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2014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回顾2014年,我国物流业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积极调整应对,加快转型升级,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较好地发挥了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一)《中长期规划》发布,产业地位显著提升2014年6月1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以下  相似文献   

2.
我国物流业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大型专业物流企业较为缺乏.面对物流业发展慢、技术水平低、专业化程度低等不利因素,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努力推进物流业的发展.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列入其中;2008年,国家通过了4万亿元投资策略,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也包括了《物流业调整和规划》,在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方面约投资1.5万亿元;2011年6月,国家推出了推动物流业发展的8项配套措施,即物流业的"国八条";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步伐趋缓,国家在6月份又提出了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物流业,引导民间资本推动物流业的发展.可见,物流行业的发展已成为政府重点关注并支持的行业之一,将会出现飞跃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物流业政策环境回顾对于2013年我国物流业的政策环境,贺登才认为,2013年,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物流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相继考察物流企业,我国物流业在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财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改革.  相似文献   

4.
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至此,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尘埃落定。 毋庸置疑,能够搭上产业调整振兴计划的末班车,对中国物流业来说意义重大;不仅可以在当前金融危机冲击下增强行业信心,提振行业发展,更重要的是这是我国物流业的第一个专项规划,是“物流业”的概念引进中国30年来,首次从国家层面出台的针对物流业的振兴规划:  相似文献   

5.
2009年,我国货运及物流业遭遇了近些年来最大的发展困难,整个行业调整较大。2009年3月,国务院发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后,货运与物流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逐渐走出低谷。货运与物流业先抑后扬的走势,既反映了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经济的逐渐复苏。  相似文献   

6.
2011年6月8日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促进我国物流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问题.8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公布的主要政策措施包括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加大对物流业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加快物流管理体制改革、鼓励整合物流设施资源、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优先发展农产品物流业和加强组织协调等9个方面,使交通物流行业较为关心的"同业不同税"、"重复征税"、"土地支持"和"物流车辆便利通行"等政策问题可望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7.
2008年次贷经济危机,对于我国刚刚兴起的物流业无疑是一场“寒流”,为此政府于2009年出台“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试图借调整和振兴的措施,以阻止其对物流行业的侵袭。物流业历经数年的沉寂,要在极为艰难的环境中走出困境和阴影,必须经历火的洗礼,在希望与等待中获得重生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大力发展我国应急物流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急物流是近年来为应对社会突发公共事件和现代物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提出来的,目前还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课题。在我国,应急物流还是新生事物,从2003年"非典"发生,  相似文献   

9.
在金融危机的严冬中,国务院出台了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物流业作为生产服务型产业位列其中。尽管物流规划目前尚缺乏可操作性细则,尽管一些人仍对物流规划存在异议,但是作为一个框架性纲领文件,已凸显出物流业今后三年中的“十大主要任务”、“九大重点工程”、“九大政策措施”等战略走向。那么,面对《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我们应如何看待?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国家大力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现代物流方兴未艾。早在2001年,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就颁布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年和2009年,国务院又分别出台了《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振兴物流发展成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举措。道路货物运输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环节和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方面,目前面临  相似文献   

11.
现代物流业对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精神,研究完善相关的税收政策很有必要。本文分析物流业现行税收政策存在问题,从增值税和所得税的税制改革、税率调整和税收优惠政策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今年,我国进入“十二五”开局之年,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很多经济领域都在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由此我想到了物流业:在这之前两年,物流业赶上了末班车,挤进了我国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之列,于是有的人认为,刚刚制定了“调整振兴规划”的物流业,没有必要再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我的看法是,虽然都是“规划”,但是不同的历史阶段,就会有不同的目标,因此规划性质也会不同,我国物流业“十二五”规划应当而且必须制定:  相似文献   

13.
物流业税改当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储运》2004,(6):64-65
国家发改委等9部委8月5日出台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份沉甸甸的文件中,对长期困扰物流业发展的诸多沉疴,逐一指明了方向。据了解,税改方案、取消不合理收费、拓宽融资渠道、调整行政管理方式等的政策已经进入议程。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南通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通过了有关专家的评审,规划提出了南通市确立“一个园区、八个中心”的发展现代物流业总框架。“一个园区”即南通港口综合物流园区;“八个中心”有港闸物流中心、开发区物流中心、海安火车站物流中心、如皋港物流中心、  相似文献   

15.
在2008年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上,来自制造业和物流业企业形成共识——我国亟须加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与会专家还表示,目前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实现联动的瓶颈在于相关服务标;隹的缺失,无论是服务标准还是技术标准都需要加快出台。  相似文献   

16.
2014年是新中国历史上难忘的一年,伟大转折的一年。辞旧迎新,我们迎来了"十二五"最后的2015年,在这一时刻,对物流业有什么话要说的呢?我认为要理清思路才有利于再踏征程。第一,"三大"向深度、广度迈进2010年,在进入"十二五"时,我曾提出,"十二五"中国物流业的一个最基本特征是"三大",即"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2015年乃至"十三五"期间我认为基本特征仍然是"三大",但将向深度、广度迈进。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发展仍是硬道理。物流业虽受到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但发展仍是主调,是向质量、效益发展,是向广度、深度发展,发展空间仍然很大。世界因互联网而变,因供应链而变,物流业进入了大变革时期,运作主体在  相似文献   

17.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储运》2009,(4):63-68
最近,国务院印发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这对处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我国物流业将有极大地提振作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不仅是促进物流业自身平稳较快发展和产业调整升级的需要,也是服务和支撑其他产业的调整与发展、扩大消费和吸收就业的需要,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刊全文刊登《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目的就是使广大物流企业了解《规划》要求,做好各项工作,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储运》2010,(2):124-124
2009年3月,国务院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物流行业成为政府2009年列入调整振兴的十大产业中唯一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国物流业从此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为了贯彻执行国务院3月份发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地方政府正紧锣密鼓制定各地的物流业发展规划,部分省市已先行公布了物流业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9.
李静宇 《中国储运》2014,(11):48-49
正政府之手信息的发展是物流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同时,信息的互联互通也一直困扰着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2009年《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出台以来,我国物流信息公共平台的搭建最初以各地的政府为主,政府对带有公益性的公共平台的开发和运作发挥了强有利的作用,包括平台资金的筹集,信息平台的搭建以及相应的招商等。在我国大力发展物流业的背景之下,"十二五"期间,中央和各级地方政  相似文献   

20.
物流信息化指标体系构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物流业的重要纽带作用,加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背景,2009年1月,物流业跻身于“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之列,同时国务院于2009年2月25日颁发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指出,物流信息化是调整和振兴物流业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