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文章从传统理论角度、从金融创新角度、从我国具体实际角度论述了如何选择恰当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采集中国1999-2011年季度数据,构建由GDP、外汇储备、CPI和不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组成的四变量SVAR模型族,然后通过Cholesky分解施加约束,测算出不同货币政策冲击对产出波动和价格波动的具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冲击在中短期内对产出波动具有最多不超过11%的影响,且数量型中介目标的冲击效应要强于价格型中介目标;多数货币政策冲击对物价波动的影响要大于其对产出波动的影响,且解释程度多在12%左右.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既是价格波动的根源,也是应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随着M2可控性的逐步减弱和国内信贷调节有效性的逐渐丧失,中国未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向利率转移. 相似文献
3.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预期影响的连接点和传送点,其选择和调整是制定货币政策的关键性步骤之一。本文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回顾,指出我国目前采用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所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将利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历经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从2011年放缓了增长速度,市场经济迎来了转型升级的时期,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中介目标的选择至关重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以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为研究对象,选择利率作为我国中介目标,从而得到构建合理的利率结构、完善金融市场改革机制中关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转型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在当前基本上还是有效的,但其有效性在逐步下降,对于这一点学界基本上已达成共识。而利率和汇率又不具备充当主要中介目标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当前还应该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主要的中介目标,但也要做好放弃传统的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和中介目标转型的准备。在目前继续实施以货币供应量为主要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中,怎样提高它的有效性呢?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转型的过程中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两难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单一的以货币供应量或利率作为中介目标并不适宜,构建以广义货币供应量为主、利率为辅和适当监控信贷总量的复合中介目标体系将是我国目前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7.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两难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单一的以货币供应量或利率作为中介目标并不适宜,构建以广义货币供应量为主、利率为辅和适当监控信贷总量的复合中介目标体系将是我国目前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8.
9.
10.
宏观经济稳定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基于普尔规则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尔规则作为分析宏观经济稳定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之间内在联系的新范式,在货币经济学研究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在对普尔规则进行理论阐释的基础上,依据我国1996年至2006年的季度经济数据,应用该规则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当前时期依然有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相继放弃了货币供应量目标,转向了利率、通货膨胀等目标,进而在我国也引发了货币供应量能否继续充当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争论.本文认为,尽管大多数实证研究均已表明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不断降低,然而从我国当前的经济金融发展情况来看,选择利率或通货膨胀目标还缺乏可行性.因此,我国面临的现实选择只能是继续以货币供应量为目标,同时稳步推进金融体系、金融制度的改革,为中介目标的转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介目标选择是货币政策实施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对发达国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趋向及背景进行了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以我国现阶段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及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为依据,指出了我国现行的以货币供给量为中介目标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新的中介目标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两大思路(一)中介目标法框架下的中介目标选择自从中介目标出现在货币政策框架中以后,理论界对于选择哪些经济变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探讨便没有停息过,起初的理论主张主要集中于选择一种变量作为中介目标,设立单一的中介目标制度。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凯恩斯学派的利率中介目标观点和货币学派的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观点,此外,其他学者也提出了以信贷总量、汇率、预期通货膨胀率等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观点。从战后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实践中可以看到,中介目标总体上经历了从数量型目标向价格型目标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不佳,引发了货币供应量是否适合继续充当中介目标的争论.本文通过分析货币量目标低效率的原因认为,导致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简单地否定.当前宜不断完善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5.
笔者采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OLS回归法对我国货币政策在开放条件下的非对称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表明,我国货币供给的正负向冲击对产出具有显著非对称性,但在经济开放条件下这种非对称性会减缓。针对研究结论,笔者提出减缓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建议,这对完善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机制和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产业发展状况关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质量。本文对货币政策的产业发展效应传导机制进行理论描述,并基于T-VAR模型对中国货币政策的产业发展效应进行实证分析,重点刻画货币政策冲击下三大产业的非线性和非对称性响应特征。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的货币政策与产业发展之间并非简单线性关系,二者之间存在一定门限效应;第二,不同区制下,货币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动态冲击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特征,低区制下三大产业发展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强度明显大于高区制下三大产业发展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强度;第三,相同区制内,同一货币政策工具对不同产业的冲击影响存在非对称性现象。因此,应结合区制差异采用不同的政策工具调控三大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已有研究表明,紧缩性与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真实产出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效应。但与现有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实证结果表明:(1)扩张性货币政策更为有效;(2)不同经济周期阶段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具有非对称性,较之于经济扩张时期,经济紧缩时期的货币政策更为有效;(3)"大"的货币政策与"小"的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有差别,"小"的货币政策相对有效。 相似文献
18.
欧元启动后,欧盟统一的货币政策和相对分散的财政政策成为欧盟政策协调的一个核心问题。成员国财政政策协调失灵,财政危机将会引发欧盟整体的汇率危机和银行业危机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Granger检验、ADF单位根检验、Engle-Granger两步法协整检验和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选取1993—2007年的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利率对经济运行变动趋势的四个关键性因素——货币供给、投资、产出、物价的作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利率传导存在非对称性效应,其非对称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紧缩性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应大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应;利率冲击对投资的作用效应非对称性较弱;利率冲击对物价的效应相对利率冲击对产出的效应而言,前者更有效,利率冲击对物价作用的效应非对称性大于利率冲击对产出作用的效应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外汇资产迅速扩张,外汇占款取代再贷款成为我国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经济开放程度高的发达区域不仅基础货币投放量远远超过其他区域,其区域货币乘数也高于其他区域,导致货币政策内部传导的区域效应非对称性。实证分析认为,我国基础货币变化对开放程度最高的东部发达区域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经济不发达的中部区域,对开放程度低的西部不发达区域的影响最小。建议采取适度差别的区域货币政策,缓解区域货币供给的非均衡性,提高我国货币政策内部传导的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