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从城市工业化的特征去评价工业遗产价值的观点,指出工业遗产的价值取向在于传承工业化进程中有价值的文化信息,为今人和后人传递和发扬工业文化信息。从城市工业化特征出发,提出以主要行业到典型企业再到建筑遗产的递进评价方法,分别制定行业、企业和建筑的评价指标,建立了三类七项十条指标的评价框架,并以我国著名的工业城市重庆作了实例评析,为科学评价工业遗产价值做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对森林生态价值认识的提升,以及生态学理论的推广应用,生态价值取向正成为森林立法的基调。本文旨在探讨生态价值取向是如何蕴涵于我国森林立法并在法律规范中得以体现,为森林保护和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提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3.
李璟 《当代经济》2008,1(11):36-37
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社会共识,生态文明作为独立、崭新的文明形态,必将促进政府行政在价值取向上的转变与演进。现代行政法服务于和谐社会.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因而将生态价值贯穿于行政法运行的全过程势在必行。本文在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要求下,通过解构行政法生态价值的内涵,分析得出行政法生态价值的实现路径.以期通过实现行政法的生态价值。力促生态文明及和谐社会建构。  相似文献   

4.
试论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与最高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不仅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更是一种重要的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进入重化工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资源环境制约的现实选择,更是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客观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以实现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为目的,以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作保障。  相似文献   

5.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环境政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逐步趋向系统和完善。本文从生态伦理的角度入手,审视我国环境政策的发展阶段,总结环境政策基本取向的特点。并从生态伦理的角度提出我国环境政策存在的问题及矫正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一、企业家的素质,在工作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社区成为人们群体生活的重要方式的今天,一个人游离于联合劳动之外已变得越来越困难。由此我们认为,随着人由动物人向等级人、经济人、组织人、社会人、文明人的梯级进化,联合劳动(企业组织)也随之呈现群体本能安全导向、人身强制供奉导向、个体利益自由导向、财产权力单极导向、剩余分享知识导向和互动共振生活战略导向等不同的特性。在这发展过程中,企业领域者扮演着不相同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需要我们转变传统的社会救助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在维护"生存权"的基础上强调"发展权",积极探寻"共享"发展成果的社会救助途径,最终增进受助者自我摆脱贫困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要建设生态文明,除了运用经济、法律和政策外,还必须依靠道德的力量,才能将生态文明的理想性化为现实性,实现人与生态环境的持久和谐。  相似文献   

9.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不仅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更是一种重要的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进入重化工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资源环境制约的现实选择;更是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客观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加强生态丈明建设,要以实现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为目的,以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作保障。  相似文献   

11.
略论儒家生态伦理的基本精神与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生态伦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民胞物与"的生活态度,"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实践精神,"和合"意识的生态理想。本文认为,儒家生态伦理是建构中国特色的后"西方中心论"生态伦理的可贵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2.
袁锐 《当代经济科学》2005,27(4):105-106
社会进步和个体目标欲望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社会越进步,人的目标也就越高,而人的目标不断提高,也就推动了社会的不断进步.当财富既有工具意义,又有目的意义时,对于财富的追逐就是永恒的.那么,财富是怎样成为工具和目的的统一体的,为什么会使具有主动性、能动性、活生生的人会被死的财物所统治呢?本文从人的行为动机、社会的价值取向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需要我们转变传统的社会救助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在维护“生存权”的基础上强调“发展权”,积极探寻“共享”发展成果的社会救助途径,最终增进受助者自我摆脱贫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学界对经济法域内基本价值取向的探讨大都遮蔽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或多或少地持一种“人类中心主义”视角。而晚近生态价值理论对此亦有矫枉过正之嫌,很容易滑向另一极端,即“生态中心主义”。本文所倡之整体生态价值,旨在消弭如上弊端,并以“公民环境权”为中介阐明整体生态价值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并不背离,仍旧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谢灵 《经济研究导刊》2009,(27):217-218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集人心,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士气,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这是强国之策,振兴之举,育人之路。"以人为本"的美育价值取向顺应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完善了人与世界的价值关系,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6.
公园城市理念是生态文明时代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价值位序,实现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是践行这一理念的关键抓手,其本质是通过科学合理配置生态资源、社会资本等发展要素,实现生态经济价值、人文价值和治理价值的多维整合与裂变,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与系统性工程。研究结果表明,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模式与结果的形成发展受到资源禀赋、行为主体及相关制度的多重影响,并进一步通过构建自然场域、人民场域、经济场域和文化场域等不同类别的价值转化场域,分析了可能的导向模式和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7.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种生态理想,生态文明是生态理想的现实化,生态理想的现实化有赖于制度变革和制度安排,制度安排应当遵循生态伦理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生态人”的理论蕴涵与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社会生态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围绕着生态危机的根源,有识之士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并形成了“强人类中心主义”与“弱人类中心主义”、“深生态学”与“浅生态学”之间的争论,但不管怎样,这一系列的争论都可以归结到人的文化价值层面上来,当代的生态危机表面上是天灾,但更是人祸,现代人要想走出当代的生存困境,必须从人性自身着手,弥补人性的缺失,努力树立一种“新人”形象。  相似文献   

19.
20.
诺丁斯的关怀德育论是道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在对关怀德育论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可以发掘出诺丁斯教育信仰的价值取向与价值主题。诺丁斯把体验的成功“临现”信奉为成功教育的价值取向,体验的“临现”主要表现为在对话中关怀者或被关怀者一方潜在的体验在另一方的心灵显性化,或者双方的体验共同生成,最终达成主体间体验的共现。在教育信仰危机频现之际,这一工作具有重大的学理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