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专用性人力资本处于的垄断地位,使得人力资本所有者可能采取机会主义的态度,提升自身谈判能力并要求参与企业剩余分享。本文从博弈的视角建立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的固定工资和剩余分享模型,通过目标函数的求解,对两个模型的激励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分享企业剩余是相对有效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激励方式。  相似文献   

2.
论人力资本与企业创新——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用性人力资本积累是企业创新的源泉,较高的专用性人力资本准租提高了企业家、知识型员工投资于企业专用性资产被"套牢"的风险,公司治理中缺乏有效规避该风险的机制是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深层次内因。对我国企业治理机制中人力资本地位不对称的分析表明:企业家主导的共同治理机制与"进入权"激励相结合的治理方案,是提高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本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是,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对制造业的升级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专用性人力资本对制造业升级发挥着更为关键作用。在对专用性人力资本的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专用性人力资本促进制造企业升级的作用机理,进而提出了激励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4.
企业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研究——基于博弈论视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影响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的因素出发,构建了企业所有者与员工在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方面的博弈模型。研究发现,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企业实施三项贴水措施,可促使企业所有者与员工双方,均能够从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中所获得的长期利益大大高于其由欺诈而获得的短期利益。这样,在促使双方博弈达到均衡的同时,亦加速了企业人力资本的专用性投资。  相似文献   

5.
在人力资本重要性越来越提升的背景下,激发人力资本投资成为企业激励机制的核心。本文分析了由专用性主导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人力资本特征,引入芝加哥大学教授拉詹(Rajan)和加莱斯(Zingedes)的“进入权”理论,利用一个简单模型比较了不同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的类型,对高新技术企业有效激励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配置关键资源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回炉"就读是指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职业性再教育.本文利用专用性人力资本和通用性人力资本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专业专用性人力资本、专业通用性人力资本存量不足是引起大学生"回炉"就读的真正原因.专业专用性人力资本存量不足主要是由于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薄弱、办学理念陈旧等因素造成的,学校缺乏未编码知识教育则是引起大学生专业通用性人力资本存量不足的直接原因.基于这些发现,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惠凌  李攀艺 《现代经济》2009,8(1):114-115,96
基于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和不完全契约的分析表明,由于面临着被企业“敲竹杠”的风险,员工往往缺乏积极性通过“干中学”获取专用性人力资本。在此基础上,通过显性契约,对如何激励员工进行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非升即走”和“非升即留”等几种能有效约束企业“敲竹杠”行为的激励契约。  相似文献   

8.
关于培育国防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防科技工业发展需要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专用性人力资本是创新的坚实基础.从激励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出发,培育国防科技人才创新能力需要建立稳定性的雇佣关系、组织授权实行权利激励以及打造军工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本是一种很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在企业价值的创造、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企业所有权的安排上是一个博弈过程,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应考虑到人力资本专用性与企业内部所有权、企业效率之间的关系,从而来安排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企业所有权中所占份额。  相似文献   

