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家塔煤矿2煤层厚度大,埋藏浅,地表被第四系风积沙覆盖,存在季节性流水冲沟,为保证矿井安全开采,采用井下打钻孔,利用钻孔窥视仪对2煤层开采后导水裂隙带进行探测,探测发育高度为70.58m,研究结果为矿井留设防水煤岩柱及安全开采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察哈素煤矿工作面回采后采空区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根据该矿地质条件和开采情况,采用将经验公式、井下仰孔注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2-2上煤层开采区域、3-1煤层开采区域及2-2上煤层和3-1煤层重叠开采区域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确定重叠开采区域采空区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特征。试验结果表明,2-2上煤层覆岩垮落带高度约为36m,裂隙带高度约为76m; 3-1煤层覆岩垮落带高度约为43m,裂隙带高度约为93m; 2-2上煤层和3-1煤层重叠开采区域覆岩垮落带高度约为48m,裂隙带高度约为110m。对比邻近矿井相关参数和理论计算结果发现,用井下仰孔注水法测试导水裂隙带高度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3.
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综述80年代以来 ,随着国民经济对能源需求不断增长 ,许多水体下积压的煤炭资源 (如淮河下、微山湖下等 ) ,相继进入了建设和开发阶段。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同时 ,开展了对水体下 (包括含水层下 )采煤导水裂隙带发展规律和防水煤 (岩 )柱留设的研究。1 .1 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的历史回顾国内外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 ) 70年代以前 ,煤炭资源开采的重点多集中在开采技术条件较好地区 ,因此 ,对导水裂隙带高度的研究基本上处于认识性阶段。主要从岩层移动造成的地质灾害出发 ,定性分析煤岩层的地质…  相似文献   

4.
导水裂隙带的发育规律及其高度测定对矿井安全开采有重要意义。为掌握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的覆岩垮落规律与裂隙发育规律,以彬长文家坡煤矿410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用“井—地”联合微震监测手段,得到文家坡煤矿4103工作面采厚3.8m条件下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为180m,裂采比达47.7倍,上覆基岩破坏高度发育至洛河组含水层底部。对彬长矿区导水裂隙带实测资料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得到导水裂隙带高度与工作面采厚、工作面宽度两个因素的相关关系,拟合出研究区不同采厚、不同工作面宽度条件下裂采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水体下开采时,导水裂隙带沟通地表水体或含水层会造成井下工作环境恶化和矿井排水费用增加,有时甚至发生淹井事故。要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就要确定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由于各矿地质采矿条件各异,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物理相似模拟预计的导水裂隙带高度误差较大,现场观测确定的导水裂隙带高度依然是最常见的方法。本文以某矿3201、3202工作面为例,阐述应用井下仰孔注水测漏法探测导水裂隙带高度的流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关于导水裂隙带的研究现状,点出其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了一些发展方向。这些研究发展方向的突破,对于实现矿井的安全生产、保水采煤及地面生态环境保护,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泰安煤矿实际地质采矿条件,运用相似模拟实验,并结合导水裂隙带高度的经验公式,分析得出浅埋煤层水体下导水裂隙带高度及其发育规律。主要表现为:①随着工作面的推进,上覆岩层周期性出现跨冒,先前出现的裂缝产生闭合,跨落岩层的碎胀率较小;②在移动边界一侧,上覆岩层的裂隙边界与煤层成45°左右的裂隙角。而在永久边界一侧,上覆岩层的裂隙边界与煤层成60°左右的裂隙角;③未达到充分采动,则永久边界一侧的裂隙发育角度要减小,裂隙发育程度也要减小,甚至会减小到移动边界(回采工作面)一侧裂隙的发育角度45°。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提升薛庙滩煤矿开采的安全性,指导矿井防治水工作,本次研究主要围绕煤矿已形成的导水裂缝带展开探测技术分析,利用井下钻探、压水试验、钻孔窥视等手段,详细分析了导水裂缝带探测技术,为薛庙滩煤矿防治水工作的提升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含水层下多煤层开采边界的确定,结合理论分析,设计分组开采和所有煤层同时开采两种方案,分析不同方案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防隔水煤(岩)柱高度,并最终确定了含水层下煤层开采边界.研究结果为矿井安全生产、采掘任务顺利交替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煤层开采后上方含水层不受连续采动影响,确定合理开采边界距1-1煤层露头水平距离最小为5...  相似文献   

