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梦 《全国流通经济》2023,(17):141-144
本文选取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上市公司实施数字化转型对其内部薪酬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显著缩小了企业内部薪酬差距,普通员工的工资上升而管理层的薪酬没有显著变化是上述影响的主要原因。上述结论在采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缓解内生性问题后仍保持稳健。本文从技术冲击的角度拓展了有关内部薪酬差距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丰富了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治理机制,为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与完善收入分配安排提供了决策建议,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世界银行2005年投资环境调查数据库、WTO关税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等数据,全面系统分析了进口竞争对我国企业内部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比较优势的显著变化,进口竞争能够使我国企业内部工资差距扩大,而中间品进口竞争则会缩小我国企业内部工资差距。同时,本文还发现,出口增加将促使我国企业内部工资差距的扩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分析贸易自由化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显著提升企业内工资差距。企业进口投入品的行为使其内部普通员工的最高与最低工资之比提高约50%,总经理与中层经理的工资比提高约30%,中层经理与普通员工的工资比提高约12%-20%。进一步分析表明,自由贸易使企业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更大,更倾向于采用绩效工资、进行研发投资、提供员工培训和使用计算机,这些因素均导致工资差距的上升。  相似文献   

4.
谢琦 《商业时代》2013,(3):16-17
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断缩小,企业和政府所占比重不断扩大,居民总体收入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行业间收入差距、企业内部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造成这种现状的深层原因包括工资制定片面体现企业意志、忽视政府责任、宏观调控手段弱化、收入分配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体制性障碍以及工会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本文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对策建议包括: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调整和完善工资结构;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促进非公企业工会、职代会建设,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不公问题日益突出,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国有企业凭借其坚实的经济基础、为政府行政干预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承担了调整社会收入分配差距的责任,使其在初次分配领域中实现了基本的公平。国有企业在破解收入分配问题时,应正确处理其与国家、其他企业以及内部员工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明确国家与企业各自的权益,解决国有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分配关系,引入外部机制对国企内部员工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予以监督和解决。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1998—2007年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检验了贸易自由化对71个制造业的行业内工资不平等的影响。实证分析得到的基本结论是产成品进口关税和有效保护率的下降显著地降低了行业内工资不平等程度。另外,外资开放度的提高对收入分配均衡有着不利影响,而出口导向程度的增强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收入分配效应。采用不同的工资不平等度量指标并不会对基本结论产生影响。贸易自由化的作用机制在于其提高了企业生存门槛,降低了行业内生产率差异,进而反映为行业内工资差距的减小。本文的研究发现表明贸易自由化对我国解决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资本品净进口国,资本品进口引致资本积累并通过资本与技能互补效应增加对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是影响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之间相对工资差距的一个重要机制。文章实证检验了资本品进口与中国熟练劳动力的互补效应及其对中国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资本与技能互补效应在中国长期存在,资本品进口促进了中国的资本积累,并通过资本与技能互补效应提高了熟练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增加了对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扩大了相对工资差距。然而,劳动力的相对数量效应和相对效率效应对中国不断扩大的相对工资差距的解释力不强。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双重差分模型(PSM-DID)系统地评估了外向型FDI对企业职工收入的微观影响。首先通过典型化事实分析发现,自2004年以来中国企业职工工资水平持续上升,但与此同时,企业内工资差距也在逐步扩大;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2004-2008年的微观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外向型FDI显著地提高了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并且外向型FDI也显著地拉大了企业内工资差距,这意味着与非技能工人相比,技能工人的工资水平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之后实现了更大幅度的增长。本文的结论表明,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职工培训体系以防止企业内部工资差距的持续过度拉大。  相似文献   

9.
袁柳 《财经论丛》2023,(1):3-13
本文利用2000—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数据,从微观企业层面系统考察进口技术复杂度对企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进口技术复杂度显著促进了企业能源效率的提升;在考虑样本选择性偏误、变量的内生性及使用不同的衡量指标后,核心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发现,进口技术复杂度对企业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在出口企业、外资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及东部地区企业中更为显著。此外,机制检验表明进口技术复杂度通过技术外溢效应和竞争效应提高企业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中国城镇家庭调查数据,运用均值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对外贸易及其引致的技术创新效应对劳动力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从平均工资来看,进口贸易不仅直接有利于提高高技能劳动力的平均工资收入,而且通过技能偏向的技术创新效应扩大了技能工资差距;出口贸易本身有助于缩小技能工资差距,但未通过技能偏向的技术创新效应显著影响技能工资差距。从工资分布的不同分位点来看,进口贸易及其通过技术创新效应对高技能劳动力工资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低技能劳动力,出口贸易及其通过技术创新效应对低技能劳动力工资没有显著影响;对于高技能劳动力而言,工资收入位于低端和中间位置的群体更容易从进口贸易中受益,同时也更容易从出口贸易中受损。  相似文献   

