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n this paper we provide a new 31‐year time series of the level of protection in the Australian manufacturing sector. The index used is an estimate of the partial equilibrium form of the Trade Restrictiveness Index recently developed by the World Bank. This is the theoretically correct welfare based average of levels of nominal protection. The paper outlines the index and its properties. Some comments are made on the insights gained from the new series and on the record of the Labor and coalition governments in making reforms to industry assistance.  相似文献   

2.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pattern and determinants of intra-industry trade (IIT) in Australian manufacturing since the late 1970s. The results point to a sharp rise in IIT from the mid 1980s which appears to be linked with an outward-oriented policy. Industry-level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industries which experienced a sharp fall in protection are the industries with the higher levels of IIT. These include textiles, garments, rubber products, and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An increasing trend in IIT suggests that the short-term adjustment costs associated with trade liberalisation are likely to be lower, and that liberalisation can proceed without huge short-term adjustment costs. Using a logit model the determinants of IIT are investigat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IIT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scale economies, and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levels of protection and foreign ownership in the pre-liberalisation period. In the post-liberalisation period, however, scale economies explain the inter-industry variations in IIT. R&D intensity and close economic integration appear to have no impact on IIT regardless of the nature of the policy regime.  相似文献   

3.
姚大庆 《当代财经》2007,(10):98-101
本文构建了一个汇率不确定环境下的加工贸易企业模型,结论是汇率波动幅度增加对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取决于企业生产的附加值,汇率波动幅度的上升会增加高附加值企业的产出和出口水平,减少低附加值企业的产出和出口水平.对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我国12类出口商品月度数据的实证检验与上述理论模型基本相符.随着人民币汇率的逐步市场化,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将逐渐加大.因此,要减少汇率波动对产出和出口的不利影响,我国需要进一步提高加工贸易的产品附加值,多从事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隐形碳关税的形式,就隐形碳关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发现,以碳标签、碳足迹、国际生产标准等为代表的隐形碳关税措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比碳关税措施的影响要更加突出,不仅提高了出口方的出口成本,更是使得出口方产品及服务市场注入受限,甚至还影响到发展中经济体的低碳贸易话语权的丧失.研究结论认为:中国应该以低碳外贸体系构建为主线来规避隐形碳关税壁垒,推进低碳外贸体系构建以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及外贸结构优化.据此,文章建议通过强化立法保障,强化国际合作完善隐形碳关税治理机制,利用好GATT例外条款,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及推进区域价值链体系建设来构筑中国低碳外贸体系,以期为中国低碳外贸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动物福利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我们的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些年,在某些农产品国际市场中,动物福利已经和价格、质量、食品安全一起成为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动物福利产生的壁垒作用对国际贸易有巨大影响,不仅使企业自身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可能损害国家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形象。本文通过研究动物福利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了动物福利保护在国际贸易中越来越盛行的原因,最后给出了作者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2000~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在采用差值法估算全国及各省非正规就业规模的基础上,应用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了就业保护制度对非正规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全国与各省城镇非正规就业率都呈现出大幅增加趋势,就业结构表现为非正规化;最低工资制度及社会保险制度对非正规就业产生了显著的负向作用;以"民工荒"到来的2004年作为分界点进行分样本检验,结果显示"民工荒"到来后并不改变上述结论,而且还发现,"民工荒"到来后最低工资制度对非正规就业的负向作用变小,而社会保险制度对非正规就业的负向作用变大。  相似文献   

7.
8.
史树林 《现代财经》2002,22(5):32-35
加入WTO将为我国的消费者保护带来更多的国际因素,将使我国消费者保护法制与其他WTO成员有关法制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如何依据WTO的规定解决保护消费者的法律冲突问题,如何应对由此带来的挑战,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应当顺应国际潮流,转变旧的观念,从修改现行消费者保护法规入手,使我国的保护消费者制度适应“入世”后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This paper uses historical annual data for 27 years from 1968-69 on eight two-digit ANZSIC industries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the changes in industry assistance on economic efficiency. The 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a 1 per cent decline in the nominal rate of assistance leads to between O.J 8 and 056 per cent gain i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he latter our measure of economic efficiency. This finding has strong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 of tariff reform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相似文献   

