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漂绿行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绿色产品的畅销,市场上的漂绿行为也日益严重。本文揭示了企业漂绿行为的虚假宣传、夸大宣传、含糊其辞、偷换概念和误导消费五种表现形式,并从经济利益、行政、经济学和认知四个方面深刻分析了造成漂绿行为的原因,并对我国当前存在的漂绿问题提出了初步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波特假说”有效性一直是学术界颇具争议的话题,然而现有文献对于自愿参与型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讨论较少,也缺乏对其作用情景因素的关注。基于2011—2019年730家沪深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我国上市企业在市场化进程影响下,自愿参与型环境规制、公众关注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自愿参与型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正向影响;公众关注度在自愿参与型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过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自愿参与型环境规制、公众关注度和市场化进程交互项结果表明,企业位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时,公众关注度对自愿参与型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的调节作用更显著。结论不仅丰富了“波特假说”相关研究,还为我国企业提高信息共享意识以及政府优化市场环境提供了微观证据。  相似文献   

3.
现今漂绿现象愈发普遍,但学术界对漂绿的相关研究还不够深入,现有研究多从利益相关者、信号理论角度出发。尽管近年来制度理论视角的漂绿文章在逐步增多,却未有一个系统性的研究论述。论文结合近30年国内外关于漂绿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企业漂绿行为的驱动因素与后果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并基于新制度理论视角,从合法性三种维度、同构的三种类型等方面分析企业漂绿的前因后果,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并为未来研究和企业、政府、媒体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2012-2013年348家沪市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探究了不同企业特征下,环境关注度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依据企业特征提出了环境政策建议。结论表明,环境关注度与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时的企业特征为:对于东部地区、盈利能力较高的非重污染非国有绝对控股企业,以及东部地区盈利能力较低的重污染企业,前者环境关注度较低而企业价值较高,后者则相反。但对多数企业而言,环境关注度与企业价值相关性不显著。基于CSR报告和实证结果,政府应通过节能标准、清洁生产机制、绿色产品创新、环境财政等途径支持非重污染企业、盈利能力较低的重污染企业和中西部企业提升环境关注度与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居民环保意识的提升,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态度十分坚决。一些知名企业虽然在形象公关和社会责任报告里宣扬其环保绿色理念,但实际上却采取各种粉饰和美化其自身“环境业绩”的漂绿行为。治理企业漂绿行为不仅监管难度大、识别困难,而且缺少针对企业漂绿的法规条款。通过对企业漂绿行为进行识别探究,提出治理企业漂绿,除了提高企业自身责任观念、边界意识,还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运行网络,实现企业漂绿中各系统、各组织、各阶层治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当前,不少上市公司年报内容晦涩难懂,可读性较低,难以被投资者充分理解,从而投资者难以利用年报信息进行投资决策。选取实际控制人首次登上“胡润百富榜”的企业为样本,探讨了企业家登上“胡润百富榜”对企业家实际控制的公司的年报可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家登上“胡润百富榜”会降低企业家实际控制的公司的年报可读性。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企业家登上“胡润百富榜”后,公众对其实际控制公司的关注度会提升,从而会使公司的年报可读性降低。异质性分析表明,登上“胡润百富榜”对企业家实际控制的公司的年报可读性的降低作用在内部控制质量差、盈余管理程度大、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小和审计质量较低的企业中更显著。因此,投资者应提高对公司信息的过滤和识别能力、上市公司应降低内外部信息的不对称性、市场监管者应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正式和非正式制度视角,针对公众环境关注对公司治理和企业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选用 2010—2018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考察公众环境关注与企业绿色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企业所在地公众环境关注能够驱动企业绿色创新行为。本文探究了两条影响渠道:首先,公众环境关注通过强化政府环境规制发挥作用,而政治关联的存在会削弱这一作用渠道;其次,公众环境关注通过提升企业生态观念发挥作用,与这一渠道一致,如果董事长是女性、更加年长或拥有家乡偏好,这一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公众作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会影响企业的环境行为。  相似文献   

