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金融衍生产品作为金融创新的一种产品,在目前金融监管严格的体制下,由于各种原因而缺乏有效监管,对金融衍生产品进行有效政府监管的研究有着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金融衍生产品政府监管的必要性开始探讨,分析金融衍生产品政府监管问题的原因所在,同时对我国可以采取的金融衍生产品政府监管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金融衍生产品是以传统金融产品为基础的金融派生物,其在金融市场发展中充当着金融工具的作用。金融衍生产品的类型多样,具有跨期性、零和博弈性等特征,但是与此同时,金融衍生产品也存在较高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对金融机构主体的发展存在不利的影响。因此,文章就金融衍生产品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分析,然后简述金融衍生产品有可能产生的风险,最后就应该如何防范这些风险提出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3.
严小明 《特区经济》2009,(10):128-130
论文首先分析了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特点,指出其蕴含巨大潜在风险。然后对上市公司金融衍生产品的会计计量监管、信息披露监管以及法律制度监管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风险进行控制。最后针对美国金融危机以及中国部分上市公司参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惨痛教训,提出我国应该大力发展国际一流的信用评级机构,大力发展国际一流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4.
由于对金融衍生工具运用不当,中国三家航空公司于2008年下半年使用的燃油套期保值策略均造成公司巨大亏损。文章将就这一案例展开讨论,对金融衍生工具中的期权买卖进行分析,剖析这次亏损的缘由,并寻求正确使用期权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虽然全球将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归因于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快发展,但金融危机后全球衍生产品市场仍旧快速发展,且目前没有直接的实证证据验证全球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究竟是否增加了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文章认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本身脱胎于各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因此兼具共性与特性,这就要求在此问题的研究中充分考虑各国的异质性问题。文章使用国际清算银行(BIS)全球金融衍生产品统计数据和美国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波动率实验室发布的全球各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短缺(SRISK)数据,将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直接与各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关联起来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第一,场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增加了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系统性风险,但以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则存在降低系统性风险的现象,这说明过度的金融深化反而不利于场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挥风险管理功能;第二,场外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仅仅在危机期间增加了系统性风险,但在非金融危机期间则降低了系统性风险,这说明在金融体系正常运转时期,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具有风险管理的功能;第三,在不同的风险状态下,场内金融衍生产品在低风险状态下存在增加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衍生产品逐渐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有关的一系列触目惊心的事件的发生,一再引起人们对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上存在的巨大风险的强烈关注与反思。一、什么是金融衍生产品巴塞尔委员会对金融衍生产品(FinancialDerivativeInstruments)  相似文献   

7.
张梅 《科技和产业》2010,10(3):78-82
68家中央企业涉足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的亏损再一次说明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从原因分析来看,主要还是企业对风险的认识不足以及风险管理程序的缺失和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导致的。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管理系统,制定合理的业务风险管理制度和实施全面的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  相似文献   

8.
一、金融衍生工具概述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概念 金融衍生工具,又称金融衍生品,是与基础金融产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建立在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之上,其价格随基础金融产品的价格(或数值)变动的派生金融产品.这里所说的基础产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仅包括现货金融产品(如债券、股票、银行定期存款单等),也包括金融衍生工具.金融衍生工具的基础变量则包括利率、汇率及各类价格指数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进程的加快,国内市场各方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需求日益迫切,发展金融衍生业务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加快金融创新、规避金融风险的战略性选择。本文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金融衍生业务现状的基础上,试图对如何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金融衍生业务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滕怡 《中国经贸》2008,(22):89-90
本文阐述了工商银行金融衍生产品的结构。首先介绍了国内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金融衍生产品类型;进一步说明了国内开展金融衍生产品存在的不足。本文对工商银行金融衍生产品的结构做了研究。工商银行金融衍生产品的构成是以利率衍生品为主要构架,个人金融衍生产品正在大力发展。随着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已逐步由规避风险向增值业务发展。再者,强调利率互换是工商行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以利率衍生品作为切入点介绍工商行金融衍生品的实际运作。最后通过实际案例,阐述了工商行对利率衍生品的避陷措施。  相似文献   

