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共生性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997— 1 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中 ,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的同时爆发 ,即共生性危机的发生引发国际社会与学术界对这种现象的重新思考 :这种共生性现象是否确实具有普遍性 ?从理论的角度来看 ,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之间的确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但到目前为止 ,很少有研究从实证的角度来证明这种联系的确存在。正是基于此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出发 ,旨在揭示出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之间的确存在着相互影响 ,换言之 ,共生性危机的发生是具有显著性的。具体来说 ,本文以 1 975— 2 0 0 0年期间 53个国家危机的发生情况为研究对象 ,分别运用频率分布、信号法 ,以及概率回归模型来分析两种危机的共生性 ,并得到非常一致的结论 :在新兴市场国家中 ,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之间的确存在着明显的相互关系 ,同时银行危机更趋向于作为货币危机即将发生的同步或预警指标 ,而反之则不然。  相似文献   

2.
国际资本易变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资本流动早已成为国际经济政策讨论的中心环节,而有关(国际)资本易变性(volatility)的研究只是在最近十年才被国际金融学界重点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新兴市场资本流动的“激增-高涨-逆转-衰退”经历,为经济学家研究和分析资本易变性提供了现实的素材和证据。  相似文献   

3.
贫困陷阱理论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陷阱理论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马尔萨斯人口陷阱理论。它的第一次大讨论始于20世纪中叶,发展经济学界对“贫困恶性循环”的大量研究。近年来,随着新增长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以及计量经济学的不断发展,贫困陷阱研究再掀高潮。这些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寻求贫困陷阱产生的微观基础及其作用机制、验证贫困陷阱的存在性和探讨摆脱贫困陷阱的路径选择。本文拟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代表性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政府管制的历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政府管制经济理论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到目前为止,国内相关文献只是集中介绍西方国家近30年来有关政府管制的研究成果,而鲜见对19世纪政府管制进行研究的文献介绍,似乎对政府管制的研究只是最近30多年的事情。但实际上,无论是政府管制本身,还是对政府管制的研究,都是历史的延续。西方经济学家对19世纪政府管制的研  相似文献   

5.
苏剑 《经济学动态》2006,(2):06-109
二战结束后,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国家都对商业银行实行了公有化或新建了一些公有商业银行。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这些商业银行先后陷入了困境。效率低下,亏损严重,不良贷款增加,成为这些公有商业银行的通病。为了防止出现可能的银行危机,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不得不采取措施提高这些公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其结果,要么导致政府财政紧张,要么导致货币漏出从而引发通货膨胀,要么二者兼而有之。于是,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掀起了一股公有商业银行改制的浪潮,而改制的主要措施便是民营化。到目前为止,许多国家公有商业银行的改制工作都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于是,在学术界就出现了一些关于公有商业银行改制问题的研究,这些研究在近年达到了高潮。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6.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发展前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西方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演进,可将理论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主流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发展时期,这些主流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并在70年代走向了理论繁荣期;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和中小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许多国际直接投资理  相似文献   

7.
战略联盟不稳定性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汪锋 《经济经纬》2005,28(5):82-84,97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组织间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诸如价值链、供应链、知识链、集群等在内的涉及企业问长期协作关系的联盟组织模式已成为很多公司变革的战略选择。然而,理论研究和实证调查都已经注意到并开始揭示联盟中的合作风险和不稳定性情况,资料显示有一半以上是失败的。那么,是什么因素决定着联盟的不稳定性呢?如何才能维持联盟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呢?本文围绕资源基础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博弈理论和社会困境理论四个方面对有关涉及联盟不稳定性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性说明,以期建立起一般性的分析框架,推进对企业联盟风险、联盟不稳定性的系统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当代企业并购效应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学者对并购动因和效应的研究是与西方并购浪潮相互联系的,并进行财务经济学解释。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三次并购浪潮中,西方学者主要是研究并购动因,自第四次并购浪潮发生以来,从研究动因转向更多地用实证方法研究并购效果或效应。西方研究并购效应常用事件研究法(Event Study)和会计研究方法(Accounting Study)两种方法。事件研究法就是研究并购前后参与并购双方股价在特定期间内的变化情况,计算股东取得的累计非正常收益以说明并购效应;会计研究方法则是研究并购前后的企业财务指标的变化,主要用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以及企业…  相似文献   

