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本文基于OECD-ICIO全球区域间投入—产出数据库,在测算进口的直接竞争渠道和供应链上下游传导渠道的基础上,采用长差分模型研究了进口与工资的关系。研究发现,进口的直接竞争渠道对劳动者工资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中间品进口通过供应链下游传导渠道对工资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进口通过供应链上游传导渠道仅对低技能劳动者工资存在显著负向影响。机制检验表明,进口的直接竞争渠道对工资的负向冲击主要影响了低技能劳动者,使该类劳动者的工资下降更快。中间品进口的供应链下游传导渠道主要通过生产规模的扩大效应提升了工资水平,特别是通过促进非技术前沿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增加了对低技能劳动者的需求,带来了该类劳动者工资的更快上升。中间品进口的下游传导渠道缓解了进口的直接竞争渠道和上游传导渠道对低技能劳动者工资的负向影响。本研究为促进供应链上劳动者工资均衡增长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2003-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知识产权保护为门槛变量,建立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对外贸易、FDI、OFDI等国际技术溢出渠道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知识产权保护门限效应。结果表明,对外贸易、FDI、OFDI对国内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存在知识产权保护门限效应。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未跨过某一特定门槛值时,对外贸易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FDI、OFDI未能对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跨过门槛值后,对外贸易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大,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说明知识产权保护可以通过国际技术溢出渠道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正向作用。研究还表明我国大部分省份未跨过门槛值,处于低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区域内。这意味着我国整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还较低,制约了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外资垂直溢出效应对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数据,估计了外资水平和垂直溢出对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并改进了既有文献估计外资溢出效应的方法,采用入世前后外资准入政策的变化作为工具变量来检验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外资对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正向贡献主要通过后向溢出效应来实现,即下游外资参与程度提高对上游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上游外资参与程度提高有助于下游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但仅对高技术和高质量产品成立,即前向溢出效应部分存在;同行业外资参与程度对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没有显著影响,即水平溢出效应不存在。以上估计结果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这些结论为理解外资如何有助于本土企业实现质量竞争优势提供了一些参考,为调整我国FDI引入结构和加强内外资企业间的关联度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价格传导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课题所指的价格传导,是指按照产业链关系上游产品价格变动影响下游产品价格变动的过程。本课题通过对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向我国市场价格传导、我国上游产品价格变动向下游产品价格传导的定量与定性分析,描述了国际市场价格向我国市场价格传导,以及我国上游行业价格向下游行业价格传导的规律,并据此对“上下游产品价格传导阻滞”问题进行了解释。通过分析,我们的初步结论是:当前我国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向下游产品价格的传导已充分显现,并不存在阻滞问题,上下游产品市场竞争格局不同是导致其价格传导变动幅度不一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供应链的上下游之间,上游会形成应收账款被下游占用资金产生一个资本成本,下游会产生应付账款放弃使用现金折扣的成本.本文旨在从上下游整体考虑信用政策带来的成本和收益,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量化比较信用政策的选择和放弃对于整条价值链的影响,从而为企业制定信用政策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企业委托代理供应链合作契约设计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丽娟 《商场现代化》2005,(12):161-162
供应链是一条企业链.通过链中不同企业的采购、制造.组装、分销和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并送到最终用户手里。在供应链上,上游企业向下游企业提供产品,由此构成一条以物流为中心的供应链。在供应链中.虽然核心企业是整个供应链的盟主.处于一种支配地位.但是供应链中的所有参与者都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彼此之间不存在任何行政上的隶属关系.整个供应链是靠某种共同利益所产生的凝聚力暂时维系在一起的.是一种动态联盟,因此核心企业的意愿就得不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  相似文献   