10.
特厚煤层采场上方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如何确定,关系着特厚煤层安全开采及保护煤柱留设等重大问题,开滦唐山矿业分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联合开发,研制技术可行、操作方便的新工艺,解决了特厚煤层采场上方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的测定问题,为特厚煤层上方实现注浆减沉提供了注浆孔底部合理参数。一、特厚煤层采场上方覆岩导水裂隙带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钻孔冲洗液漏失量观测、钻孔彩色电视观测、瞬变电磁物探观测3种不同的探测手段分别对M煤矿的开采工作面进行了探测,通过对M煤矿所研究工作面采空区覆岩层"两带"高度探测结果进行综合考虑后表明:导水裂缝带高度和跨落带高度分别为62.53m和42.73m,裂采比及垮采比分别为12.51倍和8.55倍。对比三种探测手段,钻孔彩色电视探测方法是最佳的探测方法。由于受到覆岩层以及施工因素的影响,钻孔冲洗液漏失量探测技术得到的结果存在一定误差,但是作为传统的研究方法,还是具有一定有效性和参考性的,相比之下由于受到井下复杂条件的影响,瞬变电磁探测则误差更大一些,往往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贺西煤矿位于河东煤田中部、离柳矿区西南部。井田面积19.252Km^2。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二迭系下统山西组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山西组的3、4号煤层和太原组的10号煤层为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本井田地质勘探所涉及的地层自下而上为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迭系下统山西组、下行盒子组等。井田范围内有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含水层、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和第三、第四系砂层砂砾石层孔隙含水层。  相似文献   

13.
多煤层叠加开采其顶板破坏情况较单层开采有所不同,为了掌握其发育规律,本文利用离散单元法模拟神南矿区相邻煤层在叠加开采过程中顶板变形破坏的情况,研究了多煤层叠加开采覆岩应力的分布特征和导水裂隙带的发育规律等,为矿山开采工程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顶板的覆岩结构对近距离煤层导高发育规律的影响,在钻孔概化的基础上,建立18层的覆岩结构模型,划分出层厚相似的软硬岩互层和厚硬岩-薄软岩-厚硬岩两种岩性结构的组合。运用数值模拟,预测裂隙带发育高度,分析裂隙带发育的时空规律。结果表明:覆岩结构是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当覆岩的岩性结构组合为厚硬岩-薄软岩-厚硬岩时,薄层软岩会限制导水裂隙带发展,裂隙带突破该层后,会显著向上发展。近距离煤层开采会使裂隙带发育高度增加,但裂隙带发育高度仍然主要受覆岩层岩性结构组合控制。在使用经验公式法预测导高时,应增加约20~30m的安全范围,导高达到的最大层位处的岩性结构组合为厚硬岩-薄软岩-厚硬岩时,若计算导高突破薄软岩应以上层厚硬岩顶板高度作为最大导高。  相似文献   

15.
大饭铺煤矿目前开采6#煤层,煤层厚度大,开采方式为综采放顶煤整层开采。为了分析开采时受底板奥灰承压水威胁程度,在地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突水系数、安全隔水层厚度、安全水头值,开采底板破坏深度等参数,以61114工作面为例对工作面回采、掘进进行分析评价,为矿井带压开采、掘进提供重要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某矿11#煤水文地质条件,简要介绍了突水系数法的发展历程,并对11#煤层底板破坏深度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出其底板破坏深度为17m,利用突水系数理论计算奥灰对11#煤的突水系数,并进行了带压开采评价,得出在6#、7#钻孔附近及构造发育区域为突水危险区,其他地段为突水相对安全区。为此,在11#煤采掘过程中必须做好相应的防治水工作,以保证安全。  相似文献   

17.
煤矿开采是我国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开采过程中,常伴随各种水害,如地下水涌入、地表水渗漏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因此,本文将探讨煤矿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及防治水技术,以期为煤矿开采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我国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人口基数的扩大,国内各项能源的需求量显著上升。为满足国内煤炭资源需求,国家逐渐加大了对煤矿的开采力度。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经常会由于各种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干扰导致水害事故。本文简单分析煤矿开采过程中需要应用到的水害防治综合技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某矿井为例,研究了巨厚煤层开采,导水裂缝带的计算方法,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说明,提出了《矿山开采沉陷学》更符合巨厚煤层分层开采导水裂缝带的计算。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煤炭开采对各个含水层的影响及程度。  相似文献   

20.
煤矿生产过程中,可能有水体进入矿井中,若水量超过矿井排水能力,将形成水害。其不仅会影响矿井生产安全,还将威胁工人的生命安全。本文阐述了矿井水害分类,分析了矿井水害综合防治措施及煤矿防治水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