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安排的基本框架是“供给主导型”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失衡、供给绩效低下等问题。针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所存在种种问题,提出要构建“需求主导型”的多元化供给体制,而多元化供给体制的建立应是在相应机制的协调下多主体合作推动的结果。另外,又从机制设计的角度提出构建多元化供给体制的创新措施,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数字经济作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部分,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依托和保障。已有研究较少关注数字经济与区域融合发展之间的关系。理论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可以通过直接传导机制和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间接传导机制推动区域融合发展,这个过程具有门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本文测度了2010—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及其腹地城市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和区域融合的综合水平,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区域融合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传导机制及影响过程中的两大效应与理论分析一致。最后,提出了加大互联网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推进传统实体经济的数字化改造,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强化各地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情况的调研分析,结果显示湾区高职院校在相应的产教融合政策体系的支持下,高职院校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基本合理、校企合作形式呈现多样化特征.但是,仍面临政策制度有待完善、专业群设置与产业布局不全契合、校企合作发展停滞不前、科研支持能力不够和粤港澳三地产教协作发展不足问题,需要企业、政府和高职院校进一步合作以深化产教融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产教融合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菜篮子”工程是便民工程、民心工程。本文从企业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的认可度、效果评价、期待及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面临的挑战四个维度进行问卷调研,分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建设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组建“四随机”农产品质量稽查机制、加强农产品品牌推广和宣传力度、建设便民利民的线上线下销售点、出台配套扶持政策、扶持涉农小微企业来发展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的五个对策,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市场提供品质更优良更健康的优质农产品。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内地与香港、澳门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以该精神为依据,研究新形势下粤港澳口译市场区域合作这一新课题.通过分析粤港澳外语口译市场的现状与优势、挑战与机遇,以将粤港澳外语口译市场打造成中国口译市场区域合作的典范,并为国内口译行业区域合作提供借鉴经验为出发点,提出八点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西藏农牧区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是制约西藏农牧区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进一步加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西藏农牧业持续发展、农牧民持续增收的前提和有效保障。本文详细分析了西藏农牧区基础设施供给的现状之后,得出了在西藏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的同时,农牧区基础设施供给仍存在不足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西藏特殊的历史、自然等因素,分析了西藏农牧区基础设施供给的特殊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财政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不足是阻碍农村发展进步的一个重大问题,通过分析供给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改变现行的单一类型农村公共产品自上而下的供给机制,建立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偏好表达机制进行公共产品的公共选择,实行多层次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哈尔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农民的投保意识,建立职能部门合作机制,强化农业保险的监督管理,建立有效的再保险机制,增加农业保险有效供给,支持专业农险公司发展,加大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支持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已由“一元供给”转变为“多元供给”新格局。多元供给主体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合作,导致多元供给主体的协作呈现零散、碎片化特征,供给的三重失灵情况出现。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立足多元供给格局,引入先进治理工具,建构多元协同合作供给模式,整合资源改变合作碎片化的特征,实现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的高质量供给。多元协同合作供给存在“去中心化”“去公共化”、供给效率低下、供给职责边界不清等问题,这会影响该模式的良性运作,强化政府中心主导地位、合理完善激励制度、科学构建合作机制、清晰界定责权边界等措施,可解决多元协同合作面临的困难,充分发挥合作供给共同体的最优能效。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对资历框架的需要越加迫切。迫于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广东和香港均已搭建了基础的会计资历对接框架,而澳门政府则是借鉴了香港地区的会计资历框架对接经验。基于此,文章统筹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资历框架对接过程中远景目标与功能定位不明确、框架对接政策支撑不足、未确立部门协同机制、资历框架学术研究支撑不足等问题,并在原有工作基础上融合“1+X”证书机制,分别提出各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证明了“1+X”证书制度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当前的会计资质框架对接工作的重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19年2月18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该纲要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出了全面的规划,标志着打造世界级湾区将从战略规划阶段进入全速落实阶段,粤港澳各领域合作交流将会逐步展开,共同致力于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国际一流航运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世界第四大湾区。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大学生就业问题面临更加复杂的情势。本文旨在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背景下高校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紧跟时代步伐,抓住大湾区建设的契机输送更加优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区域生态产品供给面临三方面困境:第一,生态产品供给的系统性与区域行政分割的矛盾;第二,生态产品的公共属性使供给主体动力不足;第三,各区域主体对生态产品需求弹性的差异影响其供需平衡,这些问题导致生态产品供给的严重不足。为此,有必要构建以政府合作为基础、市场合作为中坚、民众自愿合作为补充的生态产品供给多元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公众和环保NGO等主体的积极性,实现京津冀区域生态产品的可持续供给。  相似文献   

13.
