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利用Johansen检验和状态空间模型,研究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碳市场价格变动及收益率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在样本区间内,国际石油价格与碳价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国际石油价格对碳市场及收益率存在溢出,说明石油价格可以作为导致碳价变化的一个原因。但由于欧盟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及碳交易机制的不断完善,溢出效力呈现下降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对于我国建立完善碳交易机制提供了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2.
王喜平  王婉晨 《技术经济》2022,41(6):131-142
研究碳市场与股票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深层次揭示其中的内在机制与规律,对于有效防范碳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构建溢出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捕捉中国碳市场与电力、材料、房地产、工业、金融、传统能源、新能源等股票板块市场之间的风险溢出强度和方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复杂网络视角构建“碳-股票”系统的风险溢出网络,识别风险的中心与演化。结果表明:碳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存在一定的风险溢出,碳市场是各股票板块市场的风险净接收方,但不同板块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其中新能源市场的影响最大。在宏观经济波动和有关政策出台时,碳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的风险溢出也会发生波动;工业板块市场是“碳-股票”系统的风险中心,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MVGARCH-BEKK模型对创业板市场与中小板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板市场存在波动的集聚性和持久性,中小板市场不存在波动的集聚性,但存在波动的持久性;创业板市场与中小板市场间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但创业板市场对中小板市场的波动持久性影响显著,中小板市场对创业板市场的波动集聚性影响显著;创业板市场与中小板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程度均不大,但中小板市场对创业板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程度要大于创业板市场对中小板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程度,表明老市场向新兴市场的信息流动量较大。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碳市场的不断发展,度量和监测碳市场风险压力状态,防范交易市场风险愈发重要。论文采用北京、上海等6个试点碳市场2014—2021年交易数据,基于时变相关系数矩阵合成构建中国碳市场风险压力综合指数,并利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甄别碳市场风险压力状态波动的区制转换效应,最后用TVP-VAR模型分析电力、钢铁、水泥和石化4个控排行业生产对碳市场风险压力状态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样本期间高耗能控排行业生产变化对碳市场风险压力状态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变效应。不同控排行业生产变化对碳市场风险压力波动的影响存在差异,水泥、钢铁行业生产在高风险区制对碳市场风险波动的抑制影响效应更突出,而石化、电力行业生产在中低风险区制对碳市场风险的正向冲击溢出效应更强烈。  相似文献   

5.
“双碳”目标要求我国尽快完善碳定价政策。本文通过建立环境动态随机一般均衡(E-DSGE)模型,模拟我国碳定价政策对宏观经济与碳排放量的影响,分析政策的传导机制,比较不同政策下的国民福利变化。研究发现:(1)全要素生产率的增加和能源生产效率的提升虽然能促进宏观经济增长,但是对节能减碳的影响有限。碳定价政策略微削弱了全要素生产率冲击、能源生产率冲击对产出、消费、投资等宏观经济变量和碳排放量的正向扩张效应。(2)政府减碳治污支出对各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延迟,但从长远来看能有效地降低碳排放水平和碳存量。在不同碳定价政策下,政府减碳治污支出冲击对宏观经济变量和碳排放量影响的差异并不显著。(3)对比分析三种不同碳定价政策的模拟情景,发现相较于无碳定价政策情景,建立碳交易制度可在短期内降低单位产出的碳排放量,使居民福利收益最大;实行碳税政策对平缓宏观经济波动最有效,有利于维持居民生产生活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郭娜  张骏  张杰  闫明 《财经科学》2023,(1):40-51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研究国际油价对中国新能源行业股价的波动溢出效应对于我国推进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QVAR-DY模型实证研究了国际油价对我国新能源股价的波动溢出效应及其尾部特征。实证结果表明,从新能源整体行业来看,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新能源股价存在明显的溢出效应且尾部溢出明显强于平均水平,左尾和右尾溢出具有相似的时变特征,均在金融体系脆弱性上升时期显著攀升,但多数情况下,左尾溢出强于右尾;从新能源细分行业来看,同一大类下的细分行业受国际油价波动的溢出影响具有相似性,但不同大类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当中美贸易摩擦和产油国超预期减产等极端事件发生时,新能源生产类行业和储能行业受国际油价波动的溢出影响要强于新能源应用类行业。  相似文献   

