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全能银行制的理论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11月,美国开始实行《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这标志着美国金融业世界金融业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全能银行(合业或混业经营)将成为国际金融的大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思考全能银行制的优势是有益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尽管全能银行制同样被认为具有“利益冲突(conflict of interest)”、具有垄断的倾向并可能损害消费者利益、对抗监管并可能引发较大的金融危机等潜在的成本,但理论界一般认为,全能银行制的收益是应当大于成本的,而本文将立足于论证全能银行制的优势,主要阐述其理论优势。  相似文献   

2.
<正>独家银行制又名单一银行制(UnitBanking System),它的对立面是分行制(Branch Bankig System).所谓独家银行制,即“只此一家,别无分店”,银行的数量多,规模一般不大.如美国,商业银行就有15000家左右.所谓分行制,即除了总行或总管理处以外,还在国内外各地设立分行.这样,单个银行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它们的分支机构很多,规模较大.  相似文献   

3.
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实行主办银行制以来,在实现稳定的银企关系,促进经济增长,保障银行资金使用效率和质量上起到了积极作用。日本主办银行制的运行模式和功能对我国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魏静 《西南金融》2005,(5):15-16
混业经营起源于19世纪中叶,在工业化过程中,德国、美国、英国和日本都实行了金融混业经营。然而,20世纪30年代,一场波及全球的经济和金融危机,打破了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模式。此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实行了严格的金融分业制度。然而在欧洲大陆国家,尤其是德国一直坚持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制度。历史和实践都充分证明,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对于以后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资产证券化产生的背景、定义解析和主要功能资产证券化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起源国是美国。美国实行单一银行制,众多的小银行在经营中经常面临着客户要求贷款数额大于其信贷额度的要求,小银行常常通过向大银行出售其贷款以维持与关键客户的关系,贷款出售的发展是证券化产生的一个背景原因。资产证券化这一技术产生的第二背景原因是银行日益严峻的外部生存环境的压力所致。由于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银行融资成本上升,利润  相似文献   

6.
关于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留昌 《银行家》2002,(2):74-78
世界性的趋势 英国实施"伦敦金融大爆炸"式的金融改革,开始实行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制度 银行业混业经营起源于19世纪中叶,在工业化过程中,德国、美国、英国和日本等都实行了银行混业经营.然而,20世纪30年代,一场波及全球的经济和金融危机,击破了全球国际银行业混业经营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美国金融创新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近些年形成的一套独特的金融监管制度以及从单一银行制发展到分支行网络式的银行制度,从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的分业经营发展到混业经营,从以存贷款业务为主的旧银行体制发展为以高科技为支撑的特别是以发达的金融市场为基础的,以金融的自由化、证券化以及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的,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的最具收益力和竞争力的新银行制度。美国银行体制的新发展其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李扬 《金融研究》1996,(5):59-63
日本的主银行制度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李扬对企业实行主要往来银行制(简称“主银行制”),曾经是日本银行制度和企业融资制度的一大特色。多数研究者都认为,主银行制对于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保证作用。有些研究进一步指出:主银行制度的施行...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美国审计署的工作侧重于履行法定职责中的控制方面,重点是检查政府支出是否合法、恰当。基本工作程序是政府支出机构根据凭单进行支付,然后将这些凭单送美国审计署检查。这一段早期的历史,被称为凭单检查时期。40年代晚期,美国审计署开始审计政府法人,实行“综合审计”,倡导改进会计制度,以及和行政机构一起工作。  相似文献   

10.
1日元升值的背景和概况 日元急剧急速升值发生在80年代的中后期。在里根总统80年代初期执政以后,美国经济进入景气发展,在这一时期,导致了较为强烈的需求和进口。这反过来恶化了美国的贸易项目,导致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此外,美国通货膨胀压力和财政赤字抬高了利率,导致美元被严重低估。1985年9月,美国为了解决持续快速增长的贸易逆差的问题,与日、德、法、英等国签订了“广场协议”,要求5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已逐步缓解美国贸易逆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资产证券化从理论到现实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证券化肇始于1970年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在80年代以后,这一金融工具开始流行。目前,美国三分之二的抵押贷款都被证券化了,各国也都高度重视这一金融创新,根据我国市场化的进程和法律环境的实际情况,选择可以首先进行了证券化的银行资产,对缓解商业银行流动性不足的压力,健全和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深化资本市场等各方面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日本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与美国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差异造成两国企业融资方式与资本结构的显著区别:日本企业关系型的间接融资、高负债、主银行制与法人之间的相互持股形成了日本主银行对企业的“相机治理”与内部人控制;美国企业的直接融资、低负债、股本为主且股权高度分散促使美国的公司治理主要通过外部市场实现。日本、美国企业融资体制、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方面的差异最终表现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美两国经济走势的巨大反差。  相似文献   

