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信用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地位俞加重要.但在信用证中往往被不法分子加入一些不易察觉的软条款,成为国际结算的障碍.本文列举了常见的信用证软条款,根据信用证软条款的特点及识别技巧并结合实际案例对信用证软条款及风险防范进行论述,以为外贸公司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徐映君 《时代经贸》2008,6(8):88-89
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信用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地位俞加重要。但在信用证中往往被不法分子加入一些不易察觉的软条款,成为国际结算的障碍。本文列举了常见的信用证软条款,根据信用证软条款的特点及识别技巧并结合实际案例对信用证软条款及风险防范进行论述,以为外贸公司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胡丽华 《经济师》2010,(7):179-180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最流行的结算方式,但是,由于信用证具有单据与货物相脱离等特点,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信用证软条款进行商业诈骗,影响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文章结合信用证软条款实例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信用证已经成为国际贸易最重要的支付方式之一,但是信用证的独立抽象原则以及相关立法的欠缺,使得信用证使用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其中软条款问题便是其中典型的一种.信用证软条款危害巨大,然而目前国内外并没有关于此问题的统一可循的权威观点或惯例,这无疑给国际贸易带来诸多不便.国际商会应当对信用证软条款问题进行明确界定,解决信用证当事人权利义务不平衡的现状,并逐步统一信用证的格式和统一必须审核的信用证条款,让贸易实务者有更宏观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典型的信用证软条款形式及危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秋娟 《经济师》2003,(10):48-49
在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中 ,信用证欺诈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从信用证软条款这一角度探讨信用证欺诈 ,主要介绍五种最常见的软条款设置方式 ,以及在每种软条款方式中出口方可能面临的风险 ,以期能给贸易实务工作者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结算方式中,信用证因为其以银行信誉为付款保障,比其他的商业信用更具有可靠性,所以受到了交易双方的青睐.但信用证"软条款"的存在也给信用证业务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由干这些"软条款"具有隐蔽性,难以察觉,不仅给当事人双方带来了损失,也损害了信用证业务的支付功能.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信用证的"软条款"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软条款的成因及表现形式有充分的了解,找出预防信用证"软条款"的方法,才能防范与未然,减少国际交易中的风险,维护一个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  相似文献   

7.
张晓波 《时代经贸》2011,(14):168-169
在国际结算方式中,信用证因为其以银行信誉为付款保障,比其他的商业信用更具有可靠性,所以受到了交易双方的青睐。但信用证。软条款。的存在也给信用证业务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由于这些“软条款’具有隐蔽性,难以察觉,不仅给当事人双方带来了损失,也损害了信用证业务的支付功能。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信用证的。软条款”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软条款的成因及表现形式有充分的了解,找出预防信用证“软条款’的方法,才能防范与未然,减少国际交易中的风险,维护一个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  相似文献   

8.
杨立 《经济研究导刊》2012,(13):195-196
被称之为"国际商业的生命血液"的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支付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其中,最常见的也最容易被不法进口商设置陷阱的通常是信用证中的"软条款"。软条款的出现使得出口商面临较大的出口收汇风险。如何定性软条款的概念,了解软条款的形成原因,识别软条款的不同类型,防范软条款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芳 《经济师》2008,(1):106-107
在当今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是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主要结算方式。但是信用证机制本身并不是无懈可击的,它在促进贸易的同时,自身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其风险主要表现在软条款方面.因此,在办理信用证过程中,出口方应保持头脑冷静,小心谨慎.只有仔细审查对方制定的各项软条款,清醒地识别信用证软条款,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并提出相对应的防范措施,才能确保信用证业务顺利进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王芳 《时代经贸》2011,(22):164-165
信用证国际贸易中最安全、最可靠的支付方式。作为一种银行信用的结算方式,缓和了买卖双方互不信任的矛盾,促进了交易的达成;同时,也为进出口双方提供了资金融通的便利。但信用证中的软条款问题成为其发挥有效作用的障碍。本文在阐述信用证软条款的含义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具体形武进行了剖析,以提高外贸业务员识别信用证软条款的能力,达到安全结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信用证软条款的潜在风险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海涛 《时代经贸》2007,(5Z):79-80
文章对国际贸易实务中买方以信用证软条款作为欺诈手段对卖方实施欺诈的几种常见手段的分析,提醒广大的出口商在扩大出口的同时,必须提高自身对信用证软条款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作为卖方而言,若发现开征行开出的信用证中存在或可能成为影响其顺利收汇的软条款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尽可能的降低收汇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切风险。  相似文献   

