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对森工重点“院墙企业”的经营现状进行了分析,把森工院墙企业目前大体划分为六种类型:“名存实亡”型、“自然消耗”型、“看摊留守”型、“惨淡经营”型、“分散突围”型、“微利”型。对造成森工院墙企业现状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振兴森工院墙企业的八条对策:扶优作强一批;资源集中整合一批;同区域重组合并一批;中小企业国有资产整体退出一批;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一批;分块另立搞活一批;管理层收购一批;破产退出一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黑龙江省森工系统为摆脱森林资源危机和企业经济危困,在产业结构调整、搞好治理整顿及深化企业经营机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省委省政府于1990年2月召开了全省森工工作会议,把治理森工“两危”纳入全省治理整理的总体规划,决心用20年的时间实现治危兴林的奋斗目标。由于森工“两危”是一种历史综合症,在短时间内,单凭森工自身的努力是很难治理  相似文献   

3.
森工企业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新东北”离不开东北森工企业的全面振兴。针对东北地区森工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及途径。  相似文献   

4.
“减人增效”,解决好“人往哪里去”的难题,是森工企业治危解困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所面临的严峻课题。要解决好这个难题,必须循改革思路,从企业改革入手;引导。教育职工树立新的择业观念,确立正确的就业意识。1.正确的改革思路是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重要途径门)富余人员过多已成为企业的沉重包袱。由于受体制和结构性矛盾的制约,以及存在贡献大、补偿小、欠账多、包袱重的情况,相当一部分森工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其中一个突出问题是企业富余人员多。如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现有职工241777人,富余人员13O00余…  相似文献   

5.
资金是企业经营的“血液”,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森工企业的资金管理要“苦练内功,标本兼治”,只有将内部资金管理与外部资金管理结合起来,防止片面性,才能从根本上活化资金,开避森工企业资金管理新途径。一、苦练内功,盘活企业内部资金,实施科学的内部资金管理森工企业内部资金管理,主要是捐资金支出管理。如果不抓好内部资金管理,资金支出混乱,即使外部资金管理较好,整体资金管理也难以搞好,森工企业也不能摆脱困境。内部资金管理是资金管理的基础,也是至关重要的。要“苦练内功”,挖掘资金管理潜力,眼睛向…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森工企业财务核算一直延续着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模式,1993年新的会计制度实施后,无疑给森工企业的财务核算注入了新鲜血液,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使森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可比性和财务报告的可阅读价值。但是由于森工企业的地理位置大多数处在边远林区和偏僻山区,对于林业职工来说,就医、教育、公检法司机构等等一些在城市应由社会承担的职能只能由森工企业自己来负担,所以在各森工企业形成了“企业办社会”的现实状况。“企业办社会”就需要资金、需要费用开支,这部分费用支出便直接地进入了森工企业财务核算的管…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许多林业专家和科学工作者,对我国林业现状进行了大量的、较为深刻的剖析,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使我国一些森工采育企业的“危困”得到了一定的缓解。然而,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原因何在?笔者认为,转变森工采育企业经营战略,打破传统产业结构,建立以副以工养林、变副变工为主、全方位主体开发新格局,是从根本上解决森工采育企业”两危”问题最有效的途径。l传统产业结构的主要弊端我国林业(主要是森工采有企业)的发展,大体上经历厂林木采掘型——木材加工利用型——林木培育、利用型这样一个过程。在整个…  相似文献   

8.
森林资源管理和森林采伐作业是两种不同性质单位的两种不同的职能。因此,应该把森林资源管理职能从森工企业中剥离出来,建立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按照《决定》对林业实行分类经营管理的要求,对森工企业实行“以局定居、以沟系管护和轮伐(抚育代)”的森林经营管理模式,有利于管护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9.
要突出调查研究的实效性,针对森工财务计划测算编制的相对薄弱环节,有计划地展开调研。一是对各林业局的管理费用支出构成进行调研。创造性借鉴省森工总局“核定人数、统一开支标准”的管理费用控制办法,结合各林业局的产业状况与产量规模、人口状况、天保经费补贴等因素,着力控制各企业间管理费用开支范围、开支标准以及开  相似文献   

10.
森林资源管理和森林采伐作业是两种不同性质单位的两种不同的职能。因此,应该把森林资源管理职能从森工企业中剥离出来,建立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按照《决定》对林业实行分类经营管理的要求,对森工企业实行“以局定居、以沟系管护和轮伐(抚育代)”的森林经营管理模式,有利于管护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11.
林区分工论与国有林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国有林区发展面临的形势与障碍,认为国有林区管理体制不顺是最突出的关键性问题。从新形势下对林业分类经营思想的再思考出发,认为仅仅从森林或林业的视角来研究和探求国有林区发展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要创新国有林区发展理念,按照林业分工论的理念和原则对国有林区管理职能进行分工,实现生态体系建设、经济体系建设和社会体系建设的专业化经营与管理。  相似文献   

