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1.坚持权力制衡原则,合理配置预算权。目前预算权的合理配置是我国完善预算制度的重中之重。可以考虑按照权力制衡原则,设置权责明晰、相互制衡、相互合作的预算管理机构体制。可以说,权力和责任明晰了,权力配置合理了,预算管理制度的其他问题便可迎刃而解。现代预算制度是在民主政治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中孕育、产生和发展的,具有法治性、政治性、公共性和民主性等基本特征,这使得预算权的配置涉及立法、行政和司法各大机构。因此,  相似文献   

2.
基于国家治理的视角,针对财政预算凭借的国家权力,在梳理与归纳"零权力说"、"单元权力说"和"双元权力说"的基础上,提出"政治权力、财产权力、行政权力和信用权力"这一政府预算分类管理的依据的"四元权力说"。政府预算及其对象具有公共性,政府预算是广义的公共财政预算,而狭义的公共财政预算则是政府预算体系之下的"一般预算"的又一称呼。  相似文献   

3.
论波普尔的开放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肃 《开放时代》2002,1(6):6-12
波普尔从批判理性主义和试错法出发,批评了乌托邦主义和完美主义的虚妄和危害,指出人们无法预测社会的长期发展规律,而应立足于逐步的社会改良工程。封闭社会是巫术的部落的禁忌的社会,而开放社会则是向批评和个人判断开放、提倡理性、反对盲从的社会。政治自由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不是奢望完美的好人统治,而是通过自由的批评限制政府权力,通过合理的权力制衡来防止坏人做坏事。  相似文献   

4.
现代预算体系确立的初期,控制取向是最为重要的治理原则,其核心在于完善各相关主体决策权力的相互分离与制衡机制。当前,我国预算决策过程中的制衡机制仅体现为财政部门内部的有限分离,这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需要实现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系统的流程再造,构建更具权威性的核心预算机构——预算管理局。  相似文献   

5.
1.重申古典预算原则的宗旨,突出监督制衡方的作用。各国政府预算管理原则大体经历过两个发展阶段:强调立法监督机构有效控制的古典预算慷则和以加强政府行政权为主要思想的现代预算原则。而现代预算原则代表了市场经济国家预算管理总体上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被认为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功能,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金融危机以前的30年中,美国和欧洲等发达经济体宏观调控政策中却基本看不到财政政策的身影。在回顾了财政政策从凯恩斯主义到反凯恩斯主义.再到非凯恩斯主义的转变后,本文概括了目前解释财政政策变化的主要观点:财政政策空间有限、财政支出重点转向结构性支出、宏观环境的好转、货币政策作为替代政策所取得的巨大进步、财政政策效果识别困难、财政政策时滞、财政政策的政治约束等,提出了理性预期框架下财政政策和财政制度对于信息公开的不同要求,认为是战争时代美国人对总统的英雄主义崇拜终结后,美国三权分立背景下公共选择思潮导致的财政制度化.表现为两党分别控制政府和国会框架下预算平衡的回归和预算权力的加大.从根本上消除了政府的宏观调控空间。  相似文献   

7.
论国会预算权力的实现机制:基于中美两国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会作为公众的代理机构,具有监督政府预算决策的权力。实践中从世界范围来看议会的这一权力正在弱化。美国国会拥有强大的预算决策监督权,除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外,国会预算决策监督权的运行机制对于保障国会权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人大预算权力属于最弱的等级,可适当借鉴美国经验,从修订《预算法》、加强组织建设、强化审批和提高透明度等方面着手改善我国人大运行机制,从而提升人大的预算地位。  相似文献   

8.
正"三位一体"新机制,是指在财权配置中,优化党委、政府和人大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各自职责,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提高政府治理能力。这一机制,主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一是优化党委、政府和人大间的预算权力关系。从当前我国预算权力配置状况来看,人大权力形式化、预算权力碎片化、权力与责任非对称  相似文献   