12.
吴翠华 《经济论坛》2005,(12):32-33
在国际贸易支付方式中,信用证是使用最广泛且被视为相当保险的一种交易方式。按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500号(UCP500)第4条规定,在信用证交易中,银行仅处理单据而不处理单据涉及的货物/服务。只要受益人(出口商)提交的单据符合信用证要求,银行就会付款。因此出口商是否获得款项完全取决于他是否满足信用证条款的要求,且按照交易的正常做法,出口商是可以控制其行为是否满足信用证条款的要求的。但近几年来大量出现的含软条款的信用证往往令出口商伤透脑筋,稍有不慎就会遭到拒付,钱货两空。  相似文献   

13.
丁俊卿 《经济师》2010,(6):201-202,205
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中常常含有受益人设置的"软条款"(Soft Clause),它使得信用证的生效和结汇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结汇单据极易产生不符点,交易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开证人手中。如果受益人疏于防范会给自己造成巨大损失。"软条款"出现的形式多种多样,都会对信用证的生效和结汇造成不确定性和风险。受益人应从调查进口商资信、要求信誉较好的开证行、重视合同条款、审核信用证、备货和支付费用等方面防范和规避信用证"软条款"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信用证结算方式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在金融机构参与国际贸易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国际贸易中一种主要的支付方式。翻译、审核信用证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不仅需要有商务专业知识,还需要较高的英语水平,从而准确理解证内每一个条款。通过若干实例,分析了信用证中的词汇特点,讨论了翻译信用证时的方法技巧。  相似文献   

15.
周灏 《经济师》2003,(5):46-46,48
进口商为了能控制进口商品质量 ,防范信用证业务中的“受益人欺诈”而采取某些最为有效的条款 ,这些信用证条款又会导致进口商认为是“软条款”欺诈。在对两难选择的原因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创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6.
常见信用证软条款的识别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外贸出口业务的流程为基础,详细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外贸实务中常见的信用证软条款及其所带来的风险,指出外贸企业应从资信调查、拟订合同、信用证审核等出口业务的各个关键环节着手,提高识别和防范化解信用证软条款的能力,以达到减少交易风险,保障安全收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信用证诈骗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银行倾向于使用信用证来进行货款结算.如何防范信用证欺诈,充分发挥信用证的优越性已成为众多企业和银行关注的话题.本文介绍了卖方利用假单据和买方利用软条款两种主要的欺诈方式,以及防范信用证欺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支付条款是国际贸易合同的一个主要内容。选择正确支付方式,有效规避结算风险,能使进出口双方在货款收付方面的风险得到控制。在国际贸易业务中,信用证是最常用的支付方式。本文分析了对外贸易结算种类及对外贸易中规避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信用证结算货款,是目前国际贸易结算的主要方式。所谓信用证,简称L/C,是指开证银行根据进出口商品的要求和提示或代表其自身开给出口商(受益人)的,在单证相符的条件下承诺支付汇票或发票金额的文件。即银行开给出口商的一种保证付款的凭证,银行承担在信用证条款得到完全遵守的情况下向出口商付款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国内外贸公司进行的国际贸易业务也呈迅速增长之势。因此,对国际贸易支付方式——信用证也就有了较多的接触。因为信用证在商业信用中又增加了银行信用作担保,所以贸易双方都愿意采用这种结算方式。目前,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最广泛使用的支付手段。它也是国际贸易得以顺利、高效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由于信用证是针对单证文件而非实际货物,而且信用证本身及其项下的单据文件皆有可能被一方恶意伪造、变造或用其他非法方式取得,从而骗得对方财物,使对方遭受严重损失,甚至破产。从国际贸易的实践来看,信用证欺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