7.
运用冲突分析方法,对在提倡减少环境污染、坚持可持续发展等生态压力情况下,产业链上下游煤炭企业的发展战略选择进行了研究。选择产业链上游煤炭企业、产业链下游煤炭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作为局中人,建立冲突分析模型进行分析。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产业链上游煤炭企业倾向于通过减少污染排放,内部消化生态压力;产业链下游企业则会选择通过转变生产模式,解决面临的生态压力;而政府主管部门则倾向于不采取任何行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生产制造业与上游的顾客和下游的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构建了生产制造业整合供应链上下游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生产制造业与上游的顾客和下游的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构建了生产制造业整合供应链上下游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多产品企业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分析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模式选择与贸易扩展边际的理论框架,揭示出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影响企业创新模式选择进而影响贸易扩展边际变化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企业将会转向自主创新模式,降低企业进口扩展边际,提升出口扩展边际。运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微观层面匹配数据,本文计量研究结果亦支持这一理论预期,而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通过进口扩展边际渠道产生的创新倒逼效应以及出口扩展边际渠道产生的出口学习效应均可正向反馈于企业生产率,但两种效应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多产品企业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分析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模式选择与贸易扩展边际的理论框架,揭示出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影响企业创新模式选择进而影响贸易扩展边际变化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企业将会转向自主创新模式,降低企业进口扩展边际,提升出口扩展边际。运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微观层面匹配数据,本文计量研究结果亦支持这一理论预期,而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通过进口扩展边际渠道产生的创新倒逼效应以及出口扩展边际渠道产生的出口学习效应均可正向反馈于企业生产率,但两种效应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12.
拥有创新成果的供应链上游供应商,需要通过供应链将创新传递到最终客户并实现创新的价值。这种创新模式称为供应链推动式协作创新。拥有创新成果的上游企业基于自身利润最大化目标决策与一家或多家下游企业合作。在终端产品的竞争作用,以及这种竞争作用通过供应链的逆向传递下,拥有创新成果的上游企业倾向于选择较大规模的下游企业实现独家合作,从而产生较大规模的制造企业更容易集成更多的上游创新成果,由此产生供应链推动式协作创新中的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企业生产资料的获取与产品经营范围的日趋扩大,金融链与物流链、信息链日益交汇。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被广泛认为是企业“第三利润源泉”,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供应链金融是解决产业链上下游的融资问题而衍生的增值服务,物流渠道必将作为新的重要资源被金融企业竞相争夺,未来的供应链金融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4.
叶青 《商》2014,(20):167-167
目前,国内多家银行在推广供应链金融服务,实现在稳定核心客户、控制风险的同时发展中小企业信贷,汽车行业是供应链金融的典型模式,本文主要通过银行的各类产品,为其产业链中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的融资模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是发展中国家主动寻求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重要渠道之一,而知识产权保护会通过技术回流和技术扩散两个方面影响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效果.本文首次在基于垂直创新的南北产品周期模型中引入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作为国际技术流动的路径,并深入探讨了母国知识产权保护对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作用,识别了其对跨国企业自身技术回流以及跨国企业对本土企业技术扩散的异质性影响.理论研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对跨国企业技术回流具有促进作用,而与本土企业的技术模仿存在倒"U"型关系.从整体上看,知识产权保护增强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有利于提高发展中国家整体技术水平.利用2015-2019年现实数据的数值模拟结果还发现:相较于跨国企业的技术回流,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扩散的影响程度微弱.  相似文献   

16.
企业委托代理供应链合作契约设计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丽娟 《商场现代化》2005,(34):161-162
供应链是一条企业链,通过链中不同企业的采购、制造、组装、分销和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并送到最终用户手里.在供应链上,上游企业向下游企业提供产品,由此构成一条以物流为中心的供应链.在供应链中,虽然核心企业是整个供应链的盟主,处于一种支配地位,但是供应链中的所有参与者都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彼此之间不存在任何行政上的隶属关系,整个供应链是靠某种共同利益所产生的凝聚力暂时维系在一起的,是一种动态联盟,因此核心企业的意愿就得不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  相似文献   

17.
以集群式产业链治理为研究视角,紧密结合实际,综合运用产业经济学、技术创新、产业链、产业集群等多学科理论交叉研究方法,在分析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来源要素、集群产业链治理模式及效应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外部经济的分析框架。通过集群产业链治理上游研发环节和下游销售环节的"两端攀升",集群产业链治理上下游的"首尾联动",以实现环节内与环节间的外部经济获取,进而提升集群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利用全球供应链数据和企业层面的补贴数据,本文探讨了美国产业补贴对美国客户企业与中国供应商企业供应链关系变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美国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越多,越会促进其与中国供应商建立供应链关系,同时抑制其与中国供应商终止供应链关系;类似效应也存在于美国客户企业与除中国之外的其他经济体供应商之间;在作用机制上,美国产业补贴主要通过缓解美国企业融资约束、减少政策不确定性冲击以及加强研发创新等渠道发挥以上作用。此外,未发现美国产业补贴促进受补贴企业与美国本土供应商加强供应链关系。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时代,企业家精神从个体层面向组织层面转变。在产业或行业层面探索产业链企业家精神与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数字化发展间的作用关系,关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特色农产品与数字化的有效联结。以我国东部、中部、东北、西南、西北地区部分市或县的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为样本,基于339份调研问卷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分析产业链企业家精神对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数字化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链企业家精神对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数字化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在不同的经济水平和数字化意识下,产业链企业家精神对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数字化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在经济水平较低、数字化意识较弱的情况下,产业链企业家精神对上游数字化发展影响的边际效应更强;在经济水平较高、数字化意识较强的情况下,产业链企业家精神对中游、下游数字化发展影响的边际效应更强。产业链企业家精神能够促进三维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且三维创新在产业链企业家精神对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数字化发展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其中,在产业链上游,三维创新均具有中介效应;在产业链中游,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具有中介效应,制度创新不具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0.
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已经成为新发展阶段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本文以汽车产业链为切入点,采用2017年1月—2021年12月我国HS6位产品—来源国—省份维度的海关进口数据,构建并测度了产业链安全指数,准确评估当前我国汽车产业链的安全现状,并采用双重差分估计深入分析新冠疫情对我国汽车产业链安全的影响,从而为保障我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本文发现:第一,基于对汽车产业链安全的评估,整体上,我国汽车产业链对进口中间品的依赖度较高且趋于集中,产业链风险存在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区分上、中、下游来看,中游风险相对较高,且呈现出更为突出的动态不稳定性特征;第二,从省份来看,中间品的进口规模效应较为突出,即各省进口规模越大,汽车产业链的安全性相对越高;第三,从国别来看,来自资源型国家(地区)和电子产业发达国家(地区)的进口风险相对较高,其中自澳大利亚等七大经济体的进口面临着进口规模与产业链风险双高的问题;第四,从细分产业链环节来看,上游的模具制造、光伏设备以及中游的汽车整车制造等环节面临的产业链风险相对更高;第五,新冠疫情暴发显著影响了我国的汽车产业链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