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各相关主体面临不同的约束条件,因而其行为逻辑也各不相同。地方政府会在最低标准上积极执行奖励扶助制度;基层执行组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会具有某种程度的机会主义倾向;在经济理性主导下出现的为数众多、不符合条件的申请者会加大工作的成本。因此,要不断完善奖励扶助制度的运行机制,促进信息共享,推进奖励扶助制度的规范化,以确保该制度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2.
李文言 《经济师》2009,(10):68-69
我国于2004年初开始在全国建立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这一制度得到了社会各方面和广大育龄群众的积极响应和热情支持,文章旨在通过调查分析,对这一制度在农民生育观念方面产生的影响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地区临淄区的调研,概述了奖励扶助制度在基层的实施状况,分析了农村居民对该制度实施效果的社会认同。农村居民对奖扶制度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满意度不高,对制度影响自身生育数量和性别偏好的效用认为非常微小。政策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一步进行完善,宏观上政策价值取向由官本主义向民本主义转变、微观上细化具体标准。  相似文献   

4.
李文言 《经济师》2008,(1):79-79,110
为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我县农村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国于2004年初开始在全国建立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这一制度得到了社会各方面和广大育龄群众的积极响应和热情支持,然而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长时期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工作模式。不同形式的人口控制手段会对人口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文章旨在通过调查分析,对这一制度在人口流动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韩城市人口计生局不断完善人口和发展综合决策机制,积极推进综合改革,坚持和完善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大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工作力度,全面推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加强基层服务网络建设,形成了部门指导、各方配合、群众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稳定低生育水平。先后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成为陕西省惟一的省级计划生育  相似文献   

6.
以问卷调查所得的462份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心理预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心理预期相对比较低,年龄等个人特征和家庭子女数、家庭年净收入等家庭特征对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心理预期影响显著。提出了增加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投入、在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有步骤地构建多支柱的农村养老体系、将当前正在实施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养老制度"逐步过渡到"普惠型"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定效果模型分析方法,实证考察我国省区层面不同水平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对生育水平(育龄妇女避孕率、计划生育率)的影响效果是否存在差异。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金、城镇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奖励金以及在社会保障、生产扶持、利益分配、扶贫开发等方面优先优惠水平的地区差异性会对育龄妇女避孕率产生明显不同的影响效果,另外,模型估计结果中仅发现在计生家庭参加社会保险方面给予不同力度的优先优惠对计划生育率的作用效果产生了显著差异。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并非标准越高、项目越多对群众生育行为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8.
李梅  齐凌云 《经济学(季刊)》2008,(4):109-110,105
在实际调研和资料搜集的基础上,分析奖励扶助制度在标准界定和资金分配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计划生育保险保障制度在我国部分地区试点并得到发展,但有效的保险保障机制还未形成,一些地区的生育保险筹资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相应配套制度滞后。应从战略地位上高度重视农村计划生育保险保障制度发展,建立有效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社会政策体系,构建养老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商业保险的保险保障功能,注重计划生育保险保障与相关制度的配套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保险保障制度现状评价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计划生育保险保障制度在我国部分地区试点并得到发展,但有效的保险保障机制还未形成,一些地区的生育保险筹资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相应配套制度滞后.应从战略地位上高度重视农村计划生育保险保障制度发展,建立有效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社会政策体系,构建养老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商业保险的保险保障功能,注重计划生育保险保障与相关制度的配套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文生 《经济师》2004,(6):39-40
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了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其现存的一系列问题使得这一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文章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典型案例研究方法,对我国农村计划生育服务发展和转型模式进行研究。我国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拓展和转型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当地人口发展、妇幼保健、公共卫生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需要完善计划生育服务财政投入体制,为服务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确立以家庭为基础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优质服务的战略指导框架,把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建设成促进人口和家庭健康的公共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3.
冯锦彩 《经济问题》2008,341(1):120-122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山西经济的发展,山西农村人口发展呈现出了老龄化、流动人口增多等新特点,这对山西的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尽快建立健全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制度,并将其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就成为山西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课题.以山西农村人口发展特点对社会保障制度提出的新要求为起点,提出了现行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不足和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陈赛星 《发展研究》2007,(1):99-100
社会抚养费是一项补偿性的行政性收费.通过征收社会抚养费,追究违法生育当事人的法律责任是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手段.近年来,通过该项制度的执行,有力的保障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由于当前乡镇政府经费困难等原因,导致了农村社会抚养费征管用方面存在征收随意性大、资金监管不力、违规弥补经费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使该项政策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笔者就当前农村社会抚养费征管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田青 《经济学(季刊)》2010,(5):103-109,75
分析了普惠型社会保障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在长远目标和价值取向上的异同。在普惠型社会保障逐步建立健全的背景下,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应遵循"抓特放普"的基本思路,不宜过多增加普遍型计生优惠,而应注重政策效用,将重点放在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扶助和保障上,同时要考量制度的内在合理性、注重不同人群间的政策公平性。  相似文献   

16.
工业反哺农业路径与财政支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农业直接补贴制度是当前我国工业反哺农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两个重大举措。该文针对两大举措在实际执行中出现的或可能出现的制度困境,以农村发展次序与工业反哺农业路径选择作为理论依据,提出将粮食直补资金转为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方案,并对方案的效益、可能性与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人民调解制度长期以来在解决纠纷、普法教育、社会治理及预防矛盾激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研究主体和视角限定于农村纠纷,旨在对于农村人民调解现状进行探究,并针对人民调解员专业素养欠缺、专案纠纷数量庞大、调解协议执行欠佳等一系列问题,提出提升调解员专业素养、构建专案调解组织体系、增强调解协议执行力等解决方案,进一步健全我国人民调解制度,为乡村法治纾困解难,发挥人民调解在矛盾解纷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以及我国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多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单个家庭人口的数量正在逐步减少。因此,我国传统的农村家庭也在逐步变化,家庭结构越来越小,农村老龄化趋势明显,家庭所承受的赡养老人的负担越来越重,农村养老问题正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深化农村改革,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谢根成 《经济师》2002,(3):245-245
文章针对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提出了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立法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改革。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诸多问题,不能满足农村养老的实际需求。本文针对养老保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