9.
侯鲜明 《经济与管理》2004,18(10):84-86
公司是现代企业制度中重要的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从法学角度分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有关公司组织机构之间权力分配与制衡的制度体系。中国公司法确立了分权与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模式,即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三个机关分别行使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该模式的确立,是由股权与法人财产权相分离的产权结构决定的,以公司治理的效率和公平为价值取向,借鉴了“三权分立”原则和西方国家公司治理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政府信息公开反向诉讼是保障申请人个人隐私及商业机密的必然要求,是防止公民滥用知情权的有效措施,是回避政治风险和防止经济利益寻租的重要手段,是政府信息公开利益平衡原则的重要体现。与一般类型的行政诉讼相比,政府信息公开反向诉讼的起诉条件在原告适格、被告适格与诉讼时机适当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1.
政府信息公开反向诉讼是保障申请人个人隐私及商业机密的必然要求,是防止公民滥用知情权的有效措施,是回避政治风险和防止经济利益寻租的重要手段,是政府信息公开利益平衡原则的重要体现.与一般类型的行政诉讼相比,政府信息公开反向诉讼的起诉条件在原告适格、被告适格与诉讼时机适当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2.
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与其他方面一样,进行决策时遵循宪法和有关法规,由承担有关责任的机构来履行其职责,从而实现对科学技术的决策和管理。美国于1787年制定出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宪法,该宪法体现出的基本原则是:有限的政府,分开的权力,核查与权衡并重,联邦制度,人民对政府的监控。根据宪法,美国的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部分,分别由国会、总统和法院行使,又互相制约。这就是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本文侧重介绍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与制定政策、拨款、选项、评价等工作有关的组织机构、程序方法、标准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现代市场经济建设中的政府规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每一种经济都是政治、经济的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政府是国家实现治理的权力机构 ,是配置、利用社会资源的重要现实力量 ,极大地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制定社会的正式制度 ,政府权力本身也应有相应的规制。行政权力缺乏规制 ,必将导致巨大的社会成本。需要通过宪法制度的完善 ,限定权力 ,制衡权力 ,监督权力。  相似文献   

14.
刘建华  王含 《当代经济》2022,39(2):11-18
特朗普执政时期发生的打压TikTok事件是美国限制中国高科技企业对美投资的缩影.本文从美国三权分立与制衡的政治制度结构对市场影响的视角予以解读.研究表明,在美国从战略竞争角度看待中国高科技企业对美投资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颁布打压行政令;美国国会在利益集团游说推动下通过举行相关听证会和立法向行政部门传递压力...  相似文献   

15.
加强权力运作中的制约和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权力制约机制和监督体系。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制衡、依法治权、党的领导的原则。加强权力运作中的制约,必须建立制约有效的权力运作机制、完善对权力运作过程的民主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6.
正1.透明预算是权力运行机制的公开规范。预算制定、执行和监督都是权力运行的体现。"2014预算法修正案"重申了一级政府一级预算的基本要求,并将上一级政府预算与下级政府预算之间的汇总关系相衔接。与以往不同,无论是本级人大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除有保密要求部分之外,都被要求于20日内向社会公开。各级部门预算、决算的公开时间及项目,也参照此标准。这仍然  相似文献   

17.
公共预算的本质属性是政治性,它体现了利益权威分配的政治过程。作为反映预算改革进程的一面镜子,《预算法》修订浸透着错综复杂的权力博弈和决策选择。从预算改革的政治学角度看,《预算法》修订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预算是"国家的钱袋子",而掌控这个钱袋子的权力,是政治权力的核心,因此《预算法》修订与政治过程紧密相连。作为分配利益的工具,预算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修改和完善《预算法》,但是政治改革是一个渐进调整的过程,在注重政治过程预算权力配置改革的同时,推进技术性项目改革是《预算法》完善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在治理范式下,预算活动不仅应实现从"官僚主义"向"后官僚主义"的转变,还应实现从"国家单独治理模式"向"国家-社会共同治理模式"转变。在具体预算权力的配置上,一应合理配置预算权力,除确保人大预算权力的真正行使、限制政府预算权力外,确认社会主体预算权,扩大公民参与预算的广度及深度,并在法律实施层面予以落实。二应加强预算权力的外在控制,破除预算信息垄断,定期公开财政信息,探索互联网时代预算公开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9.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与监督体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定性、定位于“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上,从而要求国资委强化出资人的商业性运作,淡化其行政管理色彩,同时也就决定了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与监督体系应当坚持“精减、高效”的原则、监管机构与商务运作机构分开的原则以及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三权分立的原则。应按上述原则构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管理体系、管理流程、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20.
作为实现经济社会成功转型和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切入点,积极推进和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实践命题.预算作为一种以有限财政资源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政治过程,其实质在于通过预算的权力控制实现政府对公民委托责任的制度安排.当前,我国预算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实现预算从政府管理功能向公民控制政府功能的根本转换,重点方向是实现预算权力结构的民主化和理性化.在历时性与共时性彼此交织、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相互叠加以及政党-国家体制等复杂的环境下,预算改革必须紧密结合当前经济转轨的阶段性要求、既有改革的经验路径以及改革过程的约束条件,寻求指导改革的实践路径和政策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