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泛珠"十年,是该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十年,更是交通大发展的十年,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升级,尤以高速公路和高铁的建设令人振奋。东西南北路网贯通十年间,国家重点支持的"五纵七横"高速公路主干线在"泛珠"区域内全部完工,武广、厦深高铁顺利通车,南广、贵广高铁开通在即,将改写珠三角到北部湾、黔  相似文献   

2.
最近,福建省进一步制定和明确了到“十五”末期基本建成全省“一纵两横”高速公路。“一纵”是指:同江至三亚国道主干线福建段福鼎~诏安高速公路;“两横”是指:北京至福州国道主干线福建段邵武一福州高速公路和漳州~龙岩~长汀(赣闽省界)高速公路。“一纵两横”高速公路的里程总长约1300公里,计划在2005年全部建成。其中,2002年完成“一纵”的建设,2003年完成漳龙段的建设,2005年完成三明~福州段、邵武~三明段、龙岩~长汀段的建  相似文献   

3.
正十年来,广东大力倡导、推动泛珠合作,从珠三角的内部合作发展,到粤港澳跨境区域合作,再到泛珠跨省市区合作,泛珠合作不断深化和推进。广东发起全力推动十年来,广东大力推进跨界基础设施联通,畅通与周边省区的人流、物流联系,拓展发展腹地;推进经济贸易和产业紧密合作,增强珠三角在泛珠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跨省区合作,实现周边省区与粤东西  相似文献   

4.
第十届泛珠大会,继往开来.今年10月13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9+2”各方行政首长在广州签署《泛珠三角区域深化合作共同宣言(2015年~2025年)》,作为指导未来十年新一轮泛珠合作的纲领性文件,《宣言》首次提出争取将泛珠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 先行先试 深化合作 《宣言》指出,泛珠区域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的重点区域,面向未来深化合作符合国家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5.
十年来,广东大力倡导、推动泛珠合作,从珠三角的内部合作发展,到粤港澳跨境区域合作,再到泛珠跨省市区合作,泛珠合作不断深化和推进. 广东发起 全力推动 十年来,广东大力推进跨界基础设施联通,畅通与周边省区的人流、物流联系,拓展发展腹地;推进经济贸易和产业紧密合作,增强珠三角在泛珠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跨省区合作,实现周边省区与粤东西北地区的互动发展,促进了区域发展协调;推进统一市场建设,创造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推动了区域经济—体化发展;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多层次的区域合作,拓展了战略发展空间;推进环境保护合作,加强跨省域生态协调与共同治理,推动了广东以及泛珠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将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2010年,“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将基本建成,到2020年,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45万公里,其中高等级、次高级路面占公路总里程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7.
由于黄河天堑的阻隔,历史上的东西部大通道不从宁夏经过,交通被边缘化,阻碍了宁夏向东发展的步伐,拖住了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后腿。近10年来,宁夏投入184亿元,建成1000公里高速公路,国家高速公路网宁夏境内段基本建成,完善的“三纵六横”路网结构,实现了所有县(市)1小时上高速公路、所有乡镇通油路(全国仅10个省市)、所有行政村通公路(全国仅5个省市)“三大目标”。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中国高铁发展迅猛,至2015年底,全国高铁运营里程超1.9万公里,高铁总体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高铁部分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2008年8月1日,中国首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开通运营.2009年12月26日,武广客运专线开通运营,成为世界上首条运营速度最快、里程超过1000公里的高速铁路.2012年12月26日,京广高铁全线开通运营,世界最长高铁诞生.目前,我国"四纵四横"高铁主骨架基本建成,未完工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四纵四横"高铁网逐步全面贯通成网.  相似文献   

9.
县(区)以下水利主管部门组织建设的工程多以小型为主,工程质量管理常常不被重视,参与建设的各方资质较低或根本无资质,而全面质量管理包括纵、横两个方面,“纵”即自始至终,“横”即全面覆盖,不能因小而不为.县(区)级水利部门因处特殊位置,兼有监督、设计、施工等多种职能,需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适合自身情况的质量保证体系.  相似文献   

