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消费过程,实际上是个心理过程。要成功地传递广告信息,首先必须使广告内容能刺激消费者的视觉,这就是所谓的"攻眼"。而引起注意只是广告成功的手段,完成"攻眼"及"攻心"的过程才能打动消费者。广告又是一门说服艺术,在了解消费者购买动机形成的心理过程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广告说服——"攻心"。一、攻眼——引起受众注意如何使消费者注意广告?捉住其"眼睛"和"耳朵"是广告的第一步。引起注意是广告成功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正> 本刊去年11期"脆香烧风味浓"的报道,使得许多下岗职工、待业青年、小本经营者纷纷前去学习。不过,一些没去的读者,也难免提出种种疑问:全国各地都有烧烤,他这家怎么就能那么特殊,比别家出奇呢?对此,本刊发表两封读者来信,作一种反馈来回答。安徽阜南县城关镇宫先生今年4月18日来信说:开始从贵刊看到报道后,很动心。但由于这些年上了不少虚假广告的当,亏了不少本,劳心费力,得不偿失,所以根本不敢相信那些广告了。但看到说有独特配方,投资很少,回报率高,风险小,  相似文献   

3.
<正>企业软文广告难写吗?软文广告的写作有章可循吗?发布软文广告要讲策略吗?如何让软文广告没有"广告味"呢?一:提前做好软文广告计划软文广告是广告目标软文化的具体表现,而广告又是品牌目标和销售目标广告化的产物,最终要达到的是建设形象与获取利润的目的,因此,软文广告也应遵循计划、组织、实施、修正的操作规律。软文广告的计划源于企业的广告策略,善于操作软文广告的企业大多是非常  相似文献   

4.
林朗 《中国广告》2012,(4):106-108
做一条无人提起的广告,还是一则被骂得体无完肤的广告?创意人,你面临的是多么残酷的选择。一千个人的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再成功的广告,依然会有人指出那些美中不足;再失败的广告,至少也留下了一个千古骂名。当年,丰田汽车的"霸道"广告真可谓"名动中华"。当然,惹来争议的广告并非仅此一家。  相似文献   

5.
圈内圈外     
《中国广告》2012,(4):164-168
本月关注2012中国广告与品牌大会成功谢幕富媒体如何让网络广告更"给力"?平面广告如何产生立体影响力?新媒体如何成为"收银处"?泛视频如何"改造"电视?手机媒体如何改变媒体格局?所有这些我们都在3月23日-24日举行的2012中国广告与品牌大会中得到了开放性的诠释。  相似文献   

6.
<正> 如果你走进广州地铁,你就会突然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麦当劳的世界。迎面而来的是地铁的进口处的一则广告,广告语很特别:"想吃只需多走几步",似乎人们是为了吃麦当劳才往车内走。可是,车门一开,谁又不是在往里走呢?接着就是在地铁的车门边,一左一中,两幅以汉堡包为画面的大型广告。广告语说道:"张口闭口都是麦当劳"。随着车门的一开一合,整个广告就好像一张嘴巴在一张一合吃麦当劳。进入地铁,车内的对门位置,一包薯条占据广告画面一侧:"站台人多不要紧,薯条越多越开心!"。就连我们在车上挤来挤去,这种滋味,它都知道!车窗上也有广告:"越看它越像麦辣鸡翅?一定是你饿了!",广告  相似文献   

7.
“意识”与“形态”—潜意识广告的传播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军 《中国广告》2002,(11):66-68
作为一种无可回避的广告现象(或广告事件),"意识形态"的广告始终以其强烈的风格保持着对于其他广告、其他广告人和其他代理商的既定距离。事实上,面对"意识形态"的广告,我们的感官会频频错位,知性会剧烈摇撼,而固有的广告理念则会遭遇重创。尽管如此,我们往往满足于将其视为一种在某种特定环境下产生的另类美学现象,并心安理得地将其纳入"后现代"、"超现实"、"荒诞""魔幻"……等既成的批评概念和话语体系中——似乎仅仅完成一次形而上的分类就足以在所谓社会文化的等级世界里为它们寻找到一个确定的位置,似乎这样就足以一劳永逸地解决它们的最初起源与最终归宿。那么这样就足够了吗?是不是我们的震撼与疑惑已经统统得到了解决?也许远远不是。值得注意并且应当特别小心的是,"美学的广告"和"广告的美学"之间还有着一段难以逾越的不小距离:前者正如我们通常所做,不是利用广告内在的范畴解说广告,而是在一种外在的理论体系中寻找广告可能的容身之处;而后者——也就是"广告的美学"——则意味着立足于广告自身,以"概念"、"创  相似文献   

8.
论洁癖     
什么样的人有洁癖?洁癖,放在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的位置谈论,又是什么?一件事,一趟旅行,如果与洁癖有关,又做何解?"德国要永久弃核了,日本也‘零原发’了,荷兰却仍不疾不徐。须知这个低地之国本来就洁癖成性,从电动交通,到垃圾发电,再到无油墨广告,荷兰将洁癖式思维发挥到极致。"有关荷兰的洁癖,我们持这样的观点。这是本刊第二次以封  相似文献   

