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风险、创新环境与三维最优专利制度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已有研究方法和成果,引入创新风险、创新环境,从专利长度、专利宽度和专利高度3个维度探讨持续创新中最优专利制度的设定,最后结合实际提出模型的应用。通过分析发现:最优专利制度是一种动态的制度而不是静态的制度;新兴行业的专利制度组合方向为长期限、宽范围和高距离;最优专利制度必须合理融合专利长度、专利宽度和专利高度。  相似文献   

2.
专利交易是创新主体回收研发成本、形成创新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基于创新主体视角深入探讨专利交易差异及区域网络有利于不同创新主体制定差异化专利交易政策,从而加快实现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采用统计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以2018年中国专利许可与转让数据为研究对象,探讨各类创新主体专利交易差异与专利区域流动网络。研究发现:①不同类型创新主体专利交易特征不同,创新主体类型不同,相关专利特征也不同;②不同类型创新主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不同,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主要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企业和个人则对多地甚至全国技术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因此,不同类型创新主体应整合内外部资源,通过合作研发扩大专利交易范围;政府应建立完善的专利交易评价体系和专利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研究结论有利于促进不同类型创新主体科技成果转化,为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最优专利制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构建了一个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来研究最优专利长度和最优专利宽度的问题。研究结论表明,最优的专利长度和专利宽度都是有限的。专利长度的增加会通过促进创新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同时,也会导致市场扭曲,从而降低社会福利水平,但随着专利长度的不断增加,前者的效应会小于后者的效应,因此,有限的专利长度是最优的。有效的专利宽度应该一方面使得模仿产品的质量水平不要太低,从而保证模仿产品对专利产品形成潜在的威胁,逼迫专利产品的价格低于垄断价格,减小市场扭曲;另一方面使得模仿产品的质量不要太高,从而保证专利产品能够制定较高的垄断价格,促进创新。  相似文献   

4.
国防专利转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内容。国防专利转化的完成需要实现供需双方的激励相容约束,在收益一定的情况下,交易成本、二次开发成本、政治风险、市场风险、体制不顺、观念陈旧和政策不到位等因素是造成“国防专利沉睡”的主要原因。应设立明确的国防专利降解密制度,调整失泄密处理办法,完善投融资和风险投资制度,发挥市场在国防专利转化中的基础作用,从而减少转化过程中供需双方的成本,有效治理“国防专利沉睡”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参照挪德豪斯分析方法,借用社会福利贴现值的模型,引入创新成功概率来研究专利保护的最优期限问题。研究认为在给定需求函数和边际成本的条件下对于具有不同投资风险、不同创新成功率的行业,由于参数不同,模型求解的结果不尽相同,设定专利保护期限的效果可能不同。同时,针对R&D风险的不同,分析了最优专利期限应该如何设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社会中,为保护创新成果,人们通常只能将其保留为技术机密或他人无法共享的私有知识,这不但降低了创新效率,也会增加技术的失传风险。有识于此,本文将专利看做政府向创新者提供的一种机密交换契约,并借此论证了引入"事后"专利保护的合理性:人们为了要获得排他性的专利保护,就必须将其私有知识公开披露,而这消除了技术失传风险。但只有当专利利润高于商业机密利润时人们才会申请专利,故专利保护会导致更大的垄断扭曲。社会最优专利期限就是在机密失传风险和垄断定价扭曲之间权衡的结果,只要存在技术失传风险,事后最优专利期限就必须是正的。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新与最优专利转让方式的选择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博弈论方法旨在探讨不同创新条件下企业间进行专利转让时的最优转让方式的选择问题。在合作研发博弈中,参与合作研发的厂商不仅是新技术的发明者和所有者,也是使用新技术参与产品市场竞争的生产者。在此条件下,企业间能否顺利实现专利转让的关键在于专利转让所得与生产利润的权衡比较。本文的结论是在不同的创新条件下,以单位转让费方式进行专利转让是合作研发博弈中可供选择的最优转让策略。  相似文献   

8.
杨光 《生产力研究》2011,(3):53-54,76
文章对2004—2009年6年间我国国内专利申请和授权发展趋势基本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相吻合。"十一五"国家提出"创新型国家战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知识产权战略"以来,通过进行三种类型专利的相关数据分析,初步探析了专利增长和国民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创新型企业建设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也是企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要。但创新型企业在持续创新过程中,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伴随着巨大风险。创新型企业应在持续创新过程中建立重大风险管理机制,以确保持续创新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专利发明结构发展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立  任越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23):111-114
专利法实施30年来,我国已进入世界专利大国的行列,但重大核心专利缺失与专利转化率不高,一直是制约我国科技可持续速发展的瓶颈。为了使我国尽早步入创新型大国之列,通过比较分析我国专利发明结构的发展变化,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专利战略目标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