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蕴含着很多内容,其中主要包括人与自然界不可分割、辩证统一的关系、劳动实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桥梁以及人创造环境,环境反作用于人.当前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生态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对于我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政治、生态经济以及构建尊重自然规律的生态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企业生态伦理建设困境及途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丽青 《企业活力》2005,(10):12-13
<正>一、企业生态伦理的科学内涵及要求生态伦理又称环境伦理,是关于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合,是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道德诉求。作为生态伦理重要部分,企业生态伦理是处理企业与生态环境关系的伦理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的总和。其基本观点包括企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观、企业有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义务观、企业与其以外的主体利益分配公平观。企业生态伦理拓宽了以往只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企业的社会道德和企业的人际道德的企业伦理,把对道德的关注延伸至人与自然之间,即从企业社会伦理和人际伦理扩展到企业生态伦理,把利益平等原则从人和  相似文献   

3.
吴金华 《活力》2011,(22):142-143
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和谐主要表征的是天人、人际、身心关系的相通、契合、统一状态,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加强对大学生的和谐价值观教育,培育身心和谐观,促进自身的身心和谐,培育诚信观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培育公平正义观。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培育生态文明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王真 《价值工程》2011,30(7):174-176
20世纪以来,人们按照线性的思维认识,建立起了线性的社会进步观和文明发展观,使人与自然关系陷入危机。人与自然是非线性关系。为了建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就需要从线性的思维方法走向非线性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归纳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要观点,着重阐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价值,如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建设和谐社会指明了实践路径等。  相似文献   

6.
一、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系全国发展的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推进西部大开发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充分说明了中央对西部地区发展的高度重视。换句话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西部,没有西部地区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系全国发展的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只有使西部地区、民族地区经济真正发展了,人民富裕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算完成。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其“区域聚集”能力是当前乃至今后长时期党和国家的艰巨任务,是民族地区全体人民义不容辞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刻反思,它强调人类应当敬畏自然,不要贪婪地向自然索取.同时提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并且融入自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运用涉及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自然生态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切实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我们当下必须要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运用马克主义生态观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路径,打造一条符合生态要求、结构合理、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部边疆审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地方的良治,但在发展过程中,部分审计机关还存在组织独立性得不到保障、质量控制能力薄弱等诸多影响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有效发挥的因素,应引起审计管理者警觉.通过阐述西部边疆审计作用、存在的不足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从强化组织独立性和质量控制能力等四个方面来完善西部边疆审计的路径,旨在抛砖引玉,以期对审计机关有所裨益,更好地促进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关系,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这种辩证统一关系对我们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潘双华 《企业导报》2013,(6):275-276
社会进步是一个全面、系统的体系,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是社会进步的基础,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与人自身的协调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和根本目的。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发展是通过追求自然、社会、人三大系统的协调发展,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论消费公正     
消费公正,是立足公正观价值视野,对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消费行为所进行的合理性和合目的性的理性审视和道德正当性评价;公正的消费,是人们在关注社会现实及在考虑自己真实需要、实际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妥善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关系所表现出来的理性消费;公正的消费行为是善的和道德的,对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浅议景观设计中的视觉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作为一个生命有机体,它记录着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历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景观也上升到宏观的社会学范畴,它对社会道德观、价值观的反应是深刻的,也是人类文明的延伸。  相似文献   

14.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被中国古代哲学家视为人生的理想境界,要求人与自然保持和谐统一。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实质上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自然界不仅是人类生命和一切生命之源,而且是人类价值之源。本文简单论述了儒家天人观思想的演变。  相似文献   

15.
刘瑞 《企业导报》2010,(10):270-270
任何一种文化都会为该文化圈内的个体提供一种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等关系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都市生态文明的生态观会很大程度地潜在影响城市公共空间雕塑的创作和审美,引导雕塑家的创作思维和设计原则。雕塑创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与城市的历史、文化以及建筑、街道等环境特色协调一致,使它成为周围自然环境、建筑环境和城市环境序列化的一个有机部分。  相似文献   

16.
刘瑞 《社会科学动态》2010,(10):270-270
任何一种文化都会为该文化图内的个体提供一种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等关系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都市生态文明的生态观会很大程度地潜在影响城市公共空间雕塑的创作和审美,引导雕塑家的创作思维和设计原则。雕塑创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与城市的历史、文化以及建筑、街道等环境特色协调一致,使它成为周围自然环境、建筑环境和城市环境序列化的一个有机部分。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同时也产生了负面影响,有必要关注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科学技术的间的关系.在本文中主要针对科学技术的不合理运用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失衡.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辩证法及全面发展理论思想来为科学技术的使用提供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系全国发展的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外资和国内资本参与西部开发。”改善西部投资环境,不仅要求政府落实优惠政策,企业努力开拓,更需要社会中介机构积极服务经济建设,规范执业。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中介机构,而注册会计师被称为“不拿国家工资的经济警察”,注册会计师的严格执业是优化西部投资环境的重要手段。对被审…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就构成了生态文明的理论关系.生态文明的实质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提.生态文明的境界是一个和谐的社会有机体寓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中,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技术制度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在社会中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个基本的方面:一个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一个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是指人如何改造自然的问题(当然,自然也反作用于人),即技术的问题.人与人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合作,一种是对抗,无论是合作还是对抗,讲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即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