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巫修社 《时代经贸》2007,(6X):48-49
“合法性”究竟是不是民事诉讼证据的基本特性,诉讼法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本文立足于证据的基本含义、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和我国司法实践的具体情况,对此进行了认真检讨,并就证据合法性独立存在的价值给予了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判。  相似文献   

2.
高美艳 《经济师》2010,(4):85-85
在民事诉讼中,证据交换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民事审判实践中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文章从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现状分析入手,提出了在重构我国证据交换制度时应注意的几方面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3.
视听资料作为一种新型的诉讼证据种类,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优点,在民事诉讼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法释[2001]33号的出台和2007年10月《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颁布,对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正确理解和认定私录视听资料的合法性和与之相联系的隐私权保护的合理界限问题,将时中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完善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子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聊天记录、电子邮件、电子签名等以网络和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为载体的电子证据成为民事诉讼中大量出现的新兴证据。虽然201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诉法》将电子数据作为一种单独的证据类型予以肯定,但中国尚未确立电子证据的具体适用规则和认定规则,由于缺乏立法的指导,导致了法官在电子证据问题处理上的混乱。当前,从司法实践层面上探讨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的认证问题,规范电子证据的适用,建构中国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的认证规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多年来我国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研究侧重于刑事诉讼方面,但从近年各国的立法实践和司法实务来看,民事诉讼领域也存在非法证据,而对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二者在一些制度方面有相同之处,但其在非法取证手段,证据排除范围等许多方面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7.
王建明  朱凌 《江南论坛》2009,(12):28-30
我国民事诉讼法律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提供证据的责任,也就是俗话说的“谁主张,谁举证”。在民事诉讼代理过程中,最为重要,同时也是工作量最大的部分就是庭审之前准备证据的过程,包括证据的收集、筛选以及举证。在法治国家中,证据充分与否是取得诉讼胜利的关键,正所谓“打官司就是打证据”。  相似文献   

8.
对德美证据收集制度加以比较研究,可看出,在提供证据义务的范围和相关性标准方面,德国的制度要求比美国的严格。对于证据收集而言,把诉讼资源在当事人和法院之间的分配作为一种视角,更能看清楚德美两国证据收集制度的区别。在比较证据调查制度时,认为这种差异及原因更集中地表现在事实认定机制之中。  相似文献   

9.
本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电子证据及其证据规则.本部分通过界定电子证据的概念、特征的方式明确电子证据为何.第二部分:电子证据的相关法律规定.本部分通过介绍我国法律关于电子证据的规定,引出我国法律规定的不足.第三部分:电子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本部分通过案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我国法律规定的不足,并引出针对该不足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0.
11.
Summary. Theories of equilibrium selection in non-cooperative games, as well as the notion of risk dominance, depend heavily on the so-called linear tracing procedure. This is the first paper to give direct, simple proofs of the feasibility of the linear tracing procedure. The first proof utilizes a result that is related to Kakutani's fixed point theorem and that is an extension of Browder's fixed point theorem. The second proof shows that it is even possible to avoid the use of correspondences. Received: June 8, 1998; revised version: November 8, 1998  相似文献   

12.
韩增华 《经济研究导刊》2010,(23):300-300,F0003
公务员绩效评价机制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借助于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持,运用灵活的绩效评估方法动态评价技术,可以推动公务员绩效评价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3.
徐春立 《当代财经》2002,(11):71-74
以企业价值为核心的财务理论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财务理论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未来财务理论的发展方向。本文论述了以企业价值为核心的财务理论的形成过程,认为基本特征表现为四个方面: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理财活动的基本追求;现金流量和资本成本是企业价值理论的两个核心概念;企业价值估价的基本思路是对风险与收益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财务理论的基本学术问题是对各种财务决策比如投资决策、融资决策等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王妍 《经济研究导刊》2013,(14):268-270
随着社会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不断加剧,这对民事环境公益诉讼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此,但2012年新民诉法修改增加了环境公益诉讼的内容,但其中对诉讼主体只做出了泛泛的规定。逐步阐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含义,并通过现行立法和司法实践阐释实践中民事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的范围,分别从检察机关、公民、行政机关、其他组织4类主体进行深入理论探究,并对未来关于民事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做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相对于“以阶级斗争为纲”显然是伟大的进步。但是在近些年的实践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变成了简单的“GDP为中心”,或“以GDP增长为中心”.并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变成了“增长是硬道理”。从而导致我国在经济生活与经济运行中出现许多偏差和矛盾。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形成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需要揭示,但其形成原因更需研究。本文以江苏省所有县(市)为研究对象,以人均GDP为显示性指标,从业人员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等29个指标为解释性指标建立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指标体系,运用主成份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近3年的数据予以分析,发现: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经济发展地域分异明显,且其内在原因是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地域分布失衡;作用于经济发展内部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影响力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甚至其间相对重要性会出现交替;经济发展差异的地域分布很明显,但地域与经济发展并不存在着必然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Economics Letters》1986,22(4):333-335
A tax evasion experiment and an equivalent gambling experiment indicate that, contrary to the ‘standard’ model of evasion, tax evasion and gambling are quite different, although the standard model provides a good basis for analysis of evasion.  相似文献   

18.
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高校财政拨款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的高校财政拨款机制应该是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和统筹区域发展相结合公开性、公正性、有效性”三大原则,采用公式法原理设计的由一般拨款公式和专项拨款公式组成的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绩效拨款机制。  相似文献   

19.
We perform an experiment which provides a laboratory replica of some important features of the welfare state. In the experiment, all individuals in a group decide whether to make a costly effort, which produces a random (independent) outcome for each one of them. The group members then vote on whether to redistribute the resulting and commonly known total sum of earnings equally amongst themselves. This game has two equilibria, if played once. In one of them, all players make effort and there is little redistribution. In the other one, there is no effort and nothing to redistribute. A solution to the repeated game allows for redistribution and high effort, sustained by the threat to revert to the worst of these equilibria. Our results show that redistribution with high effort is not sustainable.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absence of redistribution is that rich agents do not act differently depending on whether the poor have worked hard or not. The equilibrium in which redistribution may be sustained by the threat of punishing the poor if they do not exert effort is not observed in the experiment. Thus, the explanation of the behavior of the subjects lies in Hobbes, not in Roussea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