10.
论商业秘密的国际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Trips等一系列国际公约的订立,商业秘密的国际保护趋势愈加明显,但由于各国国内商业秘密立法与国际公约标准的差异,商业秘密保护的国际趋势中面临着众多问题.中国的商业秘密立法需要注意与国际标准接轨,并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革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制造业行业就业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建立影响中国就业的理论模型,运用有界协整方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2001年第3季度至2007年第4季度间中国制造业各行业就业人数与人均实际资本存量、技术进步率和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1)从总体上看,人均实际资本存量对中国就业的影响力度最大,而实际汇率变动及技术变迁对就业的影响力度偏低;(2)人均实际资本存量、人民币实际汇率、技术进步对中国行业就业的影响力因行业不同而呈现出复杂的相关关系。为稳定就业,应根据不同产业制定和选择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尽管至今已有大量文献研究了国际标准的贸易效应,但我们对实际情况仍然了解甚少。以ISO9000标准为代表对国际质量标准的贸易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借鉴了引力模型,将各国ISO9001:2000/2008标准认证企业数量作为贸易条件参数。实证结果表明,出口国和进口国ISO9000标准认证的增加都有利于促进出口增长,这在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出口中表现的最为明显。这意味着,对我国出口企业而言,ISO9000标准在缓解信息不对称方面的正面作用远远超过了认证成本增加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国际贸易冲击与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婷  庞东 《经济经纬》2006,108(5):43-46
国际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实现的,本文在对我国对外贸易波动的特征及与经济周期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国际贸易乘数效应具体分析了国际贸易冲击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其结论表明国际贸易冲击对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产生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出口每波动1%,会引发GDP波动0.25个百分点左右,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贸易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会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4.
大部分研究贸易对就业影响的中文文献关注的均是制造业行业,忽视了贸易对第三产业就业的影响,同时所采用的制造业行业数据中也没有包含私营和个体企业的就业人数,因此也忽略了贸易对私营和个体企业就业的影响。本文利用1998-2007年中国的省际分行业数据,采用联立方程组模型,研究了贸易自由化对第三产业就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虽然服务业贸易占贸易和服务业产值的比重很小,对就业的直接影响不大,但是贸易自由化可以通过拉动经济增长有效促进第三产业就业,特别是对零售、仓储、建筑、居民服务、餐饮、住宿、电力煤气和水的供应这些行业的作用尤为明显。同时,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加深对制造业行业和第三产业的个体、私营性质企业的就业促进作用也很显著。  相似文献   

15.
16.
17.
陈艺毛  李春艳 《经济纵横》2019,(11):108-121
嵌入全球价值链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获取跨国资本和扩大贸易流量,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嵌入全球知识生产网络、获取更多国际知识溢出的机会。我国在吸收利用国际知识溢出的多种渠道和途径中,进口贸易渠道水平国际知识溢出能够促进产业实现流程升级,垂直国际知识溢出的后向关联效应对我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形成了倒逼机制,但前向关联效应抑制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前向参与程度,导致制造业价值链升级陷入进口贸易的"需求锁定"中。FDI渠道的水平和垂直国际知识溢出均阻碍我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提升,虽然后向关联效应能够加深前向参与程度,但其他途径均使制造业后向参与程度加深,并由于过度嵌入而陷入低端锁定的危险中。我国制造业国际知识溢出吸收能力的提高能够正向调节国际知识溢出效应,但仍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因此,应对我国制造业产生不同影响的进口产品给予不同的政策;积极应对外商投资的结构变化,调整引资政策。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looks at the deadweight loss arising from monopoly elements in Australian manufacturing under various assumption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level of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19.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日韩的对外贸易受到强烈冲击,三国之间贸易活动急剧收缩。从结构性原因来看,贸易规模减少与加工贸易急剧萎缩和机械设备出口下降有着直接的关系,反映了三国最终产品市场主要集中在区域外的传统“三角贸易”模式的脆弱性。随着世-界经济开始复苏,三国贸易仍然具有快速增长的条件和空间,但如果继续延续危机前中间产品贸易为主的结构,仍然存在遭受国际环境变化冲击的风险。因此,中日韩三国面临的任务,除了应加强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合作,加快货币互换和区域货币稳定机制建设之外,更为重要的在于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以提高最终产品的区域内贸易比重。  相似文献   

20.
环境经济政策对贸易的影响在于它的实施使企业为保护环境而增加了成本,环境保护成本会全部或部分进入产品的最终定价中,价格的升高会影响到一国贸易的基础.从环境经济政策影响贸易的表现来分析,主要是影响一国的比较优势及专业化生产,进而影响到贸易模式和贸易量.因此,在应用环境经济政策以实现环境目标时可以通过政府干预减少其对贸易的影响,以实现贸易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