10.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人力资本产权问题显现。专用性和非流动性的存在使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性质更加突出,风险的承担保证了企业家拥有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基础。本文在对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者的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配置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人力资本产权配置及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1.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关系是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利用中部8省和西部12省(市)的1998~2012年工资性收入、人力资本投资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计量模型,研究发现中部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增加有利于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增加,但中西部的省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对工资性收入的增加的效应比中部地区更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降低了农村就业增长率,但提高了农民的工资增长率,提高了城市初级劳动力的工资增长率,但对农民工就业增长率存在倒U型影响,对城市高级劳动力就业存在U型影响;产业结构升级通过人力资本增长放大了城市高级劳动力的工资增长率,但却削弱了初级劳动力对高级劳动力工资增长的驱动作用。人力资本增长会放大城市部门内部的工资差距而产业结构升级却对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初级劳动力工资的城乡差距在产业结构升级中会逐步消失,人力资本增长会放大城市高级劳动力与农村初级劳动力工资差距而产业结构升级却对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农村部门的萎缩将使增长变小,初级劳动力驱动的增长将变小,但人力资本驱动的增长将变大。为缓和中国日益扩大的不平等与逐渐下滑的增长趋势,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本投资和均等化以及户籍改革需要同时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新古典模型对人力资本的基本假设出发,构建人力资本外部性的微观尺度识别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城市人力资本平均水平的提升不仅能够提高低人力资本者的工资水平,而且还能够缓解高人力资本者由于供求规律导致的工资水平降低的趋势。分区域看,沿海地区人力资本外部性效应要强于内陆地区,落后地区的教育投入有陷入“低发展陷阱”的危险。宏观方面,利用卢卡斯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测度我国及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人力资本外部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差异,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外部性对我国及区域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外部性产出弹性最大,其次是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最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广西服务行业人力资本和工资增长状况的分析,以及运用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度量服务行业间的差异,其结果显示,服务业人力资本增长较快的行业为高技术服务业,工资增长最快的为教育,而广西地级市的服务业工资均出现了长足的增长,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显示广西服务业在2006年以后出现了较大的波动,收入分配差异扩大。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投资需求和供给的不对称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获得递增的工资曲线,员工需要连续进行人力资本投资。雇佣关系的稳定性影响了员工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那些与企业没有建立稳定雇佣关系的员工更偏好于投资一般性人力资本,而不是企业专用人力资本,企业则倾向于向那些雇佣关系稳定的员工提供一般性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对人力资本投资需求和供给的决定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人力资本投资需求与供给中存在不对称性和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9年农民工调研数据,采用改进的Brown分解方法对农民工性别工资差异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存在严重的性别工资差异。从工资差异的构成来看,性别歧视等不可解释因素是导致性别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较小;从行业隔离的角度来看,性别工资差异也主要由行业内的同工不同酬造成的,行业隔离所起作用较小。因此,消除性别歧视、创造公平的劳动力竞争市场是改善农民工性别工资差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转轨时期中国行业工资差距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对我国的行业工资差距进行了度量,然后利用计量模型和Chow检验法对我国的行业工资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影响行业职工工资的因素包括行业人力资本水平、行业劳动生产率和行业垄断程度,并且行业属性的差异是造成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工资差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明塞尔的主要思想在两卷本的《雅各布.明塞尔论文集》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的论著之一《人力资本》系统地发展了人力资本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方法;另一部《劳动供给研究》则促进了现代劳动经济学研究体系和专业风格的形成。其中《劳动供给研究》一书对人力资本理论研究中的劳动力供给问题,尤其是妇女劳动力供给行为作了详细的讨论与分析。本文主要以此书为基础,着重于讨论女性劳动力供给理论和工资差别理论,最后联系我国女性劳动力的实际情况,提出该理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合理工资水平与我国的劳工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工资水平不但关系着劳资分配,还关系着国民经济的正常循环。在短期内,工资水平是通过劳资谈判确立的。长期内一国的工资水平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提高。短期工资总是围绕着长期工资趋势线波动,这是一个马尔科夫试错性均衡过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战后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不断上升,和劳资谈判这一试错机制的贡献密不可分。我国要形成符合经济发展水平的合理工资水平,必须用劳工立法和和集体谈判纠正工人的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20.
行业间工资差异和垄断租金分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产业门类为基准测算的中国行业间工资差异明显且自1988年以来呈现逐步上升趋势,随着产业细分,行业间工资差异进一步提高。对劳动市场工资决定的理论分析表明,行业间工资差异主要源于各行业就业人员的人力资本差异和可能的垄断租金分享。实证研究中发现,就业人员性别、年龄和教育等就业人员特征只能解释行业平均报酬变差系数的60%左右,其余部分源于垄断行业的租金分享。其中,技术/知识型市场垄断行业租金分享比例不高,但非竞争性垄断行业普遍获得了超额报酬,约占其行业高工资的50%以上。后者超额报酬和超水平高福利主要源于相关行业无偿或低成本的自然资源占用和国有资产经营、攫取消费者福利、成本膨胀亏损的财政或社会公众补贴,因此要从其垄断机理和初次分配制度上改革以建立公平收入分配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