11.
汤胜 《特区经济》2006,(11):179-180
本文分析了在全球化市场环境下中国企业进行国际理财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企业如何利用国际金融市场和衍生金融工具降低外汇风险,如何进行跨国财务规划与资本预算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郝晓雁  郭娟花  吴烨 《科技和产业》2012,12(12):140-144
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了我国上市公司由于股权结构不合理导致的诸多财务治理方面的问题。股权结构是公司财务治理的基础,其设置状况是否合理对公司财务治理的效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股权结构的财务治理效应,并通过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财务治理效应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财务治理效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际石油公司通常采用金融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规避因价格变动带来的风险,实现风险对冲。由于金融衍生品的高风险性,有必要进行审计监督,使之成为公司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基于Python语言,对金融衍生品数据进行全样本采集、处理和分析,检查金融衍生品操作方案执行上存在的问题。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赋能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提高了审计的质量和效率,有助于实现集中统一、权威高效和全面覆盖的审计目标。  相似文献   

14.
袁康来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1):78-84
文章以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了13家处于财务困境的公司和20家财务正常的财务公司为样本,采用了单变量和多变量的判定分析方法,运用适合农业企业的财务预警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并且探索出如何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困境进行正确的预测,最后作出评价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5.
邓永亮 《特区经济》2009,(9):228-229
本文从金融危机下女性珠宝消费现状出发,分析了女性对四类珠宝的消费心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珠宝企业针对女性特定时期消费心理的营销对策。  相似文献   

16.
财务危机是威胁企业持续经营的根本性危机。本文选取我国电子电气行业的上市公司中代表财务危机的5家ST、*ST公司和财务正常的20家非ST公司的12个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数据。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法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风险预警研究,为企业提供可操作的规避财务风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罗霞  李春波 《科技和产业》2020,20(12):171-176
基于74家林业上市公司2008年至2019年基础数据,综合考虑不同债务结构对财务柔性的影响,通过构建财务柔性测度指标体系及其模型,对林业上市公司财务柔性进行具体测度,并进一步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研究了林业上市公司财务柔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方向和力度。研究发现,林业上市公司财务柔性普遍偏低且差异在波动中呈现扩大的趋势,林业上市公司财务柔性对企业价值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为增强抗风险能力,林业上市公司应重视财务柔性战略地位,合理储备财务柔性。  相似文献   

18.
卢英 《特区经济》2011,(4):130-131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层出不穷的财务舞弊案,揭示了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不够完善,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特别是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完善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的原因,提出了完善上市公司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具体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国内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呈恶性发展之势,要推进证券市场的预警与监管,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识别就变得意义重大。以148个财务舞弊上市公司和配对的非舞弊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神经网络建立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识别模型。此模型对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的识别正确率分别达到74.58%和70%,能有效的识别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与否。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用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识别,对有舞弊动机的上市公司起到威慑作用。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tax planning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quoted non‐financial companies. The secondary yearly data used were gathered from 47 sampled non‐financial companies from 2007 to 2016. A panel vector autoregressive approach with structural analysis such as variance decomposition and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was adopted.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tax saving had a direct relationship with financial performance, while tax avoidance had an inverse relationship with financial performance. The financial variables under consideration mainly contributed to their own shocks or forecast errors. The responses of 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to shocks in tax avoidance had an expansionary effect which could hinde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mpanies, while financial performance response to shocks in tax savings had a contractionary effect and as such, could lead to better performance of the companies. Thus, corporate tax planning that enhances tax savings greatly contributes to the performance of non‐financial companies. They should therefore not only engage in tax planning, but also ensure that their tax planning is legal, and leads to tax saving for the companies, such that no excessive or multiple tax will be paid and hence, better financial performance will be achie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