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0年前,中国核电发展已确立了“以我为主,中外合作,引进技术,推进国产化”的路线。然而沿袭国外的版本设计,提高国产设备制造的比重……并没给中国核电产业自主研发带来顺利的未来。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适度发展”后,中国核电建设已经迈进了“积极发展”阶段,但在掌握第二代核电技术后,秦山模式几乎被放弃。第三代核电技术又面临再次引进的问题。巨大的中国核电市场散发出的“磁场”吸引了各方淘金者。一时间,中国核电市场成了世界核电巨头们的博弈场。从2004年至今,中国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引进工作仍在酝酿中。期间,核电界内部围绕核电发展技术路线之争和如何锤炼出中国自主的核电技术的论战也越来越升温  相似文献   

2.
中国核电发展是否势在必行、核电安全和技术问题如何解决、核电项目如何做好公众沟通,是核能发展现阶段面临的三大难题.8月8日,一场题为“核电的社会可接受性”的安全高效发展论坛对这三大挑战进行了探讨.当天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核能分会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3.
崔烜 《大经贸》2012,(8):78-80
至少在快堆技术商业化之前,寻找铀矿依然是发展核电所带来的最大难题。2012年年中,中国的核电步伐悄然重启。8月23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下称"中广核")下属的大亚湾、台山、阳江、红沿河、宁德、防城港6个核电站,同时举办核电站公众开放日,共有700多人进入核电站内探访。7月,国务院公布《"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掌握先进核电技术,提高成套装备制造能力,实现核电发展自主化:核电运行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与沿用数年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4.
路风 《商务周刊》2009,(2):28-53
中国核电用三十年的时间走过了“三轮引进”之路:中国核电在1980年代的第一轮发展中确立了以“引进+国产化”为主的路线;1990年代,又经历了以纯粹购买电容为目的第二轮引进;虽然与引进并存的自主发展走T20年,它却被进入21世纪之后的新一轮核电发展计划彻底放弃了,2002年末至2003年初所确定的新一轮核电发展路线,再一次是依靠对外引进,而且是比前两轮引进更彻底的全盘引进。 国外核电巨头鲸吞着中国核电建设数百亿美元的庞大蛋糕,我们自己拥有的核电技术知识产权却被日益边缘化。中国自主创新的道路,为什么在举国上下的自主创新口号中越走越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英国核电政策及法律要求、经济活力、社会民情、技术能力、铀资源、核电标准化概况六方面的调查和分析,得出核电出口英国的启示与建议,即英国是我国核电出口合适的目标国,进入英国市场并成功建设核电站将意味着中国核电启动对发达国家市场的开辟之路;我国应尽快制定核电行业标准,以标准"走出去"带动行业发展,培养、聚集、储备核电国际标准化技术人才,提升我国核电出口能力。以期对我国核电"走出去"工作提供借鉴,助推大型锻件制造业"走出去"。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曾称赞秦山核电站,为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打下了技术基础,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 虽然仅仅20年的时间,但以浙江秦山核电站为代表和缩影,中核集团在中国核电发展史上拓荒与领航的地位无人能撼。  相似文献   

