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行体制下,政府既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又是经营者、管理者,企业中国有资产产权代表虚设、多头管理和无人负责并存的格局使得企业缺乏市场竞争的活力。这种状况导致了国有资产流失严重、营运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旧的国有资产经营与管理体制已成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障碍之一。  相似文献   

2.
陈燕 《经济师》2006,(10):60-61
文章分析了产权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后果和原因,并对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提出了综合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一般涵义 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有资产的管理者和经营者,由于主观方面的故意或者过失,违反法律、法规中有关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的规定而造成的国有资产的损失和损失危险。主要表现为将国有资产的产权非法转为非国有的产权,或者将国有资产闲置浪费,人为造成国有资产的非正常损失以及将国有产权享受的收益转为企业和个人的利益等。值得注意的是,  相似文献   

4.
国有资产流失及私有化是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也是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对国有企业进行改制 ,转变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而改制与产权流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关于产权流动将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及私有化等问题社会上有很多疑异。笔者仅就产权流动与国有资产流失私有化及私有化的关系问题谈一点个人的拙见 ,以期能澄清一下目前较为混乱的认识。1国有资产流失及私有化的现状与成因1 1国有资产流失我国现有国有资产总量为41000亿元(《中国证券报》1995、8…  相似文献   

5.
产权管理不到位是造成我国境外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原因,随着我国对外投资的快速增长,如何完善境外国有资产产权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规范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及国有企业的行为,提出了一些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6.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 1国有资产产权主体缺位,管理体制滞后。  相似文献   

7.
祁长金 《经济师》2007,(6):223-223,225
加强对国有资产产权转让的监督,建立企业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制度已经成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制度性要求。文章认为要加强企业国有资产产权转让行为的监督,需要了解企业国有资产产权转让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找到相应的对策。文章就此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8.
1.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合法性问题 谈到国资流失的问题,就不能不谈国企改革中的产权改革问题。关键是如何看待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与国有资产流失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张青 《经济师》2004,(7):245-245,247
进入 2 0世纪以来 ,国有资产流失还在呈快速递增态势。文章对国有资产流失进行了分析 ,当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流失渠道 :决策失误导致流失 ;在破产中、改制中、中外合资合作中流失 ;由于经营不善、财政性蚕食造成流失以及无形资产、土地不入账造成流失。并针对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提出了宏观和微观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谢晓霞 《生产力研究》2006,(6):199-200,242
我国国有资产的流失既有企业经营体制上的原因,也与国有经济战线过长、分布过广、结构不合理和资源配置非优化等直接相关。“郎顾之争”再一次使国有资产流失这一现状成为当今的热点问题,文章仅从产权理论角度分析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并从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立圣  杨国顺 《经济师》2001,(6):179-180
一、我国国有资产现状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提供的资料表明 ,1982 -1992年 10年间 ,我国每年流失的国有资产就达 5 0 0多亿 ,1992年以来 ,每年流失的国有资产更高达 3 0 0 0多亿元。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 ,何不令人痛心疾首。同时 ,在 1995 -1996年间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查处的 2 0多起国有资产流失大案 ,挽回损失达 2 1亿元 ,这个数字相对于流失数额来显然是杯水车薪 ,九牛一毛。另外 ,国有企业的亏损也是同样惊心的。 1996年国有企业亏损面已达 44%以上 ,金额达 2 0 0亿元以上 ,880多万职工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近几年来国家加大国企改革力度 ,…  相似文献   

