):47-48,54
液化石油气是从天然气、油田伴生气、炼油加工和石油化工方面获取,是石油炼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气体的总称。由于原油成分性质不同,加工工艺和设备类型不同,因此炼油厂的石油气的组成也不完全一样,大致可分为下列五种:蒸馏气、热裂化气、催化裂化气、催化重整气及焦化气。从这五种炼厂气中都可分离出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来。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含有三个或四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即:C3、C4.碳氢化合物又简称“烃”。物理指标有密度、比重、沸点、燃点。在一定温度下可分为液体、气体,它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也是一种有毒…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陕西省液化石油气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和为加强液化石油气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依据,陕西省每年都针对液化石油气中二甲醚添加开展风险监测及监督抽查活动,在咸阳、延安、榆林地区的生产企业中抽取,共抽查生产企业4家,抽查样品10批次进行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确保安全,液化石油气钢瓶在使用4年后,必须进行检验。在检测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废气,二是废水。目前大多数的检测站基本上未对“两废”作任何的处理,直接排向大气和地下,造成大气和地下水源的污染。 我站于1999年10月建成一条年检测液化气钢瓶3万个的生产线,由于我站地处城市边缘,人口稠密,对环保要求较高。投产十个多月来,由于我们注重了“两废”的治理,对周边的环境未造成污染,得到了环保部门的肯定,2000年8月通过了南宁市环保局的验收。 一、废气的处理 废气是指钢瓶经过抽残液后,尚存在钢瓶内的液化石油气气体,主要成分为丙烷、正丁烷、丙烯和少量的硫化物气体。这些气体必须排出钢瓶外,才能进行一系列检测。目前我们对废  相似文献   

10.
Poten&partners英国有限公司不久前发表了一份题为《2000~2010年全球液化石油气贸易》的报告,报告指出,由于一些项目推迟实施,与以前的预测相比,LPG(液化石油气)出口量的增长将有所延缓,预计LPG全球出口将由1998年的4500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5700万吨。这份长达500页的报告得出的其他主要结论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来自“2004年中国液化石油气(LPG)国际会议”的报告显示,1993~2003年,LPG消费平均增长率为3.2%,其中苏伊士以东,年均增长率为6.2%;苏伊士以西,年均增长率为1.8%。2003年LPG价格处于高位振荡,苏伊士以东出现供应短缺,人均年消费量达到约13千克。亚洲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LPG市场,其中日本和韩国的市场相对成熟。预计全球的LPG需要将持续增长,从目前的2.15亿吨增长到2010年的2.5亿吨以上。在中国660个城市中,已有649个城市使用LPG。2003年中国LPG消费持续增长,进口增幅下降,价格走高,市场竞争激烈。展望2004年,LPG价格趋势可能使中国的LPG需求增幅超过2003年,国产LPG的供应量也会保持2003年的增长势头。预计今后几年,中国的LPG消费量仍将有较大的增长潜力,而西气东输和进口液化天然气也将会对局部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国一些民营企业在LPG精力的发展中也表现出富于理性的战略思考。以BP为代表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LPG领域,将会在促进市场竞争的同时,对行业的规范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全球LPG供应正在快速增长,预计2006-2012年全球LPG增量将超过4600万吨,而世界LPG需求的增长略低于供应的增长.亚洲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LPG消费地区,未来远东地区的LPG需求主要取决于中国市场的发展.中东地区在石化行业不断发展的驱动下也正在成为世界LPG的需求中心.2008年以及其后数年,世界LPG供应过剩的情况将更加明显.这种缘于高油价的供应过剩将对中国LPG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中国的LPG需求和进口将受到抑制,国产LPG的地位将上升.国产LPG与进口LPG之间将呈现新的竞争格局.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我国液化石油气(LPG)商品生产量为1200万吨,同比增长11.7%;净进口量为655、42万吨,同比增长0.2%;表观需求量约为1855万吨,同比增长7.5%。东北地区2004年LPG商品生产量为248.41万吨,需求量约为71万吨,富余部分销往华东、山东等地。华北地区2004年LPG商品生产量为150吨左右,消费量约为120万吨,其余销往山东、安徽、河南等地。西北(兰州和新疆)地区LPG商品生产量为85万吨,消费量为44万吨,其余销往云贵川地区。华东地区LPG商品生产量近248万吨,消费量500万吨,除了从东北、华北地区运入约80万吨外,进口约160万吨。2004年我国进口LPG的80%左右满足华南地区近600万吨的消费需求。2004年,在国际原油价格的带动下,进口LPG价格达到4500~5000元/吨左右。华东和华南地区的LPG市场价格一度突破5000元/吨大关,东北地区下海的LPG价格突破4500元/吨,东北地区内也达到5800元/吨。预计2005年LPG经销商将对进口持更加谨慎的态度,国内LPG销售价格仍将在高位波动。  相似文献   

