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五个征象显示你所在的行业何时将被返生现象(dematurity)彻底改造。许多高管在思考本企业可能面临的威胁时担心颠覆式创新。他们时刻关注借助新技术抢夺现有客户的竞争对手;他们知道,扮演颠覆者胜过扮演被颠覆者,但颠覆常常被人误解。事实上,正如《纽约客》杂志撰稿人吉尔·莱珀尔(Jill Lepore)在《颠覆创新机器》(The Disruption Machine)一文中指出,许多有名案例的颠覆性不如所描绘的那么强。大多数行业遇到的颠覆创新通常不是源自某一处的突然变化,而是一系列  相似文献   

2.
突破性创新永远是颠覆性的,它往往出现在不同观点和古怪联系相互碰撞的"边缘"。它不是主流,不是那些存在于大多数公司办公场所里的同质性思维。那么,作为相对不活跃的"企业界"的一部分,卓越的公司是怎样抓住伟大创新的呢?创新研究专家会告诉你,它来自协同。他们理解协同如何起作用,也积极地培养协同。他们很多人一直都在培养第3选择。相反,平庸的公司  相似文献   

3.
模式的魅惑     
杨度 《中国纺织》2010,(3):88-89
在这个什么都倡导创新的年代,最卓越的创新是什么? 那绝对是商业模式创新。 模式创新不是在机器零件上的敲敲打打,不是广告版面上的花里胡哨,也不是产品开发多卖几块,更不是管理节约一点成本。  相似文献   

4.
千秋大业在用人,国以人兴,政以才治。看国有企业,正如小平同志指出:“我们不是没有人才,问题是能不能把他们组织和使用起来,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发挥他们的特长。”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办好企业的基础。可以说:每个人都离不开被人用,只不过是用的次数多少和用处大小。在我们的身边,没有没用的人,关键是看你把他用在什么地方,怎么用的问题。为此,在欲用人时最好能大度思维,创新组合,不拘一格。例:  相似文献   

5.
《现代班组》2015,(2):31
辽宁辽阳石油钢管制造有限公司一分厂焊管一班是公司上下公认的技术型生产班组,他们锐意进取,勇攀高峰,近年来通过岗位创新、自主创新,涌现出了一批有创意、敢创新、会创造、能创效的"小小发明家"。焊管一班秉承创新精神,在接板、成型、自动焊等几个关键岗位都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员工担纲领衔,他们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在生产中起到了生  相似文献   

6.
一、充分认识企业经营的生命在于创新江泽民总书记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企业来说 ,创新就是企业经营的生命。所谓“创新者生 ,墨守成业者死”。企业经营者只有不断地在管理上创新 ,产品上创新 ,技术上创新 ,企业形象上创新 ,才能确保企业历久不衰。如果企业一旦停止了创新 ,停止了进取 ,哪怕只是在原地踏步 ,其实也是后退 ,因为其它企业在前进、在创新、在发展 ,你的产品会过时 ,技术会落后 ,最终会被时代所淘汰。所以一个精明的企业家总是把他们的智慧凝结于创新上 ,他们总是立足于商战的制高…  相似文献   

7.
在囯网张家口供电公司,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职工创新工作室——融智职工创新工作室。通常,职工创新工作室是以创新能力强的劳模、高技能人才、技术领军人物为带头人并用他们的名字来命名的,而融智并非如此;通常,职工创新工作室往往专注于某一专业或领域,而融智不是这样;通常,  相似文献   

8.
创纪录机器     
《汽车与社会》2012,(19):82-87
这不是一辆普通意义上的改装车,它甚至不是一辆普通的赛车——它为速度而生,为纪录而生。尽管只是小试牛刀,但它已经显现出它的骇人实力。  相似文献   

