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为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存在过度自信的认知偏差,其投资决策会产生偏差。本文运用深圳和上海股票市场1995—2009年的股市指数日收益率和交易量研究我国股市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现象。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存在过度自信的行为,在牛市阶段过度自信的程度要大于熊市;过度自信使投资者过度交易,从而导致市场交易量显著的增加;此外,市场行情迅速而剧烈的转变对投资者过度自信程度的改变有非常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过度自信与过度交易——金融市场上的认知与行为偏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介绍金融市场上投资过度自信的心理,导致的投资失败或收益下降而更为保守;研究了金融市场上缺乏科学决策的行为——过度交易,提出中国金融市场上的过度交易更为严重,指出研究行为金融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过度自信与过度交易--金融市场上的认知与行为偏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金融市场上投资者过度自信的心理,导致的投资失败或收益下降而更为保守;研究了金融市场上缺乏科学决策的行为--过度交易,提出中国金融市场上的过度交易更为严重,指出研究行为金融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行为金融字用行为分析方法探讨和解决金融问题,本文研究了行为金融理论中的过度自信行为,具体分析了个体投资者、公司管理层、机构投资者的过度自信行为,并探讨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行为公司金融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引入公司金融的研究,以行为人非理性或非完全理性为假设,拓展了公司金融的研究视角,解释了很多传统公司金融理论解释不了的现象。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并购行为以及盈余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大影响,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能更好地为改善企业金融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建立过度自信条件下的委托代理理论和模型,研究过度自信对基金经理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的作用机理,为人们在风险投资过程中做出尽可能正确的决策,降低基金经理道德风险、改善基金机构与经基金经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国内外有关金融投资中的过度自信心理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对国内外有关过度自信的理论研究分为过度自信的影响因素、过度自信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等方面分别进行阐述,并指出基于过度自信的行为金融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9.
10.
在心理学上很多情况下人是过度自信的,即高估自己的能力或高估成功的概率,而低估风险。过度自信被认为是行为金融学最为稳健的发现之一,行为金融学自提出以来便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大量的研究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决策产生影响。试从投资和筹资两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以股改后的2007-201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高管过度自信、过度悲观的非理性行为与股利羊群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存在过度自信和过度悲观心理行为高管的上市公司发生股利羊群行为的可能性较小,而存在适度理性高管的上市公司发生股利羊群行为的可能性较大。进一步对不同产权性质下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非国有上市公司中高管过度自信与过度悲观对公司股利羊群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而适度理性的高管却总是倾向于股利羊群行为。股利羊群行为是上市公司高管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过度自信是管理者非理性行为的重要表征之一,梳理了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相关文献,并在此基础上重点综述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管理者薪酬契约方面的研究。最后,对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视角下的管理者薪酬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管理者在公司投融资及并购决策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其能力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往往表现出有别于理性投资者的决策特点。该文从行为公司金融的视角出发,分析管理者过度自信在公司决策方面的影响,并解释传统金融理论下不能解释的一些公司决策的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是导致中国股票市场剧烈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利用修正的Odean的收入效应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过度自信行为进行实证分析,指出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过度自信行为主要受到前几期的成交量以及股票收益率的影响。而此种影响在牛市中比在熊市中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30家贸易类上市公司2000-2010年的数据,以行为金融理论为切入点,探析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贸易类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业绩成负相关关系,即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越高,企业的业绩越差。本文从行为金融的新视角,基于优于平均效应理论,提出了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新方法,以期对理论界和实务界关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业绩的后续研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张超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3,(8Z):36-37
过度自信是指过度高估有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过度低估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管理者过度自信通常表现为过高估计项目未来收益及成功的可能性,过低估计未来损失及失败的可能性(Heaton,2002)[1]。由此,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积极确认收益,延迟确认损失。而会计稳健性原则要求谨慎确认收益,积极确认损失。因此,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采用不稳健的会计政策。以2007~2011年深沪两市主板非金融非ST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管理层相对薪酬作为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代理变量,采用KhanandWatts(2009)[2]C指数模型度量会计稳健性,实证结果显示:管理者过度自信指数与会计稳健性指数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从行为决策的视角出发,利用上市公司盈余预告构建了度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测度指标值,再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程度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证实公司治理机制能够对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形成有效的治理。研究表明,股东治理机制、董事会治理机制、高管薪酬机制对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积极有效,但监事会机制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在投资者异质背景下对我国股市的过度反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的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表现差别很大,短期内个人投资者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短期反应不足,而机构投资者则主导了长期内过度反应的效应。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对现有高管过度自信研究中的间接测量方法按照媒体评述和公司行为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并对其测量效度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过度自信测量方法主要存在技术性障碍和制度性障碍。最后,本文提出未来研究应该细化高管过度自信的研究领域和重视其他因素对高管过度自信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