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隐性道德教育作为一种间接的、渗透式的德育方法,因其在实施过程中不带强制性而使受教育者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影响。本文分析了德育隐性教育的内涵、特点、功能和途径,具体阐述了高校德育工作中几个隐性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实践与发展,道德教育受到了广泛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是我国高校德育的纲领性文件,该文件要求高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从而明确了我国高校德育建设的实践方向。总之,高校作为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对于加强学生德育建设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加强高校德育建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一、高校德育建设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隐性课程作为一种课程形式,是高校整体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潜藏在教育者的人格、素质之中;潜藏于优美的校园环境里;潜藏于健康、质朴的校园文化之中,还潜藏于人本化的制度及规范之中。重视发挥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校的道德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知性德育就是知识德育、思维德育和知化的教育。注重道德知识的教与学以及道德思维能力的训练,表现对知性的思维逻辑的培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德性培养。生活与道德是一体的,有效的道德教育离不开生活,必须在生活中进行,因此就需要构建一种新的德育模式即生活德育来解决现代德育带来的困境,将道德教育回归到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我国一元价值观受到挑战,德育课程体系过于封闭且教育方式过于单一,德育教育的师生间也存在对立问题,这些都影响着我国德育的顺利开展。我们应该从重视个体差异、多元构建道德教育方式、开放道德教育体系、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等方面作出相应对策,积极借鉴国外成功德育经验,改进和加强我国德育教育。一、德育概念德育就其概念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是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等方  相似文献   

6.
曾术华 《价值工程》2011,30(15):243-243
衡阳是个好地方,但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落后了。改变衡阳旧形象,实现弯道超车,快速发展,必须提高衡阳市民的文明素质。笔者认为,如果依托衡阳丰富的德育资源,强化它的"隐性教育",那么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起点.在大学诚信文化建设中,只有从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道德行为和基本文明做起,有的放矢地对大学生进行诚信道德教育,把诚信的道德教育和德育目标相结合,才能为培养学生远大理想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也才能更好地实现新世纪的道德目标.  相似文献   

8.
曹有光 《价值工程》2010,29(32):243-244
应对高校"两课"德育的局限性需要加强高校隐性德育,文章分析了高校隐性德育的内涵、特征和作用,提出加强高校隐性德育的六项措施,对完善德育体系、提高德育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吕思杨 《活力》2009,(11):77-77
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起点。在大学诚信文化建设中,只有从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道德行为和基本文明做起.有的放矢地对大学生进行诚信道德教育.把诚信的道德教育和德育目标相结合,才能为培养学生远大理想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也才能更好地实现新世纪的道德目标。  相似文献   

10.
张艳 《价值工程》2010,29(24):194-194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精神体现,是做人的根本准则,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生命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由于历史、习惯和心理的原因,当前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德育”的理论和实践中出现了较少区分和界限模糊的现象,本文通过对“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指出“网络德育”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应是网络道德教育,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则应以提高受网络影响者的恩想政治素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作为目标和重点。  相似文献   

12.
白石路  张凤 《河北企业》2013,(11):10-11
<正>学校教育,育人为本;素质教育,德育为先。道德教育作为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最基础性的工作。近些年来,全社会都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建设,尤其是学生公寓的德育建设。学生公寓管理不仅具备学生的生活服务功能,还有另外一项重要的职责:发展学生德性,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德育工作走进公寓也成为了必然,学生公寓成为了课堂之外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3.
隐性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种理念,是教育者将教育内容隐藏在各种载体中,使教育内容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传递给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文章介绍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和特征,通过分析隐性教育的功能进一步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运用隐性教育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调动教育对象内心深处真正的心理需求,针对教育对象接受信息渠道多样化和思想复杂、多变化的特点实施教学。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服务的,它以"育人"为宗旨,与思想政治工作密切配合,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种新的重要的手段和方式,它的价值和潜力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15.
五花八门的网络信息不仅削弱了人们对不良文化的批判能力,淡化了传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而且还引发了青少年不良的心理障碍。所以,一种专指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上开展德育活动的"网络德育"观念随之提出。然而,另一些人则质疑"网络德育"的存在。本文在分析研究这两种观点的基础上,指出我们不应该在意"网络德育"提法,而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传递的特点,对教育对象施加有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和谐德育作为一种德育模式,提出"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是渗透德育的智体美劳全方位教育的和谐","德育的价值在于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在班级管理中和谐德育应体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展开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做到"八个相统一".在这"八个统一"中,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教育方法,引起了学界相关学者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阐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当前的大学德育教学内容进行了全新的探索。主张把传统的“德育”从狭义的纯粹的道德教育转化成一种整体的人文素质教育 ,包括哲学、文学、历史、宗教等人文精神的教育 ,即一种“德性教化”。文章对“德性教化”核心范畴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田惠 《活力》2010,(10)
许多学科都在开展创新教育研究,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然而对于我们的道德教育来说,则不乏空洞而流于形式的说教.虽然我们提出"德育为先",但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我们的德育却缺乏"创新".  相似文献   

20.
德育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道德教育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一定意义上说,德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文教化。德育具有人文精神的内蕴,人文精神又可通过德育得以传导。德育的人文精神与人的个性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德育的人文精神促进个人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体现为对人的价值的尊重、肯定和弘扬。德育的人文精神要求人的个性发展与社会规范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