基础设施是重要的公共产品,其建设和营运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增长.目前,中国基础设施投资供给仍以政府为主,由于国内基础投资需求强劲和政府投资预算相对不足,资金供给缺口严重,基础设施市场投融资体制仍存在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的空间.着重对我国基础设施投资供给进行分析,对基础设施市场供需失衡的现状,在制度创新上由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提出了改善投资供给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的加快发展,社会多元化主体正广泛参与到社区养老服务中。为鼓励和刺激这种多主体合作机制的形成,需要持续推进制度化环境和条件优化,同时还需要在服务供给效率机制方面进行探索。基于对养老服务供需双方作为服务提供商和消费者的关系设定,从流程管理角度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的流程环节、流程要素、流程评估指标进行描述和深度分析,提出了一个流程分析框架,并结合杭州市的实践就其服务供给效率问题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从服务生产、定价、渠道等流程环节分别给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已成为重大国家战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和设计工作。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进程中,为建设全球一流湾区和世界级特大城市群,应积极发挥财政政策及财政行为杠杆的独有功效,尤其是通过财政行为深度合作促进大湾区跨越式融合发展。本文在探寻政府间财政行为演进规律的基础上,研究粤港澳三地财政合作的紧迫性和特殊性,进而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政府财政合作行为的运行机制及实施路径,促进粤港澳三地高质量、高速度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公众对基础设施需求量在扩大,需求层次在提升,政府急需大量资金从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财力有限,从而催生了基础设施产业市场化改革。在改革过程中,民营企业的逐利性与基础设施公益性的矛盾使得市场化供给出现问题,迫切需要政府发挥作用。从探讨其中的问题开始,结合我国的实际,对基础设施市场供给中政府角色的转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系统主体协同关系良性有序,对于促进系统内供给主体的互动关系、强化协同意愿、建构整体合作网络、明晰协同合作路径、保障协同行为高效、提升供给协同效能具有关键支撑作用。运用博弈论理论和方法,探究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系统内“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居民”多元主体间的供给协同博弈关系,建立“囚徒困境”模型分析系统内供给企业主体间协同关系,提出实现系统内供给企业主体间协同供给达到最佳效果的对策;同时利用静态博弈分析,研究供给企业主体与政府间通过博弈如何实现共赢,进而分析提出如何利用博弈实现供给主体间的协同合作。进一步采用上海、北京的实例阐释社会组织、供给企业与居民之间的协同关系,并提出在系统内各主体间如何进行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18.
传统观念认为 ,基础设施服务的供给是政府一个很重要的职能。但是近年来 ,随着实践和理论的发展 ,这种观念开始发生变化。人们开始探索新的基础设施服务供给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PFI模式主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对目前基础设施服务供给的现行模式进行了分析 ,并阐述了英国用以解决基础设施服务供应所采用FPI模式。提出了借鉴英国PFI模式发展我国基础设施产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主体不明、责任划分不清、供给主体单一、农民参与度不够是导致农村基础设施供给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重要原因。应通过建立政府主导、多元并进、地区求同存异的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主体模式;中央与地方应坚持“谁受益,谁负责”供给原则;明晰产权制度,依靠农民主体力量;建立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法律保障体系等措施来解决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的主体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税费改革后公共财政建设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已成为西部新农村建设的瓶颈。本文从甘肃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现状及特殊性出发,从公共财政角度分析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制度性原因,并提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