7.
李合怡 《现代经济信息》2012,(4):201-202,206
股市与债市之间各变量间的溢出效应是金融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实证分析了两市之间波动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两市存在波动的领先滞后关系,且债券市场波动对于股市的影响更为显著;通过对债券子市场与股市联动的进一步分析发现:股市与交易所债券市场波动的联系更加紧密,但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联动明显强于各子市场与股市之间波动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利用中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数据,研究了两市间流动性溢出效应的非线性动态特征、两市流动性的相关关系以及宏观变量的冲击对两市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股市与债市的流动性之间存在双向的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两市场间的流动性溢出效应具有非线性动态特征;宏观变量的变化显著影响两市的流动性且在市场低迷、流动性不足时期影响程度更大;不同状态下的宏观变量冲击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跨市场投资转移。  相似文献   

9.
黄文彬  高韵芳 《技术经济》2013,(11):57-64,111
基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和MGARCH-BEKK模型,从报酬溢出和波动溢出的角度,研究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的主要商品———EUAs和sCERs各自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以及两者的期货价格之间的信息流动关系。结果表明:两个市场的现货市场始终都处于价格信息中心,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较弱甚至未体现;信息波动溢出方面,EUA市场中期货市场处于波动信息中心,而CER市场中现货市场处于波动信息中心;EUA的期货市场与CER的期货市场之间存在相互的价格溢出效应与波动溢出效应,但EUA市场的期货价格对CER市场具有更大的波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即期汇率与NDF汇率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民币即期汇率与NDF汇率为例研究境内市场与境外市场的信息传递。主要利用GARCH模型描述人民币即期汇率与NDF的变动并检验人民币即期汇率与NDF之间的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得到的主要结论为,人民币NDF市场对人民币即期汇率市场有均值溢出效应,人民币即期汇率和NDF之间有双向波动溢出效应。这表明信息流由境外市场传导至境内市场,人民币即期汇率市场受到境外市场因素的影响,境外人民币NDF市场是境内即期市场的先导。  相似文献   

11.
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多变量GARCH模型,对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欧元、美元和日元之间的收益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欧元、美元和日元对人民币存在显著的收益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但是人民币对其他几种货币的收益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并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正在融入世界主要货币汇率市场,但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尚不成熟,目前我国仍然应该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2.
自欧盟碳市场建立以来,对于这一新兴的人为建立的虚拟商品(碳排放权)金融市场的研究不断深入。基于对第二、第三交易阶段欧盟碳期货与能源期货价格及日收益率数据进行多元Copula-Kernel模型拟合的基础上,研究碳资产与能源资产之间的波动传导效应和相依结构,这对于评价碳市场运作效率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期货的日收益率与碳期货日收益率存在弱正相关性,相依系数0.18,且上下尾对称分布,相关系数为0.30,两市场之间存在弱传导效应。研究结果还表明,欧盟碳市场与能源市场之间的影响关系在金融危机后逐步恢复,碳市场也逐渐走向成熟和有效。  相似文献   