7.
法国是世界上核电发展历史最长、核电比例最高、核电技术最为先进的国家之一。研究法国的核电价格及相关政策。对于核电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一、法国核电发展概况(一)核电在法国电源结构中的地位无论是从装机容量还是从发电量的角度看.核电在法国电源结构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江寒 《新财富》2005,(4):26-27
由于目前中国在核电站建设和管理方面与国际一流水平尚有差距,业内有人提出,为提高技术吸收速度,应大面积地引进某一国技术。但本人认为.引进核电技术不能走这个方向.因为这不仅可能使核能发展受制于人,更造成战略资源浪费:开放核电市场须综合考虑国家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9.
“华龙一号”将成核电技术出海第一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获得了阿根廷政府的认可,为其下一步正式走向海外奠定了关键性的基础2月4日,中国-阿根廷核能合作协议在两国元首的见证下签署。至此,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华龙一号"(ACP1000)获得了阿根廷政府的认可,为其下一步正式走向海外奠定了关键性的基础。如果中核集团与阿根廷核电公司后续商务谈判进展顺利,中国核电企业将首次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商业性成功。核电技术出海第一单国家主席习近平2月4日表示,要建设好现有的铁路和水电站等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10.
安全运行和高效生产是核能未来发展的总趋势。安全运行是核电发展的基础,高效生产是核电发展的方向。本文通过回顾核电技术的发展,分析核电站的安全管理与运行支持的现状,结合我国核电产业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核电站安全运行技术服务发展趋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你们为我撑腰,我为你们扬名!”在日前考查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以诗人般的语言为中国核电的发展助力打气。顶层设计加码用力的同时,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下称“国家核电”)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下称“中电投”)的合并也尘埃落定,同时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广核集团”)、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核公司”)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和国内A股市场再造资本新势能,加之接下来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下称“中国核建”)即将完成IPO的东风劲吹,度过了四年蛰伏期的中国核电力建设将进入加挡提速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核电重启     
张蕊  宋阳标 《大经贸》2012,(10):62-65
实际上,核电发展不仅存在安全问题,还有核燃料的供应问题。在经过一年半的停顿后,中国决定重启核电建设。自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以来,中国暂停了核电项目的审批。10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下称"核安全规划")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下称"核长期规划")。会议明确,"十二五"时期只在沿海安排少数经过充分论证的核电项目厂址,不安排内陆核电项目。  相似文献   

13.
温鸿钧 《商务周刊》2008,(20):70-73
三代核电的高投资,已经成为世界核电复苏的障碍世界核电复苏呼声高涨,第三代核电进入实践验证和全球竞争阶段,但核电的经济性将是决定核电能否顺利复苏的关键。最新信息显示,三代核电建设"比投资"(每千瓦发电量的投资额)大幅上涨,这必将严重影响核电在包括中国在内世界范围的复苏和发展,应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到6月16日,距离中国第三代核电招标公布结果已经整整过去半年。这半年来,虽然表面看起来平静无澜,但是一场历时两年多的马拉松式招标,其中所面临的艰难选择,并没有随结果公布而解决。这次招标背后对于未来核电技术方向的判断,以及中国核电发展道路的政策选择难题实际上也未能随之明朗。在此,《商务周刊》特约中核集团计划局副总工程师温鸿钧撰文,从全球核电市场竞争方向的角度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5.
我国核电产业发展的战略已从原来的"适度发展"转变到"积极发展",甚至"大力发展";发展的规模已由小批量建设阶段进入规模化、批量化发展的新阶段。"核电春天"的悄然而至,为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发展和升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在分析核电装备制造业特点的基础上,从产业共性技术的视角审视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对其突破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政府与国家政策的支持,促使我国核电产业快速发展,核电出口规模与市场范围也不断扩大.并且,我国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获得了国际市场的好评与青睐,为核电技术设备的出口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然而,在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的环境下,我国核电技术设备出口还存在融资成本高、技术发展不成熟和法律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基于此,文章运用相关事实案例与数据,具体分析了我国核电技术设备出口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升级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中国核电发展正在“升温”。与此同时,中国核电产业亦身陷国产化或者全面引进技术的迷局之中。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贸导刊》2006,(18):46-47
由秦山核电公司负责运行管理的秦山核电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中国第一座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于1991年12月15日建成发电。秦山核电站的建设成功,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填补了中国能源领域的空白,标志着中国已开始掌握核电技术,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瑞典之后,第七个能自行设计、建造、调试和运行管理核电站的国家。秦山核电站是一座丰碑,它记载了中国核电之路艰辛的历程、辉煌的业绩、发展的前景,承载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拼搏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国核工业二次创业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9.
张丽宏 《现代商业》2013,(33):95-95
核电建设是集投资、技术、人才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工程,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管理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核电企业管理需求,集核电工程设计、建设和生产运营管理于一体的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被提出并得到应用。本文分析了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情况以及运用。  相似文献   

20.
浅析我国核电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核电业面临的问题分别是安全问题、核电技术设备国产化、技术选择、铀矿短缺、核电人才紧缺以及标准化问题等。这其中每一个问题都关系着我国核电业的整体发展。必须快速得到解决。实现核电业发展,应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原则,强化政府核电安全监督工作,加强安全执法和监管,加大力度开展核电行业标准的研究工作,完善核电安全法律法规,为批量化发展核电创造条件。同时,还应尽快完成《原子能法》的立法,及配套法规的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