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产业结构转换,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及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是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利用粤港澳大湾区9个城市及2个特别行政区1995-2018年的面板数据,对产业结构转换如何影响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转换对于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抑制作用不显著;(2)粤港澳大湾区近年来应对经济形势采用的产业政策,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发挥了正面作用;(3)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转换对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仍有空间,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防范要素流向虚拟经济,同时注重人力资本积累,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相似文献   

2.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环节。我国商品市场已经充分实现市场化,但要素市场发展相对滞后。要素扭曲配置的一个重要后果是,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够高,经济增长模式过度依赖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这一现状已不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因此,要素市场化改革是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我国要素市场既存在不同要素种类在同一经济主体中的扭曲配置,也存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扭曲配置。对此,政府对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作用更加凸显,即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急需破除,应对外部冲击和市场失灵也需要政府精准施策。归根结底,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关键在于明确政府和市场的作用边界。  相似文献   

3.
4.
选取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据要素价值化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据要素价值化对本地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现“U”型非线性特征,但空间溢出效应尚不显著;数据要素价值化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东部地区为线性上升趋势,中部、西部地区则表现出显著的“U”型趋势。进一步分析发现,数据要素价值化通过技术创新渠道影响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此,从制度框架制定、差异化区域发展战略以及技术创新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湛泳  李珊 《财经研究》2022,48(1):4-18
在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智慧城市为经济社会赋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章基于2003-2017年我国16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选用SBM-GML指数模型构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来测度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利用PSM-DID模型检验了智慧城市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激发区域创业活力,有效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智慧城市建设和创业活力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交互促进作用,这种交互作用在常住人口100万及以上规模城市、东中部地区以及具备人、财、物资源禀赋优势的城市中更加显著。总之,智慧城市建设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融合能够集聚经济发展新动能,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的研究为评估智慧城市建设和创业活力的影响效果提供了分析视角和经验证据,也为探寻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00—2017年宁波、杭州和苏州产业结构变迁的合理性、高级性以及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宁波产业结构"合理"变迁与产业高度相背离;(2)宁波产业结构"合理"变迁与全要素生产率相背离。针对宁波产业结构的现实情况,提出宁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点建议:(1)培育发展宁波高技术核心制造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2)发展制造服务业,推动宁波第三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7.
王俊  陈国飞 《技术经济》2020,39(9):61-72
互联网打破了制造业发展的时空约束,优化了要素配置,促进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2012年世界银行企业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互联网对制造业发展质量的影响及其传导路径、“互联网+制造”对其发展质量的影响。在以研发投入、新产品销售比重以及销售利润率等三个维度表示制造业发展质量的实证检验中,研究发现:互联网促进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互联网通过改善制造业资本要素配置效率和劳动要素配置效率,从而推动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互联网与制造业“生产、销售、研发”等各环节融合均有助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其中“互联网+研发”对制造业发展质量的影响效应最显著。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推动“互联网+制造”、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9.
10.
随着中国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分析视角,采用1998—2013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探讨了政府发展战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违背比较优势的政府发展战略会显著降低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在要素市场发育程度更低的省区,违背比较优势的政府发展战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12.
论产权制度、要素市场与高质量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质量发展并不仅仅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这些只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及转换增长动力的结果。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是从要素的行政化配置转向要素的市场化配置。高质量发展必须从完善要素市场入手,通过要素市场化配置解决要素错配与扭曲和创新不足问题、降低基础性成本。现代产权制度是建立要素市场的前提,高质量发展必须把资源的最优配置与经济社会的激励结构结合起来,而激励结构是由制度及产权决定的。产权保护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13.
增强要素流动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高质量发展阶段,民营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需求方选择权,为供给方改善要素利用效率提供了有效激励,同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对民营经济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现阶段,应牢牢抓住增强要素流动这条主线。通过增强负面清单效力、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创新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管理制度、保障民营企业准入待遇、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及配套制度。通过发挥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作用,优化高技术要素、土地要素、资本要素、高层次人力资本合理流动。通过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坚持公正监管和行政执法、提高要素流动服务效率,营造有助于要素流动的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1-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实体经济与各要素投入协同度进行系统测算,并对其协同发展水平时空差异及经济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①我国实体经济与三大要素协同度均呈波动上升态势,其中,实体经济与人力资源要素协同度均值最高,实体经济与现代金融要素协同度均值次之,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协同度均值最低,且均表现为东部地区协同度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②实体经济与各要素投入协同度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中西部地区正成为新时期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区域;③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要素协同发展的区域相对差异呈扩大趋势,实体经济与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度的区域相对差异呈缩小趋势,但东-西部地区间差异均最大,其中超变密度差距是区域间差距的主要来源;④从全国层面看,实体经济与三大要素投入协同发展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显著高质量发展效应,但这种效应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5.
李华  董艳玲 《财经研究》2021,47(8):4-18
立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涵盖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理念,可有效观测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文章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包容性绿色索洛模型以及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测度体系,使用U-SE-SBM-DEA模型和全局参比ML指数测算2006-2018年中国30个省市的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从区域和结构双重视角全面考察其差异来源。研究发现:(1)中国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稳步提高态势,技术进步贡献最大;四大区域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呈上升趋势,但东北地区水平低且提高慢的现象应引起重视。(2)南方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明显高于北方,2016年赶超北方,之后差距逐渐扩大;中国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差异呈扩大趋势,南北差异低于东西差异,但近年基本追平。(3)超变密度是四大区域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的主要来源,四大区域和南北区域中区域内差异贡献均高于区域间差异贡献;中国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差异主要来自技术进步差异,但呈下降态势,同时结构来源存在区域异质性。文章的研究有助于把脉中国经济的包容性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协调性的重要指标,对于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评价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1995—2016年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偏低的事实,分析我国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面临的挑战、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障碍,提出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及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选取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从资源要素错配视角出发,实证考察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可通过缓解土地资源错配与劳动力资源错配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亦会通过加剧资本错配抑制农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具体呈现出“西部>东北>中部>东部”的特征。由收敛模型检验结果可知,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收敛性客观存在,而数字乡村建设已成为促进其区域收敛的“加速器”。  相似文献   

19.
园区经济是指围绕各类经济园区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具有要素聚集、产业聚集、创新聚集的经济属性.园区经济与区域经济之间互为支撑、相互影响,形成了区域空间拓展、经济要素聚集、产业优化发展的良好互动效应.常州园区经济经历了探索起步、创建园区、规模壮大和国际合作等不同发展阶段.常州推进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拥有总体规模、对外开...  相似文献   

20.
货物、人员、资金和信息等关键要素自由、高效流通是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关键要素加速流动的过程中,粤港澳三地间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科技创新合作更加深入、核心城市的辐射效应更加广泛,持续推进湾区一体化进程。本文从价值创造效应、效率提升效应和协作整合效应三个方面阐释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关键要素流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通过多维度的数据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要素流的发展状况和演变规律,并在此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推进制度互认互通、激发湾区活力,提高现有基础设施利用效率以及加强信息技术革新等促进湾区要素流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