10.
张彦林 《城市建设》2010,(6):394-394
我国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往往不被重视,参与建设的各方资质较低或根本无资质。而全面质量管理包括纵、横两个方面,“纵”即自始至终。“横”即全面覆盖,不能因小而不为。本文针对小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探讨了加强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诸多方面,以期提高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1.
伴随深圳快速崛起和国内全面开放,广州近些年有些窘迫。广州必须抓住国家实施“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广东自贸区设立和珠三角区域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契机,以更加开放融合的心态,率先改革创新,大力发展国际航运经济、泛珠总部经济、生产性服务经济、智能制造经济和互联网跨境商贸经济,重拾发展升势,保住国内第三城地位。  相似文献   

12.
拥抱“高铁时代” 铁路投资“大跃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国宏 《资本市场》2009,(12):28-38
我国幅员辽阔、内陆深广、人口众多,突破交通运力“瓶颈”的政策举措正催生潜力巨大的铁路产业链。在高铁建设热潮中,我国已形成了中央、地方政府、企业多方联手加大投资的格局。“四纵四横”高铁干线建设正全面启动,地铁、城轨抢建浪潮席卷全国,空前的投资活力推动高铁产业各环节突飞猛进。同时,在崇尚“低碳经济”的国际背景下,我国高铁技术的国际输出正拉开序幕。数以万亿计的资金将投入到整个高铁产业链中,我国迎来高铁建设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以来,中国高铁建设迅猛发展,高铁网络经历了从局部分散的小网络到全国联网的过程.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高铁建设已成为国家战略层面推进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因此,研究高铁网络的发展演化十分必要.本文采用复杂网络分析的方法,通过构建以地级市为基本节点的空间高铁网络,对高铁网络进行相关属性分析,研究发现高铁网络属于稀疏网络,不具备小世界性,节点的度数普遍较低,处于节点末端的城市通达性不高,节点间捷径较少,平均距离较大等.  相似文献   

14.
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16年间,以道桥为主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浪潮一浪高过一浪,重大项目连续上马、竣工和交付使用。厦门市境内的公路网络已同全省“二纵三横”(即324国道、205省道、319国道、316国道、省道三郊线)公路网及在建的高速公路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增强了与周边地区的联系通道。  相似文献   

15.
李建辉 《大陆桥视野》2012,(10):43-43,45
县(区)以下水利主管部门组织建设的工程多以小型为主,工程质量管理常常不被重视,参与建设的各方资质较低或根本无资质,而全面质量管理包括纵、横两个方面,“纵”即自始至终,“横”即全面覆盖,不能因小而不为。县(区)级水利部门因处特殊位置,兼有监督、设计、施工等多种职能,需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适合自身情况的质量保证体系。  相似文献   

16.
县(区)以下水利主管部门组织建设的工程多以小型为主,工程质量管理常常不被重视,参与建设的各方资质较低或根本无资质。而全面质量管理包括纵、横两个方面,“纵”即自始至终,“横”即全面覆盖,不能因小而不为。县(区)级水利部门因处特殊位置,兼有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多种职能,需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适合自身情况的质量保证体系。  相似文献   

17.
浅谈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质量管理包括纵、横两个方面,“纵”即自始至终,“横”即全面覆盖,不能因小而不为。基层水管单位因处特殊位置,兼有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多种职能,需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适合自身情况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相似文献   

18.
展望福建新一轮创业,福建铁路的建设议程,应当是以“一纵一横”为重点。若能把“一纵一横”铁路建设起来,承南启北,进、出省将有六个通道。铁路成网,四通八达,将为福建经济建设提供充足的运输保证,具有重大意义。 一、“一纵”铁路 1998年中央已明确提出,要修建沿海铁路大干线的规划。即北起大连,经烟台、青岛、连云港、盐  相似文献   

19.
《江南论坛》2013,(2):F0003-F0003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地处长三角地区核心腹地,距“上海经济圈”、“杭州湾经济圈”和“太湖经济圈”均在100公里以内,区位优越,交通便捷。高速公路及跨海大桥在秀洲区形成的“三横三纵三桥”及“四空四港”构成的海空联运运输网络,让秀洲与世界快速联通。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公路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交通量的日益增加,我国公路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朱总理在“十五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交通建设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扩大网络,优化结构,完善系统,推进改革,建立健全畅通、安全、便携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加快以“五纵七横”为重点的公路过道主体网建设,全面贯通“三纵两横”。起步建设西部公路的八条新通道,完善路网结构,提高路网通达深度。2000年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公路2.5万公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