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经过对许多地区的有关不动产登记公信力的考察,能够得出的结论是不动产登记公信力效力并不具有绝对性,并不能说在不动产登记簿上经过记载后其都具有真实可靠的法律效力。比方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发生的借名买房情况,并且借名情况也各不相同。当这种情况发生后,在法律上并不能一概的将此种行为认定为违法,从而对事实购房人的利益予以否定,应当区别不同情况来认定不动产登记的公信效力,以案件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具体对待借名买房的情况,以达到对事实购房人的利益予以保护的目的。本文所要讨论的便是当下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种现象,即房产借名登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随着房价的不断攀升,房控政策频出,"借名购房"现象愈演愈烈,借名买房纠纷案件呈上升趋势,所以借名买房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借名买房行为的界定以及性质的分析,得出对实务审判的建议,将现有司法审判立场和个人观点相结合,得出对借名买房纠纷案件的处理构想。  相似文献   

3.
现行法律规范尚未对借名买房行为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这导致实务中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分析借名买房关系需认定借名买房合同的效力进而明确物权归属。借名买房合同包括内部借名合同与外部房屋买卖合同,内部借名合同应回归一般合同效力的判断规则,涉案房屋性质不同,借名合同的效力亦有所区别。房屋物权归属应当以外部房屋买卖合同有效为前提,若内部借名合同有效,不涉及第三人时,借名人原则上可以取得房屋所有权,涉及第三人时,出名人对房屋无权处分,善意第三人可依据善意取得制度取得房屋所有权,恶意第三人不能取得房屋所有权。若内部借名合同无效,借名人可向出名人主张不当得利返还以获得救济。  相似文献   

4.
借名买房合同,是指当事人双方约定借名人实际出资,以被借名人的名义购买房屋,并将房屋登记在被借名人的名下,借名人实际享有房屋权益,待时机成熟后再变更房屋所有权登记的合同。  相似文献   

5.
李桂杰 《上海房地》2022,(10):47-51
借名买房合同既涉及债权法律关系,又涉及物权法律关系。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出名人究竟处于何种法律地位一直是困扰学界与实务界的疑难问题,难以达成统一的认识。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出名人的行为效力认定,还关系到相关法律规则的应用。明确出名人的法律地位,便于在司法实务中界定其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促进相关诉讼程序的开展。根据借名买房合同的内容与性质,笔者认为出名人的法律地位符合受托人或者间接代理人的身份特征,可类推适用《民法典》中关于委托合同或者委托代理法律关系的有关规定,从而及时处理现实生活中因借名买房行为产生的债权或者物权纠纷。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阐述了农村信用社借名、假冒名贷款的形成原因及表现形式,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及建议,以期对我省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公司登记方面的法律规范和行政诉讼方面的法律规范,公司登记机关在行政程序中对申请材料真实性的审查标准与法院在行政诉讼程序中对申请材料真实性的审查标准不尽相同,因而公司登记机关已经尽到法定审查义务的公司登记行为,往往被法院以主要证据不足或者主要事实不清为由予以撤销。这说明我国公司登记合法性审查的司法标准存在严重缺陷,需要正确协调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关系,并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进行重构:分离履行法定职责之诉与撤销公司登记之诉;当事人之间的民事纠纷,坚持民事诉讼优先。  相似文献   

8.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屋登记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被诉房屋登记行为违法,但判决撤销将给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房屋已为第三人善意取得的,判决确认被诉行为违法,不撤销登记行为。因此,很多情况下登记行为只能被确认违法不能被撤销,即无法逆转、无法恢复原状,使得国家利益和有关物权权利人遭受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9.
隐名购房合同,又称借名购房合同,是指当事人约定,一方(隐名人)经他人(出名人)的同意,将其出资购买的房屋登记于他人名下。当事人选择订立隐名购房合同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为了购买政策性保障住房,有为了规避限购政策,或为了规避信贷政策等。在隐名购房情形中,房屋虽登记于出名人名下,其为形式上所有权人,但真正所有权人则为隐名人,在法律形式和实质内容之间形成"虚"与"实"的法律关系。一、隐名购房合同的法律性质及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公共利益是行政征收征用制度的核心,也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和焦点。但由于对这一概念没有统一、明确的界定,导致许多地方的行政机关在农村房屋拆迁中借保护公共利益之名,行侵犯农民合法权益之实。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行政征收、征用制度,保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的明确界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借新还旧"型的破产撤销,并非仅看债务成立的时间和担保物权设立的时间是否一致,也会实质地分析是否有损于其他债权人的受偿利益。登记对抗类担保物权在临界期间迟延登记的,若迟延登记不是债权人主观因素造成的,则需区分不同原因区别对待。登记生效类担保物权能否被破产管理人撤销,需要判断临界期间的登记是否是合理原因造成的时间差。对此,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资产收购处置业务中应充分了解合同相对方的资信状况、认真核查担保物权的登记状况、谨慎识别银行方与债务人是否"借新还旧",以避免担保风险导致其权益受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经济适用房在现实中遇到的纠纷入手,对借名买房所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由于家庭收入的差距,总会存在一部分家庭的支付能力不能适应市场化,政策性住房总是有存在的必要。在发达国家,政策性住房仍然在住房供应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关键的问题是要明确政策性住房的动能定位。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现阶段的政策性住房金融直接源于房改金融。由于住房制度改革涉及到城镇居民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很强,与之相配套并为之服务的房改金融也带有很强的政策性,住房公积金制度实质上是一种住房保障制度,住房公积金是指城镇在职职工及其所在机关、  相似文献   

15.
自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确立以来,诸多学者对其性质、功能、设置的必要性等进行了相应的质疑,认为完全可以通过另行起诉诉解决第三人利益保障的问题,没有设置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必要性.笔者将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和另行起诉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二者存在相同(相似)之处和相互区别的独立特征,并对在司法实践中二者竞合是否存在竞合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创新和发展住房保障政策性金融体系应当成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也是治理房地产市场的治本之策。本文从住房保障政策性金融体系创新的可行性方向出发,尝试构建住房保障政策性金融矩阵,为住房保障金融体系尤其是政策性金融体系的发展提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国土资源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加快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的落实,加强和规范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管理。禁止借保障性安居工程之名,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后改变用途用于商品住房等商业开发。  相似文献   

18.
住房维修资金关系到群体住房的正常使用和安全,与全体业主和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本文分析了中小城市住房维修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健全和完善中小城市住房维修资金管理使用的建议,即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规范和强化对住房维修资金的专户专账专项管理;加快推行住房维修资金的阳光运作。  相似文献   

19.
一、政策性搬迁的相关定义及条件 政策性搬迁定义:是指南于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企业进行整体或部分搬迁行为。  相似文献   

20.
匈牙利政府重视居民居住环境质量的提高,一直把住房建设作为提高居民生活福利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政策性住房金融服务和住房财政补贴等综合措施的实施,使匈牙利住房资源配置日趋合理,居民住房条件不断改善,对社会稳定与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