11.
贸易与中国收入不平等的计量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基尼系数基本上升的变动趋势表明中国收入差距日益扩大。检验贸易与中国收入不平等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贸易扩大总体上对中国收入不平等起到了改善效果;出口改善收入分配的效果比进口更加显著;制成品出口比重增加对收入分配产生显著的改善效应;制成品进口比重下降可能恶化收入分配。可见,贸易对中国收入分配的影响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地用包括H—O理论在内的某个贸易理论来解释。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贸易政策,必须结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和特色。  相似文献   

12.
本文引入多因素实证研究了1987-2005年贸易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影响,同时检验了H-O理论和SS定理在我国的适用性,结论如下:(1)贸易扩大总体上对我国收入不平等起到了改善效果;(2)出口改善收入分配的效果比进口更加显著;(3)制成品出口比重增加对收入分配产生显著的改善效应;(4)制成品进口比重下降可能恶化收入分配。检验结果显示出贸易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影响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地用包括H-O理论在内的某个贸易理论来解释,必须结合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和特色。在深入剖析贸易影响我国收入分配的机制后,本文提出了相关贸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OECD-ICIO全球区域间投入—产出数据库,在测算进口的直接竞争渠道和供应链上下游传导渠道的基础上,采用长差分模型研究了进口与工资的关系。研究发现,进口的直接竞争渠道对劳动者工资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中间品进口通过供应链下游传导渠道对工资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进口通过供应链上游传导渠道仅对低技能劳动者工资存在显著负向影响。机制检验表明,进口的直接竞争渠道对工资的负向冲击主要影响了低技能劳动者,使该类劳动者的工资下降更快。中间品进口的供应链下游传导渠道主要通过生产规模的扩大效应提升了工资水平,特别是通过促进非技术前沿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增加了对低技能劳动者的需求,带来了该类劳动者工资的更快上升。中间品进口的下游传导渠道缓解了进口的直接竞争渠道和上游传导渠道对低技能劳动者工资的负向影响。本研究为促进供应链上劳动者工资均衡增长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为视角,检验了进口竞争对企业内部产品专业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进口竞争显著地促进了中国企业的产品专业化程度。进口竞争的加剧促使企业缩小产品生产范围,使其将资源集中到少数核心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和销售上来。这一过程伴随着企业产品种类的减少和企业整体产品范围偏度的集中。本文利用中国对外反倾销冲击作为进口竞争程度下降的拟自然实验,考察了企业是否受反倾销保护对其产品专业化程度影响的因果效应。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表明,相比加工贸易而言,一般贸易产生的进口竞争对企业产品专业化的促进作用更大;相比低收入国家而言,来自高收入国家的进口竞争对企业产品专业化的促进作用更大。本研究对如何理解进口竞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提供了来自企业内部产品配置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会财富分配不均,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已成为既成的事实。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日益凸显,这将会影响社会安定和谐。该文旨在探讨国企内部的高层管理者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从激励效应方面分析是否需要改革,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8年外资或外资控股的服务业企业为样本,借鉴Feenstra和Hanson(1999)采用的估计高技能员工相对需求的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分行业和地区考察中国服务进口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结论表明,无论对全国、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全行业、现代服务业还是传统服务业,服务进口的增加都会导致工资差距的扩大。此外,企业利润、员工受教育水平等企业特征与工资差距存在正向关系,而企业中高级职称员工占比的提高会缩小工资差距。因此,从缩小企业内部工资差距出发,应注重员工技能水平的提升,而非对高学历的一味追求。  相似文献   

17.
开放经济下企业进出口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备受学者们关注,但从收入差距的视角出发探讨进出口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鉴于此,文章利用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贸易数据库的合并数据,实证检验企业进出口、收入差距和企业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出口依赖对企业创新无确定性作用,中间品进口依赖则不利于企业的创新活动;(2)收入差距显著抑制了企业的创新活动,但有效缓和了企业进口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3)收入差距对创新的作用受到地区人均收入水平的限制,人均收入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4)企业出口规模不会对收入差距的直接抑制作用产生明显的影响。研究结论对全面开放新格局下进出口贸易政策的调整以及中国企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外贸易不仅直接影响着相对工资差距,还通过技术创新效应间接影响着相对工资差距。本文运用美国制造业1997-2006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美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对美国制造业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结论是:来自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竞争没有扩大美国制造业所有行业的相对工资差距,美国劳动密集制造部门相对工资差距的扩大与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竞争有一定的关联,但技术密集制造部门相对工资差距的扩大与其无关;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以及国内的技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美国制造业的相对工资差距。  相似文献   

19.
刘东皇  孟范昆 《价格月刊》2012,(3):33-38,54
调整收入分配和扩大消费需求是当前的两大热点话题。基于后凯恩斯主义消费理论实证检验改革开放以来二元经济结构下收入再分配影响消费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在全国层面上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显著地制约着居民消费需求,但在其内部结构上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其消费需求有着较强的负面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次之,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其消费需求的影响并不显著。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收入再分配调整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时梦茹 《现代商业》2022,(10):78-83
为了深入探究贸易开放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本文就外贸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对电子设备制造业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还研究了不同企业所有制下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贸易开放扩大了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性别工资差距.就不同的企业所有制而言,贸易开放显著扩大了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中的性别工资差距,缩小了外资企业和集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