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于2007年10月1日实施,它对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产生深远影响,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广义上理解,《物权法》是指一切以人对物的支配关系为规范对象的法律,狭义上的《物权法》,指物权法典,是民法重要组成部分。它意味着我国物权制度的诞生,为民法典奠定了重要基础,标志着中国法律体系更加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颁布与施行对中国会计体系的健全与发展起到重大现实意义,有效提高了各行业对新会计准则的执行质量,并带动行业会计准则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物权法对中国经济影响分析,由面到点的方式,逐步深入阐述《物权法》是如何促进会计领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当前较为普遍存在的擅自改变物业用途的现象及定性的分析,探讨纠纷的法律救济途径,并对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下称"物权法")第77条的缺陷及其他法律、法规的缺失以及如何完善,提出个人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酝酿13年之久、8次会议审议、创造中国立法史上单部法律草案审议次数最多纪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终于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以高票获得通过,并将于10月1日正式实施。可以说,《物权法》既是近两年争议最多的一部立法,也是与普通老百姓关系最大、最直接的一部法律。  相似文献   

4.
喻文莉 《经济论坛》1999,(15):28-29
民法是将“经济关系直接翻译为法律原则”的法律,它的产生与发展与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自19世纪末开始,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生活的急剧变化,对各国传统法律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以法律形式表现了社会经济生活条件”准则的民法随之步入了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其中,物权法的现代化乃是民法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试图对物权法的现代化发展趋势作一分析探讨,以期裨益于我国未来物权法之立法与研究。一、物权法的社会化趋势物权法上的所有权绝对原则,为近代民法三大原则之一。此一原则肇端于古罗马法。…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环境下各种主体的财产关系须得由民事财产法律来加以规范调整。一般而言,民事财产法律包含两大块,即调整财产流转关系的债权法和静态财产归属关系的物权法。我国目前已有了一部较具代表性的债权法即统一的《合同法》,但却没有一部统一的《物权法》。  相似文献   

6.
2007年《物权法》的颁行,为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基本法律依据。但是,“徒法不足以自行”。为了将《物权法》、《土地承包法》等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规定从“纸面上的法律”变为“现实中的法律”,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结合中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出台后使得社区物业管理有了上位法律的约束,<物业管理条例>及其他相关法规根据物权法不断地完善物业管理方面的规定.理论上来说,物权法的出台让社区物业管理中的许多问题得到了解决和规范,但在实践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残留问题或新生问题等待发现和解决.围绕相关问题,对黑龙江省大庆市展开了调查,由此分析在现有物权法下大庆市社区存在的权责与利益分配问题,并对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物权法对财产权的平等保护体现为严格意义上的"形式平等"原则,即物权法通过所提供的一系列平等适用的规则,保障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成员能通过物权法获得法律上明确的预期,并由此调整和规划市场行为。"形式平等"原则是市场经济下法律对平等最佳的保护方式,我国二十多年民事立法工作的发展轨道也印证了向"形式平等"回归的立法趋势。  相似文献   

9.
物权法定原则是指物权的种类和内容只能依据法律而设定,禁止当事人自由创设物权。物权法定原则是物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其在保障经济安全、促进交易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该原则与私法自治精神之间的冲突及其保守与僵化的弊端随着社会情势的发展而逐渐显现。从物权法定的基本内涵及局限性分析出发,阐述物权法定缓和说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0.
康纪田 《经济论坛》2007,(22):133-136
一、物权行使的自然发展会导致物权"垄断" 保护权利主体对物的归属和对物的利用,是物权法的基本功能.如果说只从微观方面去认识物权法的功能时,那么,物权法是一部物权关系自然发展的法律.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一部法律草案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一般就会付诸表决。但是,物权法草案却在反复修改后进入五年来的第八次审议。这是全国人大立法史上第一部进入八审的法律草案,也是审议次数最多的法律草案。有人说,《物权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财产支配领域的法律制度进一步健全,广大人民群众将是《物权法》的最大受益者。法学专家王轶非常赞同这一观点。"大到一间房子,小到一针一线,都是《物权法》调整的对象。"王轶谈到,《物权法》通俗地说,就是财产法,财产权的法。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同样受到《物权法》保护。  相似文献   

12.
物权法属于民法,而民法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对权利人的权利实行平等保护.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就意味着要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相关法律法规也明确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进一步加强对物权法相关条款的解读,对于正确行使和履行相关法律权利和义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通过宪法及四次宪法修正案宣示了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物权法的制定实现了宪法原则,从下位法的角度界定产权内涵,完善了民营经济法律保护框架,也为民营经济平等法律地位的保障提供了最直接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4.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资源的合理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则是有关资源利用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法律保障。其中明确规定了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等权利的物权性质。结合《物权法》的有关规定,研究基于物权法律关系及其物权化两个方面,对自然资源所涉物权属性进行探讨,分析了立法对司法实践可能带来的积极意义,同时也阐述了该立法所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物权法>于2007年3月16日十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2007年10月1日施行,共五编十九章247条.<物权法>的颁布为银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必将对银行业务特别是信贷业务产生深远的影响.<物权法>优化了金融生态法律环境,为破解中小企业和三农"融资难"创造了条件;同时,物权法的实施,也使得银行业面临更大的挑战.本文就银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对信贷业务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物业税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分析物业税的法律基础,不仅有利于中国物业税的开征提供依据,也是中国物业税法律制度的构建奠基石。《物权法》的颁布实施为物业税的开征提供了前提条件。《物权法》的立法重心从强调"所有"转为强调"利用",由此产生了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这是开征物业税的法律基础;而在中国这种特殊的国情下,影响物业税构建法律因素的相关的配套法律制度也成就了中国物业税的法律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7.
善意取得是伴随近代以来保护交易安全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一项重要的物权法制度。由于各国立法者对交易安全这一法律价值存在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因而造成各国善意取得制度在构成要件上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从主、客观两方面全面探讨我国未来物权法确立善意取得制度时所须具备和所应具备的一系列要件,特别是对确定善意的准据时间点、共有物的处分和占有改定与善意取得的关系等的探讨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8.
动产的善意取得,是动产所有权取得的一种方式。善意取得制度作为物权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对我国民法基本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对善意取得的概念、价值基础、理论基础、理论渊源、动产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不动产的善意取得及善意取得的法律效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物权法>确立了应收账款质权、规定了登记部门,但未确定应收账款的含义及范围.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界定了应收账款的含义及范围,但与会计意义上的应收账款相比发生了实质性嬗变.该嬗变尽管根据全国人大法工委的学理解释符合<物权法>立法原意,但权威性不足,导致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法律适用的困境与冲突.解决的原则应是既要尽力维护法律内部的和谐统一,也要确保原有权利进入质押融资领域的通道问题.提出了现阶段法律适用冲突解决的方式及理由,但最终的解决需要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或国务院废止相关法规性文件.  相似文献   

20.
牛学辉  张洋 《财经科学》2010,(8):117-124
伴随商品房的开发,有关车位的归属问题的纠纷不断涌现。而理论界有关车位的归属问题亦存有诸多争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虽然对于车位的归属问题进行了界定,但尚有不周全之嫌。欲界定车位的归属问题,应当首先明确车位的法律地位。本文结合我国《物权法》的相关规定,对于不同情形下车位的法律属性进行探讨;同时,针对车位不同的法律属性,分别探究车位的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