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自2004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贷款基准利率的1.7倍,即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70%;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2倍,即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可上浮100%。  相似文献   

2.
人民银行从2004年1月1日起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农村信用社孟津县联社把信用社的贷款上浮划分为短期和中长期两个大类,按行业划分为四种,最低上浮幅度为60%,最高为100%。虽然县联社对贷款浮动幅度做了规定,但全县基层农村信用社在2004年新发放的865笔1687万元贷款中有98%以上实行上浮100%,  相似文献   

3.
所谓贷款利率上浮一致性指的是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不是根据借款人的资信情况进行利率浮动,而是统一按贷款利率浮动上限来确定贷款利率的利率管理方式.这种上浮一致性现象在县域经济中较为普遍,据对某县的调查情况来看,除对少数大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未达最高限额外,其他金融机构所放贷款利率均达到了所允许的最高上限(除严禁浮动的个人住房贷款外).笔者认为这种利率上浮一致性的贷款利率管理方式值得探讨,下面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4.
由于银企信息不对称,贷款利率上浮不可避免地会使借款企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带来信贷风险.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双重作用导致了信贷配给的产生,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带来的系统信贷风险的必然选择应该是信贷资产组合.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国家连续放宽贷款利率浮动上限,基层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持续上浮,只有少部分执行了基准利率,大部分“一浮到顶”,个别甚至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浮动上限,笔者对山东省德州市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持续上浮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宋华 《金融与市场》2005,(11):26-29
由于银企信息不对称,贷款利率上浮不可避免地会使借款企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带来信贷风险.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双重作用导致了信贷配给的产生.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带来的系统信贷风险的必然选择应该是信贷资产组合.  相似文献   

7.
利率市场化是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热点.近年来我国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部分地区在改革推行过程中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实施,不但使利率市场化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造成一些负面影响.笔者现就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一味上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了搞活农村金融,根据上级有关执行基准利率文件的精神,我县23个乡镇信用社,从85年四月一日起,全面调整了各种贷款利率档次:医治疾病、购买口粮贷款由原来的月息6.6厘调整为现行的8.l厘;农副产品加工业、商业、服务业、运输业贷款由原来的月息8.l厘调整为现行的9.3厘;乡镇企业贷款由原来的月息8.1厘调整为现行的9.6厘;建房及个人其他生活用途贷款由原来月息9厘调整为现行的9.6厘.同时执行按贷款基准利率浮动,对前两种贷款分别上浮60%和50%;对后三种贷款分别上浮80%.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检验,证明这样的贷款利率浮动模式,有其好处,也有其弊端.好处:一是增加了信用社的贷款利息收入.全县信用社仅是贷款利率上浮一项,每年就增加利息收入150多万元,85年是执行贷款利率上浮的头一年,当年就出现了社社有盈余的新局面,全县盈余总社数比上年增加6个,盈利总额达57.75万元,比上年实际增加26.34万元;二是促进借户精打细算,充分运用自有资金,尽量少要或不要信用社贷款,使农村中近几年来出现的资金供不应求紧张状态得到了初步的缓和;三是使每一个借户在内有动力,外有压力的情况下,用好贷款,不断提高贷款使用效益;四是从利息的物质利益上,促进借户主动及时归还到期贷款,有利于加速信贷资金的周转.但是,我们也应该看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人民银行就存贷款利率水平作了多次调整,对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起了重要作用。1990年6月21日起,技改贷款,由按期限挡次利率,调整为不分贷款期限挡次,以同一利率按委结息,并实行挂息计复利政策。执行以来,利弊并存,笔者都就此略叙一二。一、技改贷款利率调整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上〈一〉技改贷款投入量增加,应收利息大幅度下降,银行自身效益降低,国家通过利率传导机制,间接宏观调控手段,让利鼓励企业进行技改,通过技改体现国家调整产业、产品结构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对31个省市2005-2015年的1~3年期贷款利率上浮幅度进行测算,并通过统计分析与面板模型对其与贷款基准利率的关系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显示:贷款利率上浮幅度与贷款基准利率负相关,贷款利率上浮幅度自2010年开始快速上升;不同地区的上浮幅度差异大,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基准利率调整进行宏观调控时,主要对北京市、上海市的贷款利率形成传递效应,对其它地区的影响相对较小;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基准利率政策的有效性越来越低.因此,为发挥基准利率政策的有效性,应在适度区间进行基准利率调节,加强中国人民银行对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宏观审慎管理能力,同时与数量型货币政策相配合.  相似文献   

11.
孙铭 《金融博览》2004,(6):12-12
“央行下一步将扩大贷款利率浮动范围,将加息的主动权交给商业银行。”央行从事货币政策研究的一位人士日前表示,“这样既可以抑制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又能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  相似文献   

12.
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的管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信用社拓展信贷业务、加大支农投入的积极性.也对农村信用社改善经营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全面放开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方向.但目前放开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的条件是否成熟.关键是要看放开上限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13.
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在吉林省展开以来,成效显著,农村信用社已经成为投放小额农业贷款的主渠道。农村信用社对信贷政策的执行直接影响到农村生产、生活资金供求,进而影响到农民的收入水平。然而近两年,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水平提升较快,农民的融资成本不断增加。为摸清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浮的情况及原因,我们对吉林省榆树市弓棚乡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执行和上浮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4.
《西南金融》2003,(4):5-8
本通过对当前贷款利率的管理和浮动情况、利率风险状况、贷款利率政策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了现阶段利率管理要顺应利率市场化和金融业发展的要求,放松利率管制,增加利率弹性,鼓励商业银行加强业务创新和利率风险管理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改革贷款利率管理的建议经新(一)当前,我国金融体制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正在进行一系列重大改革。针对中央银行(即人民银行)长期以来对贷款利率管理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笔者认为也很有进行改革的必要。这些问题主要是:1、现行贷款利率结构与拓展贷款业...  相似文献   

16.
从2004年10月29日起,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由[0.9,2.0]扩大到[0.9,2.3],并按6个月、1年、1年至3年、3年至5年和5年以上5个期限予以区分,浮动幅度从下浮10%到上浮130%,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定价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为了切实指导辖内农村信用社进行科学的利率定价,近期我们对甘谷县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央行对存贷款利率进行了一系列全面下调.后来,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调动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型企业支持的积极性,对中小企业的正常贷款利率进行了调整;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型企业的贷款利率,在同档次贷款利率的基础上最高可以上浮30%,则月利率由原来最高4.875‰提高到6.3375‰(1年期);然而逾期贷款利率却一直未变,月利率仍为6.3‰(1年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贷款利率放开背景下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行为现状人手,分析了贷款利率上限放开后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行为取向、影响及其贷款利率上限放开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放开的政策建议和具体措施,以更好地促进农村信用社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从始至终贯彻着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原则。也就是在安全性的前提下,加速资金的合理流动来达到最好的收益,特别是在现有资产负债状况下、在现有国家利率政策范围内,如何合理调整  相似文献   

20.
<正>利率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金融机构如何充分发挥利率功能达到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的双丰收,是各家金融机构共同关心的问题。目前开放区贷款利率的确定与浮动不合理。主要是:1、不同性质的企业贷款,基准利率一致;2、不同性质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不一致。这样,会增加金融机构贷款的风险,并影响其业务收入。本人认为: (一)应根据不同性质的企业确定相应的贷款基准利率。国营、国营内联企业风险最小,归入一个档次,利率相对低些;集体、中外合资企业,风险较大,归入一个档次,利率较高;个体、外资企业是私有制企业,风险最大,归入一个档次,利率应最高。 (二)专业银行、金融公司和信用社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应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