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回顾了会展经济对青海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对外开放的先导作用和关联作用,分析了会展经济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青海会展经济发展的对策:提高会展经济意识,全面、科学地认识其作用;会展要立足省情、科学规划,走国际化、专业化、大型化、品牌化、网络他之路;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营造良好的会展环境;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展览人才,提高会展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加强金融支持会展经济的力度。  相似文献   

2.
会展经济已成为城市经济大发展的助推器。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将为上海建设世界级会展城市提供历史性的机遇,有助于上海城市功能能级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为提升上海会展经济的层次,应确立上海会展业为国内会展经济领头羊的战略目标,完善上海会展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培养和聚聚会展行业的专门人才,加强对上海会展经济的研究和管理,以促进上海会展业高效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会展经济的发展与一个城市产业结构、区位优势、开放和市场化程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服务贸易发达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我国各城市和地区的产业结构、地理位置、开放程度等存在很大差异,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会展经济产业带和会展中心城市。从区域分布来看,中国会展业已基本形成了三大会展经济产业带和中西部区域会展中心城市的框架,即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华北会展经济产业带”,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华东会展经济产业带”、以广州、香港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华南会展经济产业带”,此外,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和边境贸易的稳步发展,以武汉、郑州、成都、昆明、南宁等城市为龙头的中西部会展中心城市和以大连、哈尔滨等城市为中心的东北边贸会展经济产业带也即将形成。这些会展经济产业带和会展中心城市通过进行准确的功能定位,逐步形成了相互协调、各具特色、梯次发展的互动式会展经济发展格局。如何在众多的会展经济包围圈中脱颖而出,形成自己的特色,扩大知名度,增加经济效益,是广西会展业应深思的问题。依笔者浅见,广西会展业应走“文化+品牌”——传承民族特色,接轨国际品牌的特色会展业之路。  相似文献   

4.
作为会展举办比较集中的大龙头城市京、沪、穗在经济区域中备有优势。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会展城市群争高下结局难料;三大会展城市群内部也存在复杂的竞合关系,纷纷争切会展经济这块大蛋糕。  相似文献   

5.
赵娟 《广西经济》2004,(4):26-27
(1)这是南宁会展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会展经济近来快速发展成效明显,有目共睹,但现实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影响着中国整体会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其起步阶段就清晰明确的将南宁会展经济发展目标定位于中国会展名城,有助于南宁会展业朝着规范化、市场化和品牌化的方向发展,有助于政府制定和实施更有利于南宁会展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以保证其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会展经济是以会展业为支撑点,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会、会议和大型节事活动,形成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人流,创造商机,并利用会展产业连带效应带动若干相关产业发展的一种经济现象。会展活动不仅可以为会展组织者、会展场馆经营者、会展服务商带来经济效益,而且也给运输、电信、广告、印刷、餐饮、旅游、咨询、礼仪服务等会展相关行业带来直接的、现时的商业机会。会展有利于招商引资,促成经贸交易和经济技术合作活动,为会展举办地的经济发展增添潜力;  相似文献   

7.
在大连.说到会展经济。就脱离不了星海的那片海以及镶嵌在海边的“明珠”——会展中心。作为大连会展经济的标志性建筑物,它见证了大连会展经济发展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8.
刘瑛  江涛 《老区建设》2013,(10):24-25
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会展经济被中国许多城市列为重点发展的行业。文章基于服务营销的视角,在分析城市会展经济现状的基础上,认为会展服务营销呈现主体多元性、产品集成性和手段多样化三大特点。同时,针对在城市会展服务营销中产生的突出问题,提出科学规划发展会展服务业、完善会展服务传递系统、转变会展服务理念、采用整合营销等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辽宁省会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会展人才尤其是会展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就业前景非常广阔。辽宁省应加快对会展设计人才的培养,明确会展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鼓励高等院校增设会展设计专业,创新会展设计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加强会展设计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打造优秀实习基地,从而保障辽宁省会展设计人才的供给,促进辽宁省会展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戴晓雨 《辽宁经济》2006,(8):132-132
近年来,会展业在我国发展迅速,展览数量逐年增长,展览设施不断增加。会展业的经济规模以年均近20%的速度递增,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新亮点。目前全国已形成以京津、长三角、珠三角三大会展经济产业带为主,东北和中西部地区会展中心城市协调发展的会展经济格局,其中北京、上海、香港、广州以及大连、昆明等地已成为核心会展城市。  相似文献   