9.
西方品牌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的发展,随着国际社会对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社会责任意识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人们的需求呈现出高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态势,企业竞争的广度、深度进一步拓展,企业竞争的实践经验越来越丰富。在此背景下,西方学者和企业家对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进行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品牌理论的发展。本文在此从纵横两个方面对西方新近出现的主要品牌理论做一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10.
王立刚 《经济论坛》2002,(18):40-40
企业管理演变历史说明,管理的变革和发展,总是要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变革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经营环境呈现出全球化、多样化、绿色化、信息化、知识化和顾客至上为准则六大特点,管理理论和应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十二个方面:1.核心能力。帕拉哈来德和加里·哈莫在1990年《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核心竞争力》一文指出,企业必须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而不是从战略单元的角度对战略进行再思考。他们将核心能力定义为,能使公司提供附加价值给客户的一组独特的技能和技术。经济全球化、需求多样化,要求管理层从战略单…  相似文献   

11.
转型与社会资本理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研究转型社会资本视角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转型持续影响着世界上四分之一人口的生活,它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社会经济事件之一,也因此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2.
现代金融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逐渐摆脱了过去那种纯货币理论的状态,确定了资产定价在金融学中的核心地位。1952年,马科维茨(Markowitz)提出的“投资组合理论”是现代金融理论的开端。到20世纪70年代,以EMH、CAPM和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为基石的标准金融理论已经发展成熟,具备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理论框架,并确立了其在金融学领域的主流地位。资产定价是微观金融理论的核心内容。虽然它在本质上研究了在未来收益概率分布已知情况下证券现今时刻的合理价值,但对证券价格的形成机制却未进行探讨。对于证券均衡价格如何达成、证券市场如何协调供给者和需求者的意愿以便交易发生等问题,也没有做出回答。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产品和金融系统的复杂性日益受到关注,金融理论开始走出资产定价技术这一狭窄范畴,越来越多地开始从金融活动参与者的行为本身来解释纷繁复杂的金融现象。80年代中期之后,行为金融学理论和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兴起,它们试图从微观层次来分析证券价格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自由化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由于经济增长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经济的关联度和集中度不断提高,使风险损失影响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严重的自然巨灾造成了全球再保险市场巨灾金融资金的缺口,这迫使保险公司进行保险产品创新来进行风险管理。于是在保险金融化和金融证券化的世界潮流中,自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保险风险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保险风险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风险管理工具,是将保险业风险通过有价证券向资本市场转移。其过程包括以下两个要素…  相似文献   

14.
金融脱媒理论及其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中叶之前,货币金融领域关于银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央银行功能及中央银行制度。直到二战后50-60年代西方世界经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银行等金融中介理论才得到重视并不断完善,其中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银行业市场份额下降引发的金融脱媒理论(Disintermediation Theory)成为研究银行中介最重要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5.
次贷危机,给中国经济微观面带来困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导刊》2007,(11):10-10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2007-9-11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凭借独特的政策和经济结构,避免了亚洲金融危机最严重的后果。一系列引发危机的因素,包括开放资本项目、依赖外债、汇率浮动、货币政策脱离政治控制、甚至国家失去金融流动  相似文献   

16.
国外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波  李泓良 《经济纵横》2006,(11):78-80
麦金农等人于20世纪70年代开创了金融发展理论,主张在发展中国家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并且,很多发展中国家都相继进行了金融自由化改革。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践与理论预期之间存在巨大反差,经济学家不得不对金融自由化政策进行深刻反思,对金融自由化的争论焦点也发生了改变。20世纪90年代初,争论的焦点是“何时进行金融自由化”,到20世纪90年代末,争论的焦点演变为“是否应该进行金融自由化”。  相似文献   

17.
阎大颖 《经济经纬》2006,24(6):35-38
一、跨国并购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业技术的迅速更新,跨国公司的经营也处于动态调整中。而且,跨国并购作为以企业微观产权市场交易为载体的国际资源配置现象,必然与国际市场价格机制和企业内在战略管理机制同时相关。近10年来以横向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各级金融管理部门、金融从业者及学者均对我国金融机构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以专业银行模式动作,其信贷业务具有明显的政策性色彩,加之受到当时经济过势的影响,以及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中,在控制贷款质量方面缺乏有效的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产生了一定规模的不良资产。不良资产逐渐积累,到2000年底,按我国传统的贷款四级分类法划分,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已达29.2%。不良资产成为了影响中国金融系统安全的大敌,始终是我国金融业的一块心病。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乳品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善,乳品作为“最接近完善的食物”,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由于乳品产业在我国属于朝阳产业,前期行业利润较高,加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大量的新企业进入该行业,国内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纷纷斥巨资介入国内乳品市场。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20.
2003年是俄罗斯的偿债高峰年,其1301亿美元巨额外债的偿还进程举世瞩目,对世界各国的外债实践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