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建立了一个同时包含企业违约风险与银行金融风险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以技术冲击、金融冲击与货币政策冲击作为外部的风险因素,刻画了实体经济与金融系统间的风险传导渠道,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宏观审慎货币政策组合的调控效果。主要结论有:(1)以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目标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能够有效地稳定金融系统,但可能削弱传统货币政策对金融变量的调控效果;(2)宏观审慎货币政策应该盯住金融变量,但具体的目标取决于经济波动的驱动因素;(3)当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宏观审慎货币政策组合时,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控效果减弱,且这种政策组合在金融冲击与货币政策冲击下存在“政策叠加”现象。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建立新型开放经济宏观模型和实证计量模型,考察了金融开放扩大、金融效率提高是加大还是降低了中国经济波动性问题.模拟结果显示:金融效率不变时扩大金融开放会使消费、投资波动性先降后升呈U型特征,产出和利率波动性表现出先较平稳而后上升,就业和通胀波动性则一直上升;金融开放度不变时,各宏观变量波动性都随着金融效率提高呈下降趋势.实证分析结果也表明金融开放扩大会加大产出的波动性,对投资和消费影响的U型特征显著,提高金融效率可以平滑产出、消费和投资波动性.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中国继续扩大金融开放而不同时提高金融效率,将引起宏观经济波动不确定性增加,金融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平滑各宏观经济变量波动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维护经济金融的稳定,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各界普遍达成应引入宏观审慎监管的共识,宏观审慎监管工具作为宏观审慎监管机制的重要载体,其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介绍宏观审慎监管工具,最后探讨中国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5.
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是为了降低市场的波动性而提出的一个方案,其意义在于对目前越来越多的经济过热或金融危机现象进行合理调控,发挥其在提高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以及保持宏观经济发展的稳定性等方面的作用.该制度的核心是通过在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动态拨备覆盖率、流动性比率、混业经营这5个方面的调控,以逆周期的方式促进宏观经济平稳发展,但同时要关注因动态拨备覆盖率缺乏一致标准、混业经营对风险控制的不利影响等因素对该制度的冲击.  相似文献   

6.
7.
中小企业创新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但其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多年来,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瓶颈,但笔者认为我国现阶段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不是缺乏金融扶持手段而是很难将我们的金融扶持政策落实到实处。而要将我们的金融扶持政策落实到实处,笔者认为先将金融扶持政策与中小企业成长阶段,中小企业创新类型配比起来,然后再分阶段,分步骤的进行扶持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吴进鹏  杨建平 《商》2014,(11):178-178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世界贸易市场中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联系越来越紧密,从而使得某一国经济的发展对其他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美国的次贷危机而最终引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在实施经济复苏政策的同时更多的开始审视本国微观及宏观审慎监管体系,更关注于经济的稳定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文章通过对我国的宏观审慎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对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提出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5年,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中运行,欧洲步履艰难,全球贸易疲软,美国经济复苏,关联储政策正常化,欧盟和日本定量宽松.我国年经济继续下滑的压力仍然持续增大,面临房地产继续萎缩的压力,餐饮业下滑压力,产能过剩企业开工不足,企业负担太重四大压力.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际社会愈加意识到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性,理论界和实务界关于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讨论层出不穷.本文在系统性风险所呈现的顺周期性特征基础上,梳理了国际监管机构所实施的有代表性的逆周期政策,以期为中国逆周期政策的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吕铭 《商》2014,(2):133-133
世界性金融危机出现之后,国家越来越重视对金融会计问题的宏观审慎监管工作。国际组织也随即建立了相关的会计准则以及国际监管的必然要求,为了有效的开展宏观审慎监管工作,目前,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已被视为国家金融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运行的过程当中金融会计仍旧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说,风险防范手段的缺失,宏观审慎监管的不合理等问题。本文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政策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若涵 《中国商论》2018,(29):50-51
金融的天然属性便是金融风险以及风险管理,只要有货币的流通,便会存在一定的经济风险。本文基于金融安全的视角下,对金融风险进行阐述,并且对金融风险管理的措施给予分析。  相似文献   

13.
邓恒 《商业科技》2014,(23):282-282
自2012年开始,我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但近期经济形势出现新的变化,如经济增长趋稳、金融形势趋松。本文笔者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反弹现象进行详尽分析,指出下一步形势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并对进一步改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使得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和国际金融组织开始着力于加强以宏观审慎为核心理念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该文以CGMFS2008的相关规则为视角,结合国内国际历史及现状,浅析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宏观审慎性理论与实践,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周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的增长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经济活动的上下波动,且呈现出周期性变动的特征,即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经历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这种现象被称为周期性的经济波动。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全球经济金融失衡主要表现为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以及全球虚拟经济严重背离实体经济、财富分配严重倾向美国等。本文认为,美联储连续宽松的货币政策是造成这一系列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同时认为,美国贸易逆差的调整是必不可免的,美元必然贬值。中国面对全球经济金融的失衡带来的风险,要主动进行内部和外部的调整,即改变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策略,扩大内需,分散外汇储备,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同时要稳妥谨慎开放资本账户,保证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1979-2013年宏观经济数据和HP滤波的GDP与信贷数据,运用相关系数、共同周期方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考察了中国金融周期和实体经济周期之间的关联性。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周期和实体经济周期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和协同关系,短期内GDP周期波动是信贷周期的格兰杰原因,而在长期信贷周期波动是实体经济周期的格兰杰原因,信贷规模变化有助于预测未来实际产出波动。因此,我国宏观调控政策设计需要重视金融要素与实体经济的耦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实施逆经济周期的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国际组织和各国监管当局的共识.通过对2001-2009年国内上市银行面板数据进行估计,本文发现我国商业银行具有稳定的资本缓冲计提顺周期行为,但信贷活动并不具有明显的亲周期性特征,表明监管部门的资本监管政策总体上已经渐进有效.为了更有效地提升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进一步实施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协调的金融监管制度,完善逆周期的资本监管机制,抑制金融机构亲周期行为应成为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必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郝俊香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2):117-118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以微观机构监管为主的金融监管体制无法有效应对金融体系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成为危机后主要国际组织和经济体金融监管改革的基本共识和核心内容。在对宏观审慎管理进行溯源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国际实践进行了概述,最后对我国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作以展望。  相似文献   

20.
张末楠 《华商》2013,(3):18-18
全球经济同处变局、乱局和迷局之中,尽管系统性风险已经逐步释放,但主权债务危机的尾部风险还在暴露,未来全球金融运行将呈现三大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