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层之声     
《农村金融研究》2014,(9):78-79
胡征成:发挥基层网点功能,做好客户服务工作 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三峡分行胡征成2014年7月24日来稿指出,网点是服务客户、拓展市场的基础阵地,把网点功能发挥好,是吸引客户最基本的途径。当前,银行客户需求日益多元化,银行网点不能只做单功能的"储蓄所"业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办好"金融超市"才是网点发展的方向。发挥好网点功能,要把网点基础功能尽量做全。  相似文献   

2.
招商银行     
《时代金融》2013,(25):44
招行全面实施网点预约服务记者了解到,现在招行手机银行不仅能"网点查询",更能"网点预约",免去了客户排队苦恼。招商银行是最早推出"网点查询"功能的银行,客户可以通过招行手机银行选择排队人数较少的网点去办理业务。办理"网点预约",客户只需通过招行手机银行预  相似文献   

3.
银行物理网点IT布局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在了解什么是良好的客户体验、什么是合理的专业分工和服务流程的基础上,确定银行网点自身科学合理的专业功能布局和服务流程;二是要关注客户能力和经验的变化,合理引导客户参与到网点业务环节中,让客户成为业务的主导者或参与者。  相似文献   

4.
基层网点业务功能分区改造的必要性 1.增强基层网点营销功能的需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金融产品创新不断加强,新产品日渐丰富.银行需要把自己的产品营销给客户.基层营业网点是银行重要的营销阵地,但是,我行基层网点传统的服务模式在网点内部设置上就是一种"守株待兔"式的保守的、被动的服务模式,缺少主动营销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5.
提升网点效能,发挥网点吸储创利功能,是夯实银行业务发展基础,打造一流银行、实力银行最务实的举措。笔者通过一年的基层挂职锻炼实践,深切地感受到基层网点工作的重要性和基层工作的不易,亲身经历了基层工作的艰辛,清楚地看到我们基层网点工作中的长处和不足。本文结合挂职锻炼网点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的工作体会,就网点客户定位、网点服务和网点考核分配等方面谈几点不成熟的建议。农业银行的营业网点包明确网点客户定位,提升中小客户标准化服务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点主动营销能动性。  相似文献   

6.
张燕 《现代金融》2012,(12):11-12
基层网点是银行与客户接触的主要渠道。通过基层网点,银行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客户则通过金融产品实现自身需求,同时,通过网点,银行与客户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可以说,基层网点直接体现了银行的产品种类、业务水平、人员素质、科技发展、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等。面对日益严峻的竞争形势,银行有必要对网点的功能进行认真审视和定位,充分发挥好网点功能,全面提升网点综合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子渠道的应用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客户特别是年轻客户不到银行网点办理业务;据统计2013年某银行有效客户中有六千多万没有到网点办理过业务,2014年前9个月增至七千多万人。在应用移动互联网服务联动客户,推动银行网点经营转型的过程中,某基层银行建立了基于"微信"的金融产品宣传及营销平台,积累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自助式服务和电子银行等渠道以其便利性赢得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但人们还是偏好通过银行网点获取人性化的服务。因此,数量众多的银行网点仍是商业银行发展零售业务的重要手段和有效的销售渠道。为了顺应市场需求、充分发挥银行网点的优势,各商业银行都在积极实现网点转型。网点转型是指网点的业务功能由结算交易型向营销服务型的转变。具体来说,就是用统一的标准规范网点的服务营销模式,实现服务标准化和客户体验的一致性, 客户满意度。银行网点  相似文献   