13.
美国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有义 《新金融》2001,(3):27-28
一、客户经理制的环境 1、外部环境。30年代以前,美国众多商业银行就根据当时的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实行客户经理制,以满足客户的需求。30年代初发生经济危机后,美国国会在1933年通过了《格拉斯-斯第格尔法》,严格禁止商业银行跨州经营,所以从这以后商业银行很少采用客户经理制。直到90年代,随着经济发展,美国法律对商业银行业务管制有所松动。94年9月,美国颁布了《州际银行法》,允许商业银行从1997年6月1日起跨州经营金融,设立分支机构,这一法案打破了70年来单一银行制度的法律限制。1995年颁布了《金融服务竞争法》,该法规定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分支机构介入证券业务。1999年颁布了《金融现代化法案》,废除了1933年的《格拉斯-斯第格尔法》,商业银行可从事保险、证券发行和风险投资等业务。针对这些变化,美国商业银行又建立起新的“客户经理制”(美国称关系经理),通过客户经理把商业银行开发的众多新产品推向客户,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全能银行论     
<全能银行论>是发表于[美]<经济暸望杂志>(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4年夏第3期(卷8)的一篇综述性文章.作者乔治·J·本斯通(George J·Benston)是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艾默瑞(Emory)大学金融、会计与经济学教授,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一直跟踪研究全能银行问题,并对德国的全能银行体制和1929-1933年大危机之前、之中的美国全能银行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认为,限制银行业从事证券业务的分业经营模式,是对全能银行在大危机中"负面"作用和表现的历史误解,也是证券行业因既得利益和自身无能而推行行业垄断的结果.在考察了全能银行与金融稳定性、经济发展、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经济与政治权力的集中度、消费者选择及利益冲突等六大问题后,文章得出的结论是全能银行利大于弊,美国应实行全能银行制.因而,本文对1999年11月起美国推行的全能银行制,发挥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推动作用.对探究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问题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方理财学理论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发展与更新,指出企业是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经济实体。同时,也有其他类似的财务目标被提出,例如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企业经理利益最大化等。这些财务目标都是相关的,但却没有一个单一的优化目标能涵盖所有其他的目标。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以美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全面下降为背景,又提出了相关利益理论,从而对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6.
次贷危机是一场自2007年以来,源于美国并迅速席卷全球,因次级住房信贷行业违约率剧增、社会信用紧缩,而引发一系列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关闭、股市剧烈震荡等问题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严重的流动性不足,进而触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这场危机被认为是继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以来,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它迅速由美国蔓延到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由单一市场传递到多重市场,由虚拟经济波及到实体经济,当前危机的阴影仍尚未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17.
自由银行制是一个有着美国百年历史和深邃价值观内涵的概念,是美国传统价值观在金融领域的具体化、系统化、法制化,只有将其置于美国社会经济和法律的历史语境中,才有可能解读出其因时、因地、因势而变化的含义和规律。这对于消除学术界相关理论误解或片面理解,揭示货币银行业演变和监管规律,以及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金融文化,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国是信用卡的诞生地,20世纪50年代,纽约“就餐者俱乐部(Diners Club)”发行了一种允许会员在当地餐馆先就餐、后付账的卡片,这便是信用卡的雏形。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信用卡已成为美国及世界许多国家广为普及的金融产品。如今,美国有超过5亿张信用卡,平均每个成人有3张,超过四分之三的信用卡消费及透支市场被摩根大通、美国银行、  相似文献   

19.
张浩 《福建金融》2002,(3):39-40
本文借鉴了“比较制度分析”学派的观点,指出当时日本采用主办银行制是历史条件下的各利益主体的占优选择,但是主办银行制由于其自身弊病对于新的国际经济竞争环境显得并不适应。所以主办银行制不是我国融资目标模式的最优选择,只有直接融资方式才是最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美元与国际资本流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美国依靠资本项目顺差业弥补经常项目赤穿,维持了美元在国陆货币体系中的优势地位,这一现象用传统经济学理论难以解释。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这一问题。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大量资金回流美国支撑了美元;90年代,东亚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流入美国的资金增加,同时美国经济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使美元强势地位继续维持,进入新的世纪以来,随着日元国际化进程不断深入,东亚货币合作的兴起,欧元进入流通领域,美元的脆弱性不断加深,美元将向其真实价值回归,国际货币体系将更加稳定、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