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树 《农家之友》2014,(8):40-42
<正>1父亲去世三年后,屠叔来到了我家。同父亲相比,屠叔平凡得实在是乏善可陈。可是,50岁的母亲需要一个老伴儿,而一个50岁的老人对另一半的要求也务实本真很多——只要人好就行。而屠叔具备这个最基本的条件,屠叔是远近闻名的好人,具体地说,屠叔是一个老实人。和我母亲第一次见面那天,屠叔很难堪。  相似文献   

2.
林子的故事     
1973年,我母亲30岁,是一所中学的音乐老师;1973年,我父亲32岁,是林场的一名机关干部;1973年,我7岁,是一个天真无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孩子。那年6月份的一天傍晚,在我和父亲等待着母亲准时回家的时候,一位邻居女孩急匆匆地跑来告诉我们:“刘老师被打了。”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我是身患残疾的农村青年,今年19岁。父亲去世得早,家中只有母亲和10岁的弟弟。前年,母亲得了精神分裂病,时好时坏。母亲一发病就到处乱跑,还拿着刀子、棍子追打弟弟,好几次要不是好心的乡亲相救,弟弟就会被母亲打死。我每天要出去挣钱养家,照顾不上弟弟,很是苦恼。乡亲们劝我把弟弟送给别人。请问,象我这种情况,可以将弟弟送人收养吗?(读者:张灵)张灵同志:我国的《收养法》对收养人、送养人,被收养人都有一定的要求,而且要收养人和送养人双方自愿、有成立收养的合意,收养关系才能依法成立。根据《收养法》的规…  相似文献   

4.
增加抚养费     
《致富之友》2005,(3):61-61
案情简介:我父母在我5岁时就离婚了,我随母亲,父亲每月给我100元抚养费。现在我13岁,读初中了,学费很高,母亲又下岗了,我们生活十分困难。父亲开公司,已经有好几栋别墅了。请问我可以要求父亲增加抚养费吗?如果他拒绝,我们该怎么办?谢谢!  相似文献   

5.
母亲(散文)张维华1993年12月,我在二十多年半脱产农经员的坎坷道路上转了干。欣喜之余,我感激党和政府,同时我想到了母亲。母亲65岁了,她从小失去父亲,在艰难奔波中长大。出嫁,生我,养我,在我刚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的父亲又因赌博犯罪被判刑坐牢,一...  相似文献   

6.
我从村小学转到镇小学读五年级的时候,一度因为成绩差成为老师头疼的孩子。有一次期中考试后,班主任让我把母亲叫去,我不得已转告给了母亲。本以为母亲回家后,准是一顿劈头盖脸的痛骂,哪知道母亲兴冲冲地跟我说,班主任说我其实很聪明,只是没把精力用在学习上,如果我学习上专注些,肯定能成为成绩优异的孩子,希望家长多些关注,多些陪同。  相似文献   

7.
母亲一辈子就生了我与哥哥兄弟俩,按理说,娘疼幺儿,可她疼的偏偏是哥哥。我的惟一特权就是每年春节跟着爸爸回老家。哥哥大我1岁。他两岁时患了一场  相似文献   

8.
我出生在广西某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从我懂事的时候起,就没有见过父亲。母亲告诉我,父亲到很远的地方赚钱去了。打从那时候开始,我每天都渴望父亲回家。上小学一年级那年,在一次跟同学争吵中,我得知我的父亲正在监狱里服刑。我哭着跑回家问母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母亲怔愣了很久,然后对我说,小芳,这是真的,在你出生不久,你父亲因贩卖毒品被判无期徒刑,妈妈怕你伤心,所以一直没有告诉你真情,  相似文献   

9.
20世纪的最后一年——2000年6月11日(农历五月初十)10点10分,我的母亲在家乡溘然长逝。享年82岁。母亲去世一年来,老人家的形象不时出现在我的眼前。每每想到母亲,我心里阵阵凄楚,眼里充满雾雨。我10岁那年,正是国家最困难的时候,家家户户断粮断炊,靠树叶、野菜充饥。后来国家发给每人每天1两救济粮,我们全家熬一锅稀饭,里面放上野菜。每次吃饭母亲都将剩在碗底做少的黄豆糁儿给我,  相似文献   

10.
米缸的变迁     
正有一段童年的记忆,总在我的脑海中抹去不了。当年,我六七岁,生产队里正在稻床上分山芋。母亲将分到的两稻箩山芋准备挑回家,我却挡住了母亲的去路,哭着喊着":姆妈!我不要山芋,我不要山芋!我要稻子!"社员们都停了下来,静静地听着我的哭喊,母亲生气地放下肩上的担子,用手轻轻地打了我一巴掌,接着,抱着我就哭了起来。  相似文献   

11.
大年初六的早上,我又背起包准备上路了。母亲站在路口,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嗫嚅着嘴唇。半晌,她用颤抖的声音问:“孩子,啥时再回家?“母亲这句问话我听了许多次了, 却一下子不知如何回答。  相似文献   