9.
王勇 《中国广告》2013,(1):99-100
层出不穷的"雷人广告"真的有效吗?自2012年6月以来,重庆多条线路的公交车身上出现了"我靠/重庆"被网友称为"近10年看到的最牛的车身广告"的旅游宣传广告;2011年8月,湖南某风景区为举办野生桂花节,打出了"年满22周岁、又敢自称处女的女性游客免票游览"的宣传广告;去年4月,河南信阳某新开发景区打出招聘"C罩杯采茶处女"广告回顾近年来我国的广告市场,我们发现--雷人广告层出不穷自  相似文献   

10.
廖思淋 《中国报业》2012,(14):61-62
2012年一季度,国内外经济疲软,给报刊广告经营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报纸广告经营工作如何打开局面,开拓创新?报庆主题广告成为一个有效"抓手",例如深圳特区报借报庆契机,策划了相应报庆主题广告活动,3-6月带动相关广告收入近4000万,并组织了带动广告市场的线下主题活动,如"读者游台湾"、"百万读者家电家居团购惠"、"读折日"活动等,报庆主题广告活动为深圳特区报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中央电视台的"AD 盛典"电视广告大赛,是第一次由中国举办,面向国际的广告比赛。智威汤逊中乔有幸应邀为"AD 盛典"发想其征集参赛的电视广告创意。很明确,这个广告的受众是国内外的广告人,所以从接手开始,我们就不断向身为广告人的自己提问:什么是广告?什么是好广告?怎样才可以激励好的广告来参奖?广告人最在乎什么?广告人怎样看待自己的广告作品……  相似文献   

12.
曾锦程 《中国广告》2001,(10):52-57
创意是什么?"大创意"又怎么讲?怎么又冒出个小创意?不就是在"创意"前面加"大""小"两个字么,有什么好谈的?已有无数成功广告人现身说法举出无数广告案例谈如何做出大创意的秘诀,曾让人有如获至宝之感,有关"大创意"的论道在无数广告专著中一提再提,几乎所有广告人都曾梦想过能在广告生涯中玩出几个引以为豪的大创意。"小创意"能行得通吗?看一看此文,答案自然揭晓。  相似文献   

13.
<正>如今逛街成时尚,76%的消费决策,是进入商场后做出的。商家凭啥才能抓住"逛客"呢?星期天,沧州市二中的王晓颖老师则广告,王老师一下想起自己的凉帽已经老化了.所以今天一看到这则广告,  相似文献   

14.
广告的不幸命运一篇广告一般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这就是广告不幸的命运。绝大部分的广告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被人们忘却。人们坐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着连续剧,突然跳出了赞助公司的广告,人们的反应是什么?十有八九会说出这样一句话:"怎么广告这么多啊?"广告依然在受到人们的"歧视"。  相似文献   

15.
<正> 当今社会,广告可谓无孔不入,广告媒体更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然而,有一种重要的广告资源却一直没有得到国内企业的高度重视和充分的开发。这就是对商品本身的利用;其外在的包装和内附的说明书之类,都可以"点化"为所费不多然而效果甚佳的广告媒体。例如,出版社常常在一本书的最后几页或封底介绍另外几中"最近新书";有些杂志也在当期中做广告介绍"下期要目"这些都是我们常能见到的"利用商品本身做自家广告"的例子。书店老板送你一只纸袋,其上是书店广告,介绍悠久的历史还配上本市地图怕你下次去时找错了门,纸袋里放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几页空白供你写"读书札记",另几页便是广告。那么,开发自身广告应从哪几方面下手呢?  相似文献   

16.
樊传果 《中国广告》2006,(11):80-83
为什么问题广告难以有效治理?治理的难点究竟在哪里?怎样做才可能彻底遏制问题广告泛滥?作者分别从问题广告的制造者——广告主、-问题广告的主要出口——大众媒体、-问题广告的主要查处者——广告监管机构人员等角度分析了问题的根源,并就解决方案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关键词:问题广告治理难点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在生意场上,尤其是在开辟一个新市场时,想必人人都有一个"广告找不准切入点"的郁闷。因为,找不准切入点,您那广告等于自傲。那么,怎样才能找准"切入点",让自己的"广告"发挥"爆炸"效果呢?以下四法,人们不妨拿来一试。一、从自己产品的特点与广告的目标群体吻合度上选择切入点现在的问题不是缺少市场而是没有发现市场的能力。比如目前媒体报道有十几家大民菅公司打出广告招聘营销人才,待遇不低,自然是吸纳了不少"仁人志士"加盟。可不理想的是,这十几家大民营公司不培训就让人上岗出去推销,就是培训三天  相似文献   

18.
广告作品的评价标准就是看有没有销售力。广告应该说什么?怎么说?这两点决定广告作品的成败。笔者着重从"说什么"怎么说"这两个角度来剖析如何提高广告作品的销售力。  相似文献   

19.
一个整版,上面只有一行字"最好的品牌选择最好的杂志",这是《新周刊》的形象广告。简洁明了、特立独行、充满想象空间,这是人们对《新周刊》形象广告的总体评价。从1996年创刊开始,《新周刊》就通过发布形象广告表达这本杂志强烈的品牌意识。创刊号上,为了吸引广告客户的注意,《新周刊》执行总编封新城决定留出一个广告页,上书"最好的品牌选择最好的杂志"。此举在当时品牌行销意  相似文献   

20.
<正>根据营销学的理论,标题创意是广告造势的重要内容。国际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指出:"阅读广告标题的人是阅读广告正文的人的五倍,如果你创作的广告标题不吸引人,那么,你就浪费了广告主80%的费用。"本文从原则、步骤和技巧三个方面探讨标题创意如何成功为广告造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