13.
国际石油价格与通货膨胀的溢出效应及动态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际石油价格大幅波动不可避免地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影响。文章采用向量自回归、多元GARCH-BEKK和DCC-GARCH模型对中美两国通货膨胀与国际石油价格之间的均值溢出效应、波动溢出效应及动态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国际石油价格与中国通货膨胀不存在任何方向的均值和波动溢出效应,美国通货膨胀与国际油价则存在双向显著的均值和波动溢出效应;中国通货膨胀与国际油价的动态相关关系显著弱于美国,不易受到国际油价的冲击和影响。从整体上看,当前中国通货膨胀与国际石油价格的关联性并不显著,但随着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石油安全问题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成为中国需要应对的一个现实挑战。因此,相关部门应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未来石油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建立MGARCH-BEKK模型对上海与伦敦金属期货市场的铜、铝非预期收益率的二阶矩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个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加入WTO以前,对于铝3月收益率来说,波动的溢出效应是双向的。但是对于铜3月收益率来说,只存在上海向伦敦的波动溢出,不存在伦敦向上海的溢出。在加入WTO以后,两个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显著增强,上海和伦敦两个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是双向的,而且上海对伦敦的波动溢出效应要大于伦敦对上海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对FDI的一些研究发现,行业间溢出(尤其是后向溢出)是FDI溢出的一个重要途径,FDI行业间溢出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市场结构是聊后向溢出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了上下游行业不同市场结构,以及FDI所在行业中本国企业数目对行业间溢出效应的影响发现,随着上下游行业市场集中度的降低,行业间溢出效应逐渐增大;随着FDI所在行业中本国企业数目的减少,行业间溢出效应也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理论刻画制度因素对FDI溢出效应影响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中国的制度因素是影响FDI溢出效应的根本性力量。中国的制度因素制约了外资企业的溢出潜力,限制了本土企业的吸收能力,在这内外两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影响了FDI的实际溢出效应。本文的经验检验结果有力地支撑了前面的理论分析,发现在控制了制度因素变化的条件下,FDI的溢出效应显著为负,但是腐败控制、经济自由、知识产权保护、金融市场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均有助于促进FDI的技术溢出。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对港澳台资企业的FDI溢出效应有显著的正影响,但对其他外资企业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加强腐败控制也显著地促进了国有企业吸收FDI溢出效应。因此,加快中国制度的发展和改革对于最大限度地发挥FDI的溢出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NDF与即期汇率的动态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文章以2005年7月25日~2006年6月13日间人民币NDF和即期汇率为研究对象,以MA(1)-GARCH(1,1)模型分析人民币NDF市场和即期市场间均值和波动的溢出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市场的波动没有相互溢出效应,即期市场对人民币NDF市场没有报酬溢出效应,而人民币NDF市场对即期市场具有报酬溢出效应。可见,我国汇制改革后,境外因素已开始影响人民币即期市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2013年7月22日至2016年8月31日的日度数据,并依据在岸市场取消存款利率上限的日期为临界点,将样本划分为两个阶段,实证研究了不同交易期限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利率间的均值溢出效应、波动溢出效应和非对称效应,以及两个市场间溢出效应的时变性。结果显示:近年来,随着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快速发展,在岸与离岸利率间已表现出一定的均值溢出效应、波动溢出效应和非对称效应;存款利率上限取消以后,在岸与离岸利率间的溢出效应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两个市场利率的联动性显著增强,但是在岸市场依然是人民币利率的“定价中心”。基于以上结论,笔者认为人民币持有主体和政策制定者在决策时,不仅要合理考虑不同交易期限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利率间相互影响的差异性,更要注意两个市场间溢出效应的时变性,以及非对称溢出效应可能带来的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借助于信息共享模型与波动溢出效应模型对我国大豆和小麦的期、现货市场之间的价格发现进行了多层次的实证研究,定量描述了期、现货市场在价格发现中作用的大小,深入刻画了我国农产品期、现货市场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大豆期、现货价格之间存在双向引导关系,小麦仅存在期货对现货的单向引导关系;期、现货市场均扮演着重要的价格发现角色,且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中处于主导地位;期、现货市场之间均存在双向波动溢出关系,但现货市场来自期货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均强于期货市场来自现货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并且,随着期货市场的发展,期、现货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程度均呈逐渐增强态势.  相似文献   

20.
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对沪深300指数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正坤  张勇 《宏观经济研究》2014,(3):100-108,135
本文借鉴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研究股票收益率(Rst)、债券收益率(Rbt)和利率收益率(Rct)之间的均值溢出效应,通过建立非对称三元对角BEKK模型研究股市、债市及货币市场指数的波动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对股票市场存在均值溢出效应;当期三个市场的波动都具有明显的ARCH效应,其波动受自身的前期冲击影响明显;货币市场与债券市场的联合波动效应显著为正,政府或者监管者在制定政策时可选择适度盯住债券市场,改变股票市场收益率情况,避免股市出现较大的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