9.
集聚优质客户、壮大客户基础不仅关系到银行即期指标的实现,也影响到银行的发展后劲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客户基础建设方面,银行基层网点同样扮演着排头兵和探路者的角色,怎样更大程度地发挥好这一层面的能动意识,形成群体合力,值得认真探究。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信任关系的视角,认为信任是银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银行数字化转型必须致力于改进提升或重塑客户信任关系。现阶段线下的机构网点对于建立初始信任以及维系深化信任关系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线下网点的广度、密度决定着银行线上业务的广度、深度。因此,各类银行业机构应把“线上+线下”作为自身实施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路径,一方面全面拓展线上渠道,提升客户体验和服务质效;另一方面把线下网点作为重塑数字时代客户信任关系的重要起点和关键支点,立足本行机构网点实际,优化线下网点布局和建设,推进网点轻型化、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1.
中小型银行在与老牌大银行的竞争中,应克服先天不足、发挥自身优势:增加网点、延伸服务范,向电子化、自助化、全天候发展;注重服务好客户来进行系统的建设和改进;锻造核心团队,培养骨干人员,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积极拓展公司业务中的中间业务,加快业务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天慧 《现代金融》2008,(10):47-47
一是要结合传统的物理网点,整合银行整体资源进行业务创新。将电子银行业务作为对网点服务的补充,在产品创新上更多地考虑方便性和实用性。使客户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银行服务。二是加快打造电子银行品牌。通过对电子银行产品广度和深度加以开发,打造特色产品。广度是指加强业务功能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营业网点客户办理业务排队的问题可以说一直是银行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很多排队的客户怨气冲天,而办理业务的柜员则忙得焦头烂额。银行网点苦无良策,只能被动地通过增开营业窗口、增加柜员来应对。针对网点客户排队,人员紧缺的情况,笔者认为,应创新思路,采取化解措施,把排队客户转化为业务和产品宣传  相似文献   

14.
网点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网点的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最终决定商业银行的竞争地位。经营能力的核心是客户建设。只有抓住客户建设这个根本,才能夯实网点各项业务发展的基础,把网点经营做到实处,实现银客共赢,推动网点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从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入手,阐述了客户建设的"七大"理念,分析了加强网点客户建设的网点客户研究、激励机制完善、客户拓展、客户维护、制度建设、人员管理"六大"基本对策,以期为网点客户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张宏 《海南金融》2010,(2):83-85
高端客户是商业银行经营竞争争夺的重点,在以提高银行网点营销能力和服务能力为目的的网点转型过程中,如何通过网点建设吸引并服务好高端客户,是各大商业银行都在积极思考的问题。目前,银行网点功能大同小异,不能对高端客户与大众客户进行有效隔离,较大程度上影响了银行向高端客户提供差别化服务的效果。本文通过列举当前银行网点对高端客户服务的不足,分析其形成原因与银行选址偏好之间的关系,提出避开闹市,集中专业人员,建立面向高端客户的会员制银行网点的设想,为银行网点转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营业网点客户办理业务排队的问题是银行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排队的客户怨气冲天,办理业务的柜员忙的焦头烂额。银行网点苦无良策,只能被动地通过增开营业窗口、增加柜员来应对。笔者认为针对网点客户排队,人员紧缺的情况,应创新思路,采取化解措施,把排队客户转化为业务和产品宣传营销资源,通过合理引导客户办理业务,见缝插针宣传营销产品,这样既能化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也可以提升服务形象。  相似文献   

17.
银行零售业务的对象为中小客户,包括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它是相对于批发业务而言的。近年来,各家商业银行都在竞相发展零售业务,农行正在努力把发展零售业务作为拓展业务的重中之重,二级支行如何积极配合,加速推进零售业务转型,努力打造成为区域内一流的零售银行,还需要从完善个人金融产品体系、提高零售队伍人员素质、改善网点服务功能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是由原先的储蓄业务发展而来的,那时的银行类似于"生产型"企业,只提供标准化的基础产品,由客户来选购。2005年以来,为了配合客户需求的变化、满足股东对利润的追求,各家商业银行陆续开展了零售业务转型,搞得如火如荼,先后经历了硬件改造、服务提升、培育营销意识和技能等几个阶段,初步完成了从交易结算型网点向营销服务型网点的转变,实现了服务生产力的提升,使传统零售银行从一个"生  相似文献   

19.
银行网点是最基层的物理经营单位,网点的数量和质量能够体现银行的竞争力。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银行传统网点柜面业务量减少、优质客户被分流、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经营效益走下坡路。本文基于对商业银行网点经营现状的实证分析,通过对比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网点的优劣发现:互联网金融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等优势,但不具备银行传统网点的体验感、区域性和可靠性;而银行传统网点在经营特色、服务质量、智能化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未来商业银行应在发挥传统物理网点优势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在网点布局、客户结构、服务模式、产品销售等方面的转型力度,从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给传统网点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倪艾佳 《现代金融》2012,(12):22-23
营业网点是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的前沿,是银行经营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客户需求层次的转变和提升,银行网点服务功能单一、营销能力弱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推进网点转型,强化网点功能建设,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