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涛 《民营科技》2014,(1):239-239
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响应建设生态型社会的国策,在近些年一来,我国逐步加快了造林工程。而根据研究,造林工程的不同更新方式会对生态恢复产生不同的影响。本研究在分析了不同造林更新模式对生态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快生态恢复的一些办法。  相似文献   

2.
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中,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生态重建是极为重要的,不但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还能产生经济效益。绿化国土,改善环境,是我们党和政府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为人民谋利益的具体体现。文章从造林绿化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对植树造林技术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3.
陈加启 《民营科技》2014,(2):252-252
当前随着全世界的工业飞速发展,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很大的破坏,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目前改善自然环境条件的唯一方法就是植树造林,对已经遭受破坏的地区进行造林更新,以改良生态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以下对于当前影响造林更新工作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并且提出了一些加快造林更新的速度与质量的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荒山造林绿化一直是山区绿化的难点和重点。如何使荒山真正绿起来,提高荒山的整体造林绿化水平,改善山区生态环境和生态景观,仍然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对荒山造林关键的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荒山造林绿化—直是山区绿化的难点和重点。如何使荒山真正绿起来,提高荒山的整体造林绿化水平,改善山区生态环境和生态景观,仍然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对荒山造林关键的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延安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和黄河中游地带,境内有1625万亩天然次生林,主要集中分布于延安南部的黄龙山、桥山林区,是控制水土流失,维护当地生态环境,抗御北部风沙的天然屏障,曾被原林业部副部长董智勇同志誉为黄土高原上的一颗“绿色明珠”,被陕西省省长程安东同志誉为陕西的“一叶肺”。而延安北部植被稀少,生态环境极为恶劣。为了改善这一区域的生态环境国家先后启动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工程,重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坡改梯工程、飞播造林工程和重点防护林工程。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江总书记“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 的批示…  相似文献   

7.
王茂海 《民营科技》2014,(1):234-234
城市和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工业气体、固体废弃物等各种污染物的增多,给地球的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其中,地球的森林资源也受到了严重威胁。目前,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国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造林更新工程便是其中的一项。现将围绕目前我国造林更新的现状以及相应的方法和改进措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中,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生态重建是极为重要的,不但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还能产生经济效益。绿化国土,改善环境,是我们党和政府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为人民谋利益的具体体现。文章从造林绿化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对植树造林技术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9.
乔颖 《民营科技》2014,(2):248-248
在林业的资源管理中,对林业的良好建设是促进林业良好发展的重要前提,林业的良好发展也是促进我国生态环境良好建设的保障,在造林建设中,对林业资源的良好管理,是促进造林良好发展的前提,在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中,生态环境逐渐的恶化,生态环境的恶化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要良好的改善生态环境,必须促进造林的建设,在造林的建设中,提高林木的质量,从而促进林业的发展,现将对加强林业资源管理促进造林建设发展,进行综合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退耕还林是指在水土流失严重或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定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以及生态地位重要的耕地,退出粮食生产,植树或种草。国家实行退耕还株资金和粮食补贴制度,国家按照核定的退耕地还林面积,在一定期限内无偿向退耕还林者提供适当的补助粮食、种苗造林费和现金(生活费)补助。退耕还林是我国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程,具有现实和历史意义。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现阶段必须进一步针对新的问题与情况,结合退耕还林的政策研究,依靠法制推行退耕还林的实行。  相似文献   

11.
一、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进展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加强生态建设,2000年,我国启动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此项工程是改善京津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减轻风沙危害的重大举措。几年来,国家共安排国债投资57.8亿元,财政资金27.34亿元,用于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相应安排退耕还林942万亩,配套荒山荒地造林900万亩,人工造林、农田林网、飞播造林、封山育林1912万亩,小流域综合治理4072平方公里,水源工程1.44万处,节水灌溉1.02万处,人工种草、飞播牧草、围栏封育、基本草场建设、草种基地建设1984万亩,生态移民4.65万人,对内蒙古、河…  相似文献   

12.
张铭鑫 《民营科技》2013,(10):234-234
近年来,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其中,森林资源受到的破坏尤为严重,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我国积极开展造林更新工程,为人们的健康幸福生活和和谐的生态环境的建立保驾护航,此项工作的开展不仅减少了资源的浪费,还对农牧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浅谈退耕还林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是指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和易造成土地沙化的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继续耕种,本着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造林种草,恢复植被。林地不仅能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而且能净化水质和空气,为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是一项生态环境与农民收益兼顾的工程。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会林 《民营科技》2014,(1):250-250
随着世界工业的飞速发展,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生态系统遭到很大的破坏,当前的环境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改善环境条件的唯一方法就是植树造林,改良生态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森林资源承载着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但是随着当今社会工业化破坏生态环境平衡的加剧,更新造林成为了当前保护环境的主流。现对当前影响造林更新工作单位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并且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方法。  相似文献   

15.
林业是为人力提高重要的林木资源,同时能改进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为国家经济的发展与社会效益的提高做出很大贡献.林业资源的短缺和利用需求矛盾日益突出,营林造林工作的功能与价值被国家与大众普遍关注,提高对营林造林工作的认识,改善营林造林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有着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分析了当前营林中存在的一些不足,针对新形势下的营林造林工作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一、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实施西部大开发5年以来,生态建设得到明显加强。截至2004年底.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完成陡坡耕地退耕还林1.18亿亩.荒山荒地造林1.7亿亩。从2003年开始实施的退牧还草工程,累计治理严重退化草原1.9亿亩。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心城市污染治理等项目进展比较顺利。但是上述成绩仅仅是西部地区生态建设的良好开端。“局部好转.全面恶化的趋势未被遏制”.目前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仍然呈现出的是普遍脆弱、局部改善、短期改善、长期恶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杨卓 《新疆财会》2004,(2):33-34
2002年乌鲁木齐市认真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对生态环境建设高度重视,全面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2002年,自治区下达乌鲁木齐市退耕还林工程总计3.18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5000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2.68万亩。由于我们资金管理到位、措施得力,退耕还林工作在我市顺利展开并取得较好成效。但从全疆情况看.退耕还林工作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对下一步退耕还林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孙洪利 《民营科技》2014,(1):228-228
更新造林的发展在林业发展中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林业的建设对于更新造林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更新造林在对立地条件的改善中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对光照、水分、养分、空气的温湿度等都有重要的改善作用,对生态环境的建设更是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更新造林的发展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在整地的过程中多下功夫。造林地整地质量的好坏对林木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严重的影响着林木的质量。为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在更新造林中必须加强对质量的综合把控,将针对在更新造林中对立地条件的改善及整地技术的分析进行综合地论述,促进我国更新造林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明彦 《活力》2013,(19):99-99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迫切需要生态环境的改善。特别是碳排放的硬性约束,需要我们建造更科学、更合理、可持续的生态空间。那么,大规模的群众植树造林,则是我们的优先选择。几十年来,我们在植树造林方面取得了世人瞩目的辉煌业绩.全世界人工林面积,中国独占其首。但也要看到,个别地方植树造林不是工省效宏,不是科学发展。重复造林不见林,植树成活率不高的问题较为明显。其原因是造林方法和造林质量未能达到要求。这里,笔者就浅山区的造林方法和技术要点。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20.
从岫岩县沙化蚕场的现状入手,深入剖析了岫岩县沙化蚕场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从科学规划、改善林分质量、实施造林工程等方面推进岫岩县林业与蚕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