9.
3月26日,2009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表彰大会及论坛在京召开。此次创新人物评选活动共评选出创新人物20位。在论坛中,各位创新人物畅所欲言,碰撞各自的创新智慧。本刊在此撷取论坛精华,从中领略他们的思想、智慧及其对行业的前瞻、对国际化的视野,对风险的担当,最重要的是领略他们勇于创新的信念、品质和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严学锋 《董事会》2012,(3):34-35
在很多事情上,如果他们能够对很多身边的人好过对自己,他会更容易获得成功。当然,是很多而不是全部,毕竟人不是圣人。如罘先人后己是不求回报的,他会更加成功  相似文献   

11.
国网淄博供电公司“善小”劳模创新工作室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一个群体攻坚冲锋的阵地。他们既各自为战,又相互协同,用群体的智慧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创出了一项又一项成果。几年来,工作室有1项成果成为国家标准。3项成果获国际大奖,100多项成果推广应用,拥有国家专利28项,多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等,是国家电网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有一种印象,似乎科技创新只有科学技术人员才能够参与。实际上,高级技工,特别是具有长期经验、在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工,是十分重要的。也许他们(基层工人)的一个小窍门、一个小建议就可以产生很多经济效益,因为他们是紧贴在实践上的,他们的一些创新是和企业的流程、企业的组织形式结合在一起的。政府和企业要共同努力,鼓励生产一线工人参与到以企业为主的创新过程中来,建设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13.
在湖南省机械行业技术创新会上,湖南省主管工业的副省长郑茂清发表讲话,对机械工业技术创新需要正确处理的五大关系作了深入浅出的论述,与会代表广泛赞同。一、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前提和保障。现实的生产力不是自然奔流的“水”,而是一定的制度框架的管道里流动的“水”。制度框架是制约技术创新这一现实生产力“水流”大小的“管道”和“阀门”。在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领域,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例证:同一个地区的两三家企业,生产着同一类型的产品,但由于他们的企业制度、营运机制不同,技术创新的能量和企…  相似文献   

14.
在大多数情况下,创新并不是在商业上需要时才临时发生的,它应该是一种氛围、一种习惯,只有这样,当商业上需要时,创新才最有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15.
前些天,又有几个朋友和我讨论精益管理的问题。他们公司已经推行几年了,刚开始还是大有起色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越来越觉得精益好像还是不能解决一些它本应能解决的问题……详细了解后,我发现,这本身不是精益的错,或者说不是精益不管用。十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解决企业发展战略问题好像不是精益的强项,但是在解决运营层面的企业绩效提升方面,精益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相似文献   

16.
在石油石化企业,工作在一线的员工占绝大多数。眼下,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人对自己的职业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如果有充分的选择机会,他们还是要离开一线进入管理岗位。他们这样做.更多的不是出自对自己素质的衡量,而是对职业的不满意,使他们失去了对工作的自豪感和尊严感。  相似文献   

17.
爱发飙的老板似乎正悄悄地从工作场所消失。管理者之间的新共识是,发飙会让人们恐慌,把他们赶走而不是激励他们。并有损于他们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纺织》2006,(1):38-43
2005年中国纺织行业的产业升级日益突出创新的主题,中国纺织人也在围绕创新展现着内涵与成熟。他们现实,更怀梦想;他们精明,更懂责任;他们谨慎,理会有远见;他们坚持,更知开拓。他们以创新和责任并重的企业价值观和战略,体现着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精神![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胡泳 《IT经理世界》2011,(17):36-36
在CEO们最风光的时刻,他们被捧成耀眼的明星。企业不过是其个性的投射。财经媒体鼓吹的不是花旗集团的优异管理,而是桑福德·威尔的神奇领导力;描绘的不是甲骨文公司的一流数据库技术,而是拉里·埃里森制造的风头与噱头。  相似文献   

20.
在沃尔沃人的理念中,他们向客户卖的不是卡车,而是赚钱的整体解决方案。“全动感”服务不是单纯的售后服务,不是一种附加竞争砝码,而是卖给客户的整体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做好。若沃尔沃卡车坏了,不论因为什么原因坏了,沃尔沃人都会觉得这是自己的失败。为了保障客户的利益,他们非常注重培养客户良好的用车理念,反复提醒客户注意保养。“全动感”服务以保障客户实现较大的收益为己任,在服务体系上花费了大量心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