12.
关于国有资产转移中的“资产流失”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洋  徐枫 《经济纵横》2005,(9):24-25,48
在我国国有资产转移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国有资产出售”与“民营企业资产积累”及“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间的关系,不能用“流失”的偏差眼光来看待“国有资产出售、产权转移”等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3.
国企改制必然涉及产权转让,需要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当前,由于国有资产管理混乱、出资人不到位、资产评估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等因素,导致国企改制中的资产评估环节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讨政府如何加强国有资产转让过程中审计评估的制度建设,从而防止国有资产在审计评估环节中流失。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与资源的非优化配置密切相关,而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关键是要选择一种最适合国有产权交易的资源分配方式。我国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的协议转让方式中,拍卖机制更能提高国有企业产权的卖方期望收益,我国国有产权交易的实证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我国资产拍卖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缺陷,政策支持力度也很有限。应积极推动我国国有资产拍卖交易市场的建立与完善,逐步完善产权交易所内部组织,实现国有资产交易的产业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5.
国有资产流失标准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资产转让与产权交易过程中,国有资产是否有流失,一般是看国有资产或产权的转让价格是否与其价值相符。所以,国有资产和产权转让的原则要求就是要使其转让价格与其价值量相当。但是,国有资产的价值量有多少,应该怎样测算,衡量的标准是什么呢?事实上、国有资产在出售转让以前,对其价值的核算、评估只是一种市场预测,它的价值量究竟有多大还是个未知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产品不能由政府人为定价,同样地,国有资产的转让价格也不能由政府指定,政府必须把国有资产推向产权市场进行转让,国有资产价值量究竟有多大,国有资产能否完成价值实现的“惊险一跳”,最终要通过市场检验,在产权市场中,众多的买方共同竞争,与卖方讨价还价,最终形成交易价格,这就是资产和产权的市场形成价格,尽管受供求关系等市场因素的影响,资产和产权成交价格会经常出现一下波动,但只要市场秩序正常,竞争充分,产权交易价格的波动就会始终围绕着价值这个轴心,反映 资产价值量,衡量国有资产价值量的标准只能是市场形成价格,进而,衡量国有资产流失瑕否的根本尺度也是只能是资产和产权的市场形成价格。如果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市场经过充分竞争形成市场价格后,以非市场手段人为压低价格使之以低于市场形成价格出售,则必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16.
国有资产立法的难点张冀湘,王保喜当前,国有企业面临许多困难,发展速度不快,效率普遍下降,特别是由于产权关系不明确、经营管理不善和约束机制弱化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面对这些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紧迫性,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17.
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做到保值增值,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从各地反映出来的情况看,被许多人严厉指责的一些所谓“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似是而非,经不起推敲.真正的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是指在不规范的产权变更过程中,国有资产价值量的绝对减少过程.要堵住国有资产流失的黑洞,必须找准病根,对症下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能只是消极地补漏,必须从搞活国有经济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积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和结构的优化,从整体上提高国有经济的资产质量和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8.
国有资产交易流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需求和国有资产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对此,只有明晰国有资产流转中流转与流失的区别,才能更好地推进国有资产顺畅流转、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资产流失与正常性损失的甄别需要一个客观公允的判断标准,对此可从三方面认定:一是实施的主体具有特定的身份;二是具有特定身份的主体基于主观故意或过失实施了违法行为;三是造成了国家财产的损失和处于危险情形下的事实和结果。国有资产流失与国有资产流转是国有产权变动过程中呈现的两种不同状态的表现形式,它们既有联系,又存在根本界限。辨析国有资产流转和国有资产流失时,切忌通过孤立和静止的论据与观点,进行简单的比对而轻易下结论。尽管国有资产流转为资产流失提供了可能路径,但国有资产流失不是必然只发生在资产流转阶段,引起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和渠道很多,资产流转过程中的资产流失只是一种可能途径。因此,要科学规划和合理规范国有资产流转的程序和机制,消除流转过程中的资产流失路径。  相似文献   

19.
钱庆山 《经济纵横》2000,(9):45-45,64
国有企业“退出”不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退出”后政府可搞好自身定位 ,有利于明晰产权、提高经营者和职工对企业财产的关切度。  相似文献   

20.
陈璐 《经济论坛》1996,(24):13-14
谈国有企业产权交易中的几个难点问题陈璐第一,国有企业产权交易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产权交易中国有资产流失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交易过程中产权出售价格过低。二是交易程度不规范,行政干预多,资产评估往往由行政部门说了算,或者不作评估。三是资产评估缺乏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