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变革是土地督察制度建立的重要诱因,行政监督理论是土地督察制度运行的理论支撑,土地督察制度是建立在现实和理论可行性基础之上的。分析2008—201o@-土地督察数据,土地督察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土地行政权力的扩张,遏制了土地违法行为,规范了用地审批行为;保障了土地资源公共利益的实现,促进了耕地资源保护、中央土地政策落实、土地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土地督察制度同时也存在进一步改进和发展的空M,从土地督察实践上看,近期可以进行一定调整,进一步明确督察机构法定职责和工作目标;从土地督察理论上看,远期还可探索土地督察机构地位独立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村财务会计》2005,(3):19-19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李元最近透露,中国将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设立国家土地总督察,向地方派驻土地督察专员,以完善土地执法监察体制。  相似文献   

3.
国家土地督察制度自2006年7月13日正式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应该看到,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履职方法、手段尚不完善,法制建设也较滞后,还必须按照工作目标与职责要求,从理论、实践中探索有效的督察方法和手段,并纳入到国家法律法规制度中。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实施绩效评估理论分析框架和指标体系。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AHP),隶属度分析法和平衡记分卡法。研究结果:(1)以预期目标实现程度、组织运行及制度建设、土地督察制度实施效果和社会评价4个维度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实施绩效评估理论分析框架;(2)筛选42个评估指标构建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实施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结论:建立评估理论分析框架和指标体系是开展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实施绩效评估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5.
西方国家与中国土地利用规划比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系统比较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土地利用规划的内涵、体系、理论、方法和规划管理等方面的异同,对西方国家土地利用规划作了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6.
热议两年之久的土地督察制度于2006年底正式浮出水面。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6〕50号,以下简称《通知》),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开始正式推行,而伴随着土地督察制度的建立,国务院也在国土资源部下成立了一个新的机构——国家土地督察局,总督察由国土资源部部长兼任。  相似文献   

7.
土地督察对土地市场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督察对土地出让市场市场化的作用效果,为充分发挥土地督察制度效应,促进土地市场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混合OLS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督察对土地市场化具有显著作用,例行督察比专项督察的效果更优。(2)由于实行专项督察,2007年和2008年被督察区域土地出让市场的市场化程度提高了5.71%;2008年由于实行了土地例行督察,被督察区域比未实行督察时期提高了17.39%。(3)土地督察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土地市场的发展,但是在强度和广度上还存在差别。今后还需结合土地市场的建设,借提高土地市场化程度的同时完善健全土地督察制度,使土地督察制度更充分地发挥制度效用,进一步促进土地市场化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借鉴部分国家和地区空间利用法律制度的设计模式,讨论中国分层建设用地使用权构建的关键问题。研究方法:文献查阅法,理论研究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的立体化,导致了一些国家土地权利观念和土地立法模式的转变;中国也面临着土地空间利用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的挑战。研究结论:中国在土地空间制度立法、分层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空间范围、相邻权利人权利的限制与扩张等问题上可以借鉴美国、德国、日本、台湾等地空间利用法制设计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2006年建立土地督察制度以来,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中尚未涉及听证程序。这种现象导致土地督察机构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土地督察决策在执行上重重受阻,地方人民政府及行政相对人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等问题和不足。解决这些问题,弥补这些不足的路径是引入听证程序。听证程序的引入可制约土地督察机构的权力膨胀,提高督查效率,保障相对者权益。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土地督察制度建设进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运用政策分析框架剖析国家土地督察制度体系合理性,并借此为土地督察制度的优化和完善提供有效的指引和技术手段。研究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家土地督察制度进行计量和分析。研究结果:现行土地督察制度存在内部结构失衡,与核心业务和工作机制相关的制度条款不足,土地督察在配合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和土地管理中的作用有待加强。研究结论:适度降低内部管理制度工具使用频率,加大相关政策实施力度,健全和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体系,对已有业务加以适度整合并考虑与其他制度的连续性与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主要问题是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各成体系,以各级行政区为单位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没有很好的整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僵化的控制指标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同时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相脱节,难以有效地控制城市用地规模.因此,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发展方向应是整合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将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融为一体;重视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乡村土地利用规划等控制性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相似文献   