8.
余亮 《技术经济》2019,38(3):97-104
基于2010—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公众参与对水环境治理、固体废弃物治理、大气环境治理和噪声环境治理的效果,以及在这四类环境污染下公众参与对政府环境规制的影响。研究发现:公众对不同类型环境污染的感受不同,导致公众在相应的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参与程度也不同;公众对水环境、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环境污染治理有着较高的参与度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效果,其原因在于上述类型环境污染对公众造成的直观感受较深,短期内对健康威胁较大;而公众对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参与效果不显著,其可能原因是公众对中轻度大气污染的直观感受不深刻,短期内健康未受到大气污染的明显影响;公众参与对我国政府环境规制的影响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9.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从深层次上讲就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正确认识。本文分析了环境伦理对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价值,提出了公众环境伦理教育的内容以及针对政府、企业、学校、农村和社区等不同对象进行的环境伦理教育中各有特点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公众环境诉求是倒逼企业污染减排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政府环境规制水平提升的重要推力。文章先采用动态优化模型,在环境规制政策差异性和不确定性条件下,探讨了公众环境诉求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和专利统计数据库匹配,得到1998-2012年41.42万个样本观测值,并通过百度环境搜索构建企业层面的公众环境诉求指标,就公众环境诉求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及作用路径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公众环境诉求的增加有助于抑制企业污染排放,工具变量法等稳健性考察进一步验证了该结论的稳健性;公众环境诉求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具有即时性、规模异质性、产权属性异质性、区域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小型、非国有、中西部以及重污染型企业更倾向于诉求漠视;公众环境诉求的增加有利于促进政府加大环境规制力度。文章在丰富现有理论研究的同时,为提升公众环境参与水平和建立多元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双碳”目标下,企业层面的碳减排对于中国社会绿色低碳转型至关重要。但企业为迎合监管、粉饰经营业绩具有“漂绿”倾向,即以虚假不实的方式对碳排放信息进行“粉饰”。目前相关研究方兴未艾,缺乏系统梳理,尚未形成对企业“漂绿”的完整认知。基于此,本文首先筛选梳理2003至2023年发表的263篇英文文献和142篇中文文献,以可视化方式科学呈现企业“漂绿”的发展脉络和研究主题。其次,系统梳理不同研究视角下企业“漂绿”的概念内涵、表现形式及识别测度技术,剖析其前因后果,凝练其治理对策。再次,对既有的企业“漂绿”研究进行述评,指明其研究前景和研究不足。最后,将企业“漂绿”置于复杂经济社会系统,提出未来研究值得探索突破的六大议题,即构建基于复杂经济社会系统的企业“漂绿”行为多维理论协同整合分析框架;强化对企业“漂绿”概念内涵的认知与解读;深化企业“漂绿”复杂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的研究;拓展企业“漂绿”复杂作用机制和影响效应的研究;基于复杂组态视角拓展现有研究方法;拓展基于中国情境下的企业“漂绿”研究。本研究明确了企业“漂绿”的发展脉络和未来方向,为后续基于中国情境开展有关企业“漂绿”的复杂系统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樊莹 《新经济》2022,(3):104-107
工业化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但同时也伴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在此背景下,绿色金融理论应用而生.绿色金融是通过引导资金流向绿色环保领域从而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可持续金融.对我国经济循环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然而,在实践中,部分企业为获得绿色金融的融资政策支持,将"非绿"项目通过包装、加工"漂绿...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强调指出:“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提高公众环境意识的重要性,我们必须把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为获取河北省公众环境意识方面的第一手资料,2002年7月,河北省环保局和河北科技大学共同组织了河北省公众环境意识现状调查。依据此次调查的结果,在对河北省公众环境意识现状与问题进行客观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学习和吸收国内外有关环境意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特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一、深入开展环境教育环境问题主…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推广,人们对于绿色生活、绿色产品的需求增加,在此大环境之下,许多企业为了追逐超额利益,表面上承诺绿色经营,实际上却采取了相反的伪社会责任行为,即漂绿。然而,漂绿行为虽然让企业取得一时之利,却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损害消费者、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破坏市场秩序,对环境造成污染等。与传统治理不同,本文通过探究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企业漂绿,分析多元主体在治理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找准定位,即政府完善法律制度建设,提高便民服务能力;企业强化自我管理,制度引领发展;环保NGO增强话语权,提高专业权威;社会公众积极主动学习,增强维权意识,以期更好发挥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潘翔 《新经济》2022,(8):74-78
ESG报告以温室气体、资源利用等非财务信息披露为主,企业当前ESG底层数据基础薄弱,相关信息计算处理工作复杂,导致“漂绿”现象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分析企业ESG报告“漂绿”原因,认识ESG报告“漂绿”现状,从企业数字化转型入手,提出企业要将ESG管理战略融入企业数字化布局,以业务数据化为导向,深入进行数据中台的设计与建设,以数据驱动业务全流程改进,提升企业数据处理效率,挖掘数据信息价值,赋能企业ESG报告“漂绿”防范,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金波 《经济问题》2024,(5):96-105
在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境中,有效的环境治理不仅是提升生态质量的关键,也是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结合规制俘获并引入公众参与作为主要参数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三方博弈模型,探究了各博弈主体的策略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了系统均衡点的稳定性。结论表明:企业选择绿色转型主要取决于转型的成本和收益,在缺乏各级政府监管情况下企业转型收益的提高有利于企业主动转型;中央政府的策略选择受到成本收益的制约,公众环境关注度的增加可以有效推动中央政府选择监督策略;地方政府是否被规制俘获的关键在于其监督成本的高低和对经济的偏好程度。  相似文献   

18.
推动企业真正履行环境责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基于2010—2021年重污染行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企业“漂绿”行为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可以抑制企业“漂绿”行为;而且,机构投资者持股越集中,其退出威胁对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越显著。进一步的路径分析表明,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能够直接抑制企业管理层与控股股东自利倾向,并引发其他利益相关者监督,从而强化共同治理力度。此外,在企业为非国有性质、审计质量较低、地区公众环境关注度较高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具有更强的绿色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19.
依据邓拉普(Dunlap)的新环境范式理论,采用2006年和2009年横截面数据比较分析女性环境行为的现状和变迁。结果显示:现阶段中国公众环境行为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与主流观点即女性具有更加积极的环保行为不一致。进一步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在文章最后提出一些提升妇女参与环保行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