12.
母亲七十寿辰,我带着孩子回乡下老家。吃饭时,白苍苍的母亲用指头粘起桌上的饭粒放进早已掉了牙的里,我的小女儿洋洋说:“奶奶好不讲卫生”。我的心一发酸,几乎掉出泪来……母亲善良、勤劳、节俭,从旧社会讨饭过来,她用野、树皮和全部心血把我们兄弟几个拉扯大,这些事,我孩子们哪会知道。我六岁那年,家乡的人们在饥饿线上挣扎。刚入夏,地里的野菜挖光了。弟弟病倒在床上,全身肿得发亮。亲坐在灶前,望着空空的灶台发呆。母亲呆了半天站起对我说,“孩子,跟我去屋后剥点吧。”听说去剥枇杷树,跟着母亲攀上崖坎,母亲双膝跪在岩石上,用旧菜刀伸树…  相似文献   

13.
苦涩的相亲     
29岁那年,我离婚了。顷刻之间,我成了一个落魄的孤家寡人。痛苦在吞噬我的时候,母亲也因此憔悴苍老了许多,因为我是家里的独子。身处各种交际圈,我极力掩藏着无尽的失落。可是总还得要娶妻结婚呀。  相似文献   

14.
我想有个家     
“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这首歌是唱出了那些没妈的孩子的心声。是啊,没妈的孩子的确很孤独,像根草。但这根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我就像那根草。我原本有一个很温暖,很美满的家庭,虽然父母不常在家,但是我一样可以得到他们的关爱。然而,自打母亲又生育妹妹之后,我的家就得不到片刻安宁,父母经常吵架,有时候甚至还动手打起来,我和妹妹就在这种家庭“战火”中度过的。1999年初,父母亲在一次打闹后,走向了法庭。离婚是母亲提出来的。那时,父亲在外地工作,法院在受理后,通知父亲回乡,但父亲拒绝回来,因为,父亲不同意离婚。母亲就跑到父亲单位亲自将父亲“逮”了回来。记得那天是6月12日,父母亲走上了法庭,母亲说要我和父亲一块去法庭听最后的判决。那天早上,我请了假等着和父亲一块出门,父亲却说什么也不肯让我去,还生气地说:“如果你去,那我就不去了。”那一刻,我哭了……父亲和母亲就这样离婚了。我和妹妹也被法院分别判给了父亲和母亲。从此,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母亲和妹妹,只身一人随父亲到外地读书。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才慢慢地接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树     
我的父亲喜欢侍弄花草,这我们从小就知道,却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他喜欢上了种树。据母亲告诉我,那还是我七岁的时候,有一次吃李子,将李子核扔在了门前的小花池里,来年春天。眼尖的父亲看到了一棵与众不同的小苗,再长大些.才发现是棵李子树。于是父亲非常的高兴,抱着我夸我从小就知道种树,是个好孩子.从那时开始,他每年都要在房前屋后载几棵树。  相似文献   

16.
将心比心     
母亲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年轻妇女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进去后才松开手。当母亲向她道谢时,那位妇女对母亲说:“我的  相似文献   

17.
我的母亲,是农村会计队伍中的普通一员。同时,她又是一位勤劳、俭朴、聪慧、善良的女性。母亲读书不多,刚读初中就遇上了“多事之秋”,论天资母亲考高中上大学是没有问题的。然而,“文革”耽误了她。母亲不示弱,要胜任会计,便虚心向别人请教,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终于获得了会计员证书。一次县里组织农村会计培训,学习内容有《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等学科,在短时间内要学完厚厚的这几大本书,对于一个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村妇女来说是难上加难了。我也为母亲捏着一把汗。然而,母亲没有打退堂鼓。她认为这是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18.
“骗”母记     
每次回家,总要给母亲带一些她爱吃的东西。当我盘腿坐在热乎乎的炕头上,与母亲一起吃饭的时候,总要一次次挡住她往我碗里夹菜的手,以不想吃、不爱吃等理由"骗"她,免得她把好吃的都留给我。这个"骗"还是从母亲那里学来的。  相似文献   

19.
今年的黑龙江,虽然还是零下二十几度,寒冷依旧,却没有往年的银装素裹。大年初一,我在母亲陪伴下,走访了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肇州镇万宝村铁岭刘屯。母亲上山下乡期间曾经在这里劳动过,1979年离乡返城,32年来,一次也没回来过。因着我的这次回乡调研,母亲也得以故地重游。  相似文献   

20.
母亲的往事     
每当我用湿润的眼睛,望着母亲那瘦弱的身躯和星星点点的白发,她老人家的片片往事,就会一幕幕地浮现在我的眼前,仿佛一支支如山如海的歌,融进我生命的乐章。 母亲的往事是艰难的,又是坚强的。母亲出生时家境十分贫寒,刚会走路就随外婆讨荒要饭。九岁时便独自到富人家帮工打杂,每天换取四两麦子度日月。就在那年夏季的一个中午,疲惫不堪的母亲从田里回到家,盛了一碗滚烫的稀粥,想端到屋后的树荫下凉透再吃,哪知途中被一块小石头拌了一下,身子一斜,稀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