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高人民法院对"齐玉苓"案的<批复>引发了国内法学界的热烈讨论,部分学者评价该案是我国宪法司法化第一案.本文通过分析宪法司法化的含义及我国现状,建议我国应在宪法框架内实现"宪法司法化".  相似文献   

2.
类案裁判是目前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统一法律的适用、实现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而在类案裁判的实践中,出现了检索结果粗糙导致不能认定类案、检索结果存在差异而无法准确适用及各法院对类判适用的无序等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归结于类案选择的不一致及类案适用规则的空白。为了更大程度地发挥类案裁判对实现公平正义、提升司法效率的积极作用,必须要明确类案选择的标准,整合类案裁判的规则。  相似文献   

3.
对家庭暴力,从程序法方面来看,我国现行的法律缺乏针对家庭暴力案件的专门处理程序和证据规则,导致实践中家庭暴力受害者举证负担过重,难以完成对案件事实的证明责任。因此,应在家庭暴力民事诉讼中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并应将英美法系国家实行的“受虐妇女综合症”专家证词制度引入我国司法实践,为那些在特殊情况下“以暴抗暴”的家庭暴力受害者做正当防卫辩护。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司法官吏的法律教育,主要通过系统地讲读律例、研究律例成案、编刻司法文献和传授司法知识秘诀等形式展开的。并结合司法实践的具体要求,不断丰富完善教育读本的内容,以促进不同层面的司法吏员法律水平的提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人格尊严是使人成其为人的基础权利,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价值需要。我国法律法规对人格尊严权虽有所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人格尊严权遭受侵害寻求司法救济时,却遇到立案、取证等诸多司法难题。为切实保障人格尊严权获得司法救济,我国应单独设立侵犯人格尊严权案由和确立公民享有人格尊严权请求权制度,同时,应对人格尊严侵权的举证责任重新分配。  相似文献   

6.
"刘涌案"和"袁宝璟案"的审理凸显了法律的公平和正义等价值;两案审判的曲折过程反映的是我国司法工作没有得到实质意义上的独立,人们的法律信仰依然存在缺失.保障司法独立,强化人们的法律信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刘涌案”和“袁宝璟案”的审理凸显了法律的公平和正义等价值;两案审判的曲折过程反映的是我国司法工作没有得到实质意义上的独立,人们的法律信仰依然存在缺失。保障司法独立,强化人们的法律信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万紫 《企业家天地》2009,(4):176-177
在司法实践中,侦查程序一直备受重视。从某种层面上讲,真正决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命运的程序不是审判,而是侦查。然而,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犯罪嫌疑人因侦查机关的违法行为遭受侵害的现象却屡禁不止,笔者试图从保障犯罪嫌疑人权利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我国侦查制度中出现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建立法院对侦查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才是真正实现司法公正,建构一个使犯罪嫌疑人等利害关系人有效、平等对抗国家权力空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杨佳袭警案"和"周老虎案"是2008年中国轰动一时的两件大案.法律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权的意义就是为了更准确的查明案件的真相和尊重他们的权利,和司法体系相比,被告人是处于相对弱势的群体中,而当下法律体系存在的对被告人委托辩护权利的侵犯的事实,使众人对司法体系中的一些制度产生质疑.  相似文献   

10.
美国eBay案确立了法院发布禁令时应使用四因素测试法,地方法院就是否发布永久性禁令享有衡平裁量权.eBay案之后地方法院在审理专利侵权案件中判断四因素成立与否的关键是原告是否遭受了不可弥补之损害以及有无其他法律上适当救济方法.如果原告与被告在市场上构成直接竞争关系,法院则倾向于发布禁令.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院深入贯彻高检院工作部署,采取有力措施,依法查办涉农职务犯罪,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2007年以来,我院共查办涉农职务犯罪案件20件25人,其中贪污案8件8人,贿赂案4件4人,挪用公款案2件7人,渎职侵权案6件6人.  相似文献   

12.
商业秘密与国家秘密交错复杂,为了更好地为两者的立法、执法、司法等提供有利条件,本文将从两者的异同点、内容的划分及力拓案的定性等方面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文章试图结合德国著名判例"永恒情侣案",论述两个问题:一,德国基本法是否在私法中具有辐射效应。二,如果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德国基本法在多大程度上对私法具有辐射效力,即:在司法实践中德国基本法如何影响对私法的解释和运用。  相似文献   

14.
在国内外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刑事责任能力一直是争议较多的问题。以河南吕天喜案所引发的关于刑事责任能力的思考,介绍了古今中外关于刑事责任能力的定义,并阐述了笔者的观点以及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着司法程序"公正兼顾效率",以及"禁止法官拒绝裁判"的铁律,要求法官必须对法律漏洞进行填补。然而我国法官在司法中对法律漏洞的填补行为存在较大的阻碍,致使裁判效果不佳。基于法律漏洞填补的一系列现状,为了提高我国司法应有的公信力和至高无上的法律权威,为了得出正当性的裁判结果以及不断完善类案法律适用的准确性和统一性,法官填补法律漏洞的行为应当加以规范化。明确各方公权力的界限,适度增加法官的职权内容;健全法律漏洞的填补原则,让法官实现真正的裁量自由;完善法律漏洞的填补方法,让法官真正做到对法律漏洞的填补行为和更好地诠释司法为民。  相似文献   

16.
在南京相继发生的教授"换妻案"以及同性恋聚众淫乱案使得我国刑法上的聚众淫乱罪开始引起人们的大讨论。正确的判断和认定我国刑法中聚众淫乱罪的社会危害性,关乎到刑法的正义性与稳定性,同时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认为在当前社会条件下,聚众淫乱罪不应被废除,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必须限制适用。本文试从不同的角度对聚众淫乱罪进行"解剖"式分析,以期对此罪有更深入的认识和判断。  相似文献   

17.
民事法律漏洞的客观存在性,决定了法官在对案件审理和裁判时,要发挥自由裁量权,填补漏洞。道德作为民事法律的主要渊源和社会生活中的主要的规范,与民事法律所追求的正义和公正不谋而合,成为填补民事法律漏洞的重要方法。泸州遗赠案,是法官在司法实践中运用道德原则填补民事法律漏洞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胡祖文 《全国商情》2012,(15):92-94
"天价过路费案"终于尘埃落定,背后有平顶山中院尤其是河南高院试图彰显司法正义的雄心。该案经历翻供、中院全盘接受高院建议撤多名法官、中院启动再审和平顶山检察院撤诉、鲁山县法院开庭一审等热门环节。从岁首折腾到年终,留给我们的是偷逃368万余元的"天价"变成偷逃49万余元,"无期"变成"7年"的判决。同时还有司法正义的实现必须用看得见的方式实现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现行刑法没有对男性遭受性侵做出明文规定,检察机关对此类犯罪的,往往只能以其他罪名提起公诉或因无相应立法规制而作无罪处理。随着男性性侵案日益受到关注,社会各界开始把目光投向这片男性侵权保护的“真空地带”,纷纷呼吁对现行《刑法》进行完善,将男性被性侵害行为纳入“强奸”、“猥亵”罪的规制范畴。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信息化在给人类带来众多便利的同时,也对隐私权提出了挑战。社会信息化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也不再仅仅是保障公民基本人身权利问题,而是涉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许多方面。要享受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的文明而不付出或少付出隐私遭受侵犯的代价,应当赋予隐私权以更多的积极的权能,加强对隐私权的司法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