12.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2003~2012年中国森林公园的供给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政府投资不足制约了森林公园的发展;森林公园供给的综合效率整体水平较低;技术效率相对较为平衡;产出的增长速度低于投入的增长速度,存在分工不明确、缺乏专业经营管理经验等问题。因此,森林公园应将生产组织多元化与政府干预相结合,从而提高森林公园的供给效率,促进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与森林生态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首先述评了国内外一些学者对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划分;其次,论述了林业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划分依据,具体包括森林生态状况、林业产业状况、林业制度、林业科技、林业人才素质、林业市场完善程度和社会贡献,并且提出了一些指标作为划分的标准;最后,根据上述指标的综合评价值和划分依据,将林业现代化划分为5个发展阶段,具体包括萌芽阶段、开始阶段、发展阶段、基本实现阶段和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4.
根据劳动力转移新经济学理论和家庭内部劳动力分工理论,基于2018年浙江省14个县(市)681户营林调查户样本数据,运用Tobit模型分析了非农就业对营林劳动力女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农就业对女性劳动力单位面积营林投工量和女性营林投工比例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非农就业对不同林种营林投入女性化有明显差异,对经济林农户家庭营林投工女性化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用材林农户家庭营林投工女性化作用不明显。提出完善农村劳动力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农村女性劳动力营林生产技能培训;发挥女性劳动力的营林生产优势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70年集体林权制度的变迁历程与内在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新中国70年来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文本及历史实践,运用产权和市场交易制度的演进理论作为理论工具对集体林权制度的源起、变迁历程及其内在逻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林权制度的形成和变迁大致经历了林权初始设置、集体林权的形成与发展、集体林权"分与统"的两难抉择、集体林权制度的基本确定与深化改革4个阶段,过程虽然曲折但总体是成功的。由于森林功能多样性及经营长周期性的特点,林权制度变迁选择与农地制度变迁不同的路径。改革的经验启示主要有:信念和认知的力量能够决定制度变迁的方向;政府主导、各界人士广泛参与是改革成功的基因;面临不确定性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式。在生态文明全面深化时期,解决林业问题,制度是重要的,改革是不可间断的事业。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甘肃省在"十一五"期间大力推行的"全膜双垄沟播"旱作农业技术为例,对甘肃省农业功能区的划分进行了拓展和展望。研究表明,该项农业关键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将会使甘肃省中部的11个干旱县由"就业和生活保障"功能区转变为"农产品供给"功能区,从而承担马铃薯种植、玉米制种等多项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首先,对"森林小镇"理论进行解读;其次,简单介绍广东省城镇的情况;接着,分析广东山区欠发达城镇存在产业类型单一、空间建设分散等问题;最后,提出"农林+新型产业"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发展路径,形成"微、生、小、环"的森林小镇空间发展路径,为大多数偏远山区城镇的特色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林产品需求的持续扩大,中国木材对外依赖程度不断增加。通过“禁毒替代”的方式在东南亚国家建立森林资源培育基地,可持续地发展境外森林资源,不失为解决中国木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阐述了我国目前境外“禁毒替代”的现状和发展模式,并对境外森林资源培育开发及其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构建和谐林区出发,重点论述了如何处理好森林公安与林业工作、森林公安与资源管护其他力量、森林公安与国有林场、森林公安的生存与发展、森林公安执法中"宽"与"严"、森林公安执法中打击与防范、森林公安与地方政府部门、森林公安民警学习与工作的八个关系;提出以处好八个关系促和谐,以增强六种意识强素质,以倡导六种作风求发展的观点,为构建和谐林区打好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结合中国南方集体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后的森林经营现状,对森林经营联合认证在其发展的有利条件、障碍及机遇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林权改革发展、林业合作社兴起以及联合认证花费较低、信息技术共享等为南方集体林区发展森林联合认证创造了有利条件;林农森林认证思想薄弱、农村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与资金以及林农分布较为分散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联合认证的发展。此外,在南方集体林区发展森林联合认证还有一系列的机遇,例如"三农政策""扶贫政策"等国家政策的保障,巨大的林产品出口量推动合作社林产品的认证以及社区林业与林区联合认证理念契合等。因此,针对其障碍,提出开展认证培训、增设认证试点、拓宽资金渠道及明确和统一高保护价值森林定义等相应的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