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玲  高俊 《经济管理》2012,(1):173-181
本文在考虑灾害风险冲击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消费者—政府随机决策模型、权衡福利与财政的得失和理论推演,得到政府最优救灾规模的多维边界。具体救助规模由刻画灾害风险福利损失的各参数内生决定。具体而言,灾害损失程度是导致灾害救助需求加重的直接原因;而消费者的风险厌恶程度则会进一步扩大人们对灾害救助的需求;资本的留存情况和形成效率可减轻政府救灾的压力;灾害发生频率虽不影响最优救助规模,但会对整个社会福利产生消极影响。据此,加强灾前防御、普及灾害科普知识以及提高灾害资金运作效率,可达到减轻救助支出负担、提升灾害救助效果、增进社会的福利水平的目的。本文展示了如何设计灾害救助的最优规模,以与实际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动态挂钩。  相似文献   

2.
活动板房在汶川特大地震灾后住房安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做好灾后重建工作,应该在活动板房的建设与分配过程中筹兼顾五大关系:统筹兼顾临时性过渡安置与长期安居的关系,提高有限救灾资源的使用效率;统筹兼顾应急救灾与次生灾害预防的关系,减少潜在风险;统筹兼顾受援方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关系,防止引发社会危机;统筹兼顾政府、社会救助与灾民自救的关系,探索良性的灾难救助主体模式;统筹兼顾灾难救助中的矛盾与历史遗留矛盾的关系,预防矛盾的集中爆发。  相似文献   

3.
罗红明  王旭 《时代经贸》2009,(11):34-34
我国民间参与灾害救助活动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其一,从思想上来看,民本、仁德、兼爱等思想构成了我国古代民间参与灾害救助的重要思想基础;其二,古代民间参与灾害救助也有着丰富的实践形式。学习和研究传统社会的灾害救助经验,对于现代社会公众参与灾害救助活动,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的发展充斥着对自然灾害的被动接受与主动回应,灾害救助机制的形成与完善正是社会成员应对灾害的有力佐证.当前自然灾害体现出的新特征对灾害救助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组织在灾害救助中的独特优势成为新时期我国政府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的必然选择.要推动社会组织高效参与灾害救助,政府需要坚持协同治理理念,为社会组织提供良好的政治生...  相似文献   

5.
我国政府强调防灾、抗灾、救灾三结合,同时发动人民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其中,防灾是指对易发生灾害的地区在灾害发生之前积极地采取预防措施,尽可能避免或减少灾害的发生.减灾是指为抵御、控制和消除灾害的影响在灾情出现时,采取各种措施将损害后果降低到最低程度,包括紧急抢险、转移疏散灾区人口、抢种抢收农作物等.当灾害形成后,政府应当迅速开展灾害救助,组织力量抢救人们的生命财产,安排灾民生活,尽快恢复灾区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因此,人类社会在对付灾害袭击时,防灾、减灾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本文提出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考虑从建立健全七大减灾体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防洪救灾、减灾制度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府是救灾的行为主体,但不应该是唯一主体,救灾工作既应依靠国家和政府的力量,又应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积极推行农业保险、洪水保险等政策性保险或商业保险,建立政府、社会捐赠、灾害保险合理分工,彼此配合的防洪救灾、减灾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五保制度是扎根于农村、具有深厚传统底蕴的社会救助制度。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税制改革的深入,五保救助的制度内涵逐渐发生了改变,同时其制度基础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使得五保制度逐渐陷入了发展困局。而重拾五保救助原本的制度理念,充分发挥五保救助的社会化特色应是走出这一困局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贫困群体社会救助过程中政府间的博弈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在对贫困群体进行社会救助过程中,涉及到的利益主体有救助对象、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而救助对象、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三者的利益目标各不相同。三者目标的不一致性决定了在贫困群体社会救助的诸多环节上存在着利益主体之间的各种博弈。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我国贫困群体社会救助过程中政府间博弈问题,以期为我国政府贫困群体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传统型社会救助渐渐力不从心,其中黑龙江省的传统型社会救助问题格外突出。如今发展型社会救助已经成为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重要支撑。通过研究我国目前社会救助的情况,尤其是黑龙江省现行社会救助的情况,并进一步分析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中的问题,可以看出黑龙省现行社会救助存在部分救助实施效果不佳、救助主体较为单一、缺少完善的内外监督措施、救助质量有待提升、群体的认知不足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完善多元化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多主体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救助的质量、完善社会救助的监督制度、提高群体的政策认知等方面构建黑龙江省发展型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0.
刘军林  陈小连 《经济地理》2011,31(10):1745-1749
旅游灾害是困扰旅游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也是旅游者最关注的焦点之一。智能旅游系统及其灾害预警与灾害救助平台,即时发布旅游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方面的信息,对旅游防灾意识宣传、旅游灾害监测、旅游灾害预防与提醒以及旅游灾害救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智能旅游灾害预警与灾害救助平台构成特征、技术支撑与架构、服务方式等方面,研究了灾害预警与灾害救助平台技术构成与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