12.
浅析城市经营理念下的城市规划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和城市的发展,在编制城市规划过程中引入"经济学"、"经营"的思想与理念已日显其迫切与必要.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将市场经济的理念导入到城市的发展、建设、管理中来,创造性地提出"城市经营"的理念.各级政府在进行城市规划管理的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考虑到人的发展和需要,促进城市的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土地储备是一种新的城市土地管理制度,是城市土地管理制度的创新.通过对我国现有的城市土地储备模式从土地储备机构设置、土地储备资金运作方式、储备土地来源、储备土地的出让方式、土地市场的调控方式及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模式的异同,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土地储备模式,对于加速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拓展与完善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一轮规划即将全面展开的时候,对我国土地规划工作所取得的成就进行简要的概括,分析了现行体系中存在着规划种类太多、分工不明确、缺乏时间性规划、与产业布局规划缺乏衔接、缺乏对城乡一体化的统筹考虑、与城市规划的关系脱节等缺陷与不足,最后通过探讨研究,分别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考察城镇国有土地制度如何影响微观城镇用地主体的土地投资行为,进而影响城镇经济发展。研究方法:基于一个发展的两时期投资决策模型进行理论探究。研究结果:(1)具有“稳定性制度预期”的城镇国有土地制度能吸引微观城镇用地主体的土地投资,进而促进城镇经济发展;(2)在不完全市场条件下,随着城镇后工业经济的发展,残缺的城镇国有土地制度将导致微观城镇用地主体对其土地投资的“后悔效应”, 进而对城镇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研究结论:以城镇国有土地市场化改革为指向,完善中国城镇国有土地制度对吸引城镇土地投资存在直接且积极的心理预期影响,也将有利于促进城镇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矛盾与协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侧重点不同 ,但二者都是以土地作为主要规划对象 ,其核心内容都是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其根本目标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主管部门、目的内容、用地分类标准、规划期限等方面的不一致 ,两大规划之间存在着脱节甚至冲突等矛盾现象 ,为协调两大规划 ,应做好协调规划编制、统一规划审批、完善规划内容、提高规划权威、统一技术规范、完善规划体系和相关法律体系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运用规划手段不断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目的是针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供需矛盾日趋尖锐的状况 ,探讨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的城市规划方法 ;研究方法是综合分析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使用效率的影响因素 ;研究结论是提出综合运用规划手段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整合规划和国土分类标准,促进规划和国土数据融合;根据管理需求细分用地类型,支撑精细化管理。研究方法:采用实地调研、需求分析、对照转换、征求意见、实践验证等研究方法,对整合原则、分类标准异同点、对应关系、地类细分及编码等关键环节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制定了一套深圳市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地类及其与规划和国土分类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结论:深圳市2011年调查实践表明,采用工作地类进行调查,不但可以通过一次调查获取两套适用于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用地审批、执法监察等精细化管理的数据,而且在数据获取源头为规划和国土数据的无缝融合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基于国家行业规程对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因子及土地定级技术路线进行再认识,并提出一种兼顾城市规划影响的城镇土地定级技术途径。研究方法: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建立地价潜力模型,揭示城市规划对土地质量的综合影响,基于模型测算结果提炼成城市规划因素因子,纳入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因子体系后参与多因素综合评价确定土地级别。研究结果:城市规划通过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综合部署各项城市建设对土地价值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产生了重要影响;兼顾城市规划因素的土地定级技术路线不仅能克服传统土地定级的局限,而且对现有国家规程的技术框架进行了扩展。研究结论:武汉市商业用地定级的实证研究结果验证了技术路线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