11.
《山东建设》2005,(5):35-36
我国会展业在区域分布上,基本形成了分别以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成都、西安、昆明等为中心的环渤海会展经济带、长三角会展经济带、珠三角会展经济带、东北会展经济带及中西部会展经济带。这是中国贸促会副会长高燕在日前召开的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上透露的。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贸易融合的大背景下,通过近几年的会展行业及宏观经济方面的数据来探究会展经济在为城市创造直接和间接价值方面的影响力,从城市竞争力和城市功能提升两方面探讨了会展经济发展的作用,指出会展经济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及促进城市功能提升的具体方面。  相似文献   

13.
科技展会被专家们普遍认为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中国"入世"之後,会展业诱人的发展前景使得中国内地许多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着力培育"会展经济",会展活动空前活跃,会展经济发展迅猛。文章从论坛、展览、洽谈三足鼎立的科技展会模式、展会发展的5大问题、科技传播的促进功能等方面讨论了科技展会的重要意义和会展产业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4.
论会展营销创新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会展经济是近年来的一种新经济现象.随着我国会展经济的到来,会展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在阐述会展的内涵以及会展营销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会展营销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会展营销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5.
会展经济是伴随着人类会展经济活动、会展产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形成的跨行业、跨区域的综合经济形态,是以会展产业为中心、其他相关产业为依托而形成的新兴经济类型。2003年中国会展业的直接收入达80亿元人民币,拉动其它相关产业如住宿、餐饮、通信、旅游、购物等经济收入高达720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6.
程宏 《发展》2001,(8):33-35
从会展产业到会展经济      会展经济不等同于会展或是会展产业。会展属于销售促进的一种方式,人们把它与直接销售和电子商务相并列,三者属同一范畴。当会展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一个独立的产业门类从其他产业中分离出来,便形成会展产业。会展业属于第三产业,在西方一般被称为会议展览业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包括会议和展览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在宏观经济部门中,会展业属于服务业,它的发展是一国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会展产业被称为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它的发展会带来一…  相似文献   

17.
吉振航 《特区经济》2014,(9):139-140
欧洲作为世界会展业的发源地点,通过100多年的发展,欧洲的会展经济已经形成专业化、市场化与国际化的大格局。会展场所固定,会展人员职业化,且运行市场化,并开始向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会展经济。鉴于此,本文先简述了会展经济,分析了欧洲会展经济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欧洲会展经济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颜莉娜 《中国经贸》2014,(13):53-54
会展经济对发展农村经济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从运城农村会展经济发展现状出发,提出了运城农村会展经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唐荣尧 《发展》2001,(8):36-37
近几年,随着各类展览会、展销会、洽谈会、交易会的蓬勃发展,各地把举办各种会展誉为市场走势的风向标、加强沟通的纽带和促进信息交流的桥梁,会展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会展经济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重视。据统计,我国会展业以年均 20%的速度递增,其利润大约在 20%~ 25%以上。据专家测算,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 1∶ 9,如此巨大的一只经济巨手,却让西部地区遥遥相望而无法相牵。    会展经济,到底有多大的筐      所谓会展经济,顾名思义是通过在各类场馆、媒体举办产品 (作品 )展览会来达…  相似文献   

20.
如何培育会展品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志平 《北方经济》2006,(10):34-35
会展业作为一种朝阳产业,深受全国各大城市的青睐,各地都在你追我赶地发展自己的会展经济。中国会展业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正以每年20-0%的速度超常增长,但是真正叫得响的品牌会展却不多。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我国会展业在品牌塑造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培育会展品牌的途径以及可行性对策。以促进我国会展品牌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