14.
企业定价是指企业按照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根据国家的价格政策和市场供求情况,制定和调整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或服务价格.液化石油气作为炼化企业自主销售的产品,合理的定价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盈利,更维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液化石油气定价影响因素包括:供求关系、国家政策、竞争者价格、区域和季节因素以及消费心理等.合理定价是液化石油气销售人员做好销售工作的关键.企业做出正确及时的液化气定价决策,需具备以下条件:定价人员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稳定的心理素质和果断的决策能力;要建立完整、及时、准确的信息档案;掌握和合理利用分析工具;细分市场和客户;正确分析消费者和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15.
受国际油价影响,2008年国际市场液化石油气(LPG)价格呈先暴涨后猛跌的走势.全年全球LPG产量为2.39亿吨,比上年增长4.37%;LPG需求量为2.39亿吨,比上年增长4.82%.2008年国内LPG市场也出现巨大变化:产量、消费量双双下降;进口大幅缩减,出口猛增.全年我国LPG产量为1860万吨,同比下降4.4%;消费量为2150万吨,同比下降8%;进口量为260万吨,同比减少35.9%,为199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08年我国新增LPG船运能力是报废能力的18倍,船舶老化现象已得到根本改变,但整个行业面临运力严重过剩、市场竞争过度、效益大幅下滑的局面.同时,动荡的国际市场环境对我国LPG进口企业影响巨大,一些进口企业在困境中寻求增加转口贸易.随着经济的复苏,预计未来几年全球原油和LPG价格都将再次攀升,但不会达到2008年的水平;国内市场2009年LPG产销量都将有所增长.  相似文献   

16.
2000年中国液化石油气(LPG)消费量居世界第三位,国内生产量及进口量均居世界第四位。国产LPG的主要输出货源地为东北和西北地区。进口LPG的主要资源地仍是中东地区。预计东北气将继续水陆并举,主要流向华东地区,少量可供华北、中南地区。西北气主要依靠铁路运输,以流向西南地区为主,少量可供华北、华东、中南地区。进口气以LPG低温气为主,“直航气”为辅。LPG低温气主要流向华南、华东;东南亚“直航气”主要流向华南;韩国LPG“直航气”作为一个补充与过渡气源,近期内继续流向华东地区。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的10年里,我国液化石油气(LPG)消费量以年均18%的速度快速增长,到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已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全球第三大LPG消费国。我国LPG市场表现出以下特征:进口量的大幅增加使LPG进口依赖度达到40%左右,成为进口依赖最高的能源产品之一;与其他石油产品相比,LPG领域率先开放市场,让国内相关企业较早尝试了来自国外投资商的竞争压力;价格的放开使LGP市场最先摆脱了政府定价的计划经济模式;国产LPG的95%来自石化和石油两大集团,炼渍深加工能力的提高提炼厂LPG收率也不断提高;LPG进口以珠江三角洲为消费中心,以三角洲地区为新的进口储运集散地和消费地、市场逐渐扩展。展望未来,西气东输工程的启动和液化天然气(LNG)的引进将给我国LPG市场带来新的变化。一个多元化的燃气市场正在中国酝酿发育,这也预示着LPG市场即将面全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