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华  李元旭 《生产力研究》2014,(10):100-101
国际服务外包企业间的合作关系,是一种长期而集成化的企业关系,其中存在的非产权性特征、非正式契约已经无法有效地通过正式的产权契约解释,而关系契约有其独到的治理优势。文章通过对国际服务外包中的关系契约治理特征进行剖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启示和策略,为我国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知识外包流程中的主体关系是一种博弈关系,知识接包方与知识发包方的互动博弈是一种合作博弈。运用博弈分析工具对知识外包战略主体进行分析,构建知识外包主体博弈模型,以中国软件外包企业实际为例,认为知识外包能否成功实现,关键取决于重复博弈机制和双方的诚信基础。  相似文献   

3.
仲秋雁  赵鹏  赵彬 《技术经济》2015,34(3):69-76
在Lewicki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软件外包企业合作与信任发展演化路径图。以4组具有代表性的软件外包合作企业为研究样本,使用多案例研究法分析了软件外包企业间信任关系的类型及合作周期内信任的变化,总结了两阶段信任变化路径。最后从信任管理和外包关系维护的角度,针对软件外包发包方和接包方以及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外包是现代服务业的一种新业态,由于全球外包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其所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我国已经把外包作为发展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并且逐渐成长为一个接包大国.但是,我国现有的接包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需求,所以建立接包企业联盟迫在眉睫.本文介绍了建立接包企业联盟的动因,并在Shapley值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工作成效、风险及创新的接包企业联盟利益分配模型.  相似文献   

5.
贺晓波  崔淼 《时代经贸》2014,(4):222-223
本文在分析我国金融服务外包新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北京的优势和劣势,提出适应北京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三种发展模式,一是基于创新型社会网络的金融外包产业园区发展模式,二是发包方和接包方基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TT-BPM合作模式,三是外包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广东经济》2013,(4):58-58
服务外包产业有望成为广东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从广东省政府相关部门获悉,《广东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正在征求意见。该《征求意见稿》提出,广东要打造"广东服务外包"品牌;到2015年,全省服务外包企业接包合同签约金额达到200亿美元左右。《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15年,全省服务外包企业接包合同签约金额达到200亿美元左右,其中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达到  相似文献   

7.
服务外包作为一种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中间组织形态,在人力资本密集型的服务交易治理中有其独到的优势。本文基于进入权和声誉两种治理机制,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为服务外包组织治理搭建了一个框架模型。在静态模型中,通过对市场、外包和企业三种组织的比较制度分析得出,虽然三种组织形式都不可能达到社会最优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激励水平,但基于进入权治理的服务外包组织可以得到次优的激励效果。在动态模型中,通过引入不对称信息和声誉机制,证明了在长期合作条件下,服务外包组织可获得社会最优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激励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我国软件服务外包企业之间的低端恶性价格竞争问题,提出了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构建创新能力的协同进化模型及其作用机理。该模型表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企业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不得不将一些高端业务发包给发展中国家的接包企业,接包企业通过这些创新项目,如果能够有效地运用知识创造机制、能力杠杆机制和知识共享机制,完全有可能构筑自己的创新能力,而且一旦这种创新能力得到发包企业的认可,还可以进一步诱导发包企业将更多、更高端的业务发包给自己,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解决低端业务的恶性价格竞争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转型业务流程外包领域,如何协调与发包方企业间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复杂关系以实现创新绩效成为中国接包方企业的重要管理问题。基于竞合理论与中国情境建立概念模型,揭示了“竞合关系类型——知识共享——创新绩效”的作用路径与作用效果,还揭示了中国接包方企业的组织文化和吸收能力对上述路径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印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中国作为全球服务外包市场接包国的视角,从接包竞争力的基本决定因素入手,并将这些因素归纳为基础要素、过程要素和环境要素,逐项分析比较中印两国在接包能力上的具体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仅在电信、网络基础设施和国家环境方面优势明显,而在企业质量体系认证、从业人员英语水平、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安全以及税收政策等方面仍与印度存在一定差距.为此,本文提出提高中国承接外包竞争力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