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5 毫秒
1.
水稻是农业大省安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常年生产面积和总产分别位居全国水稻生产的第5位、第7位。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步伐加快,水稻生产面临着劳动力季节性短缺逐年加重、插秧成本高、生产粗放、直播稻面积扩大等诸多问题。因此,大力发展机插秧势在必行,但其对配套的育秧技术和秧苗素质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2.
“县财政将拿出专项资金,争取2013年全县水稻机械插秧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占水稻总面积的80%左右,基本实现水稻机械插秧全覆盖。”一见面,凤台具农委副主任朱末兴便兴奋地眚诉记者,为进一步扩大水稻机械插秧面积,大幅度提高水稻机械化生产水平,切实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该县以示范区建设为重点,通过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农机与农艺相结合、资金扶持和社会化服务运作方式,全面推广水稻机械插秧技术,争取工作年实现水稻机械化插秧全覆盖。  相似文献   

3.
一、辽宁省建设优质稻米生产基地的条件。(一)水稻面积大,产量高,商品率高,经济效益高。全省现有水稻面积648.5万亩,平均亩产1,021斤,总产66亿斤。水稻是我省主要细粮作物,在粮食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水稻面积占粮食作物面积的15.8%,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24.3%。在面积上玉米第一位,高粮第二位,水稻第三位;在总产量上,玉米第一位,水稻第二位;在单产上,水稻第一位。全省商品稻谷36亿斤,商品率达50%以上。据省粮食局1979年调查,亩纯收入水稻为67.25元,玉米为18.48元,高粮为11.17元,谷子为8.04元,大豆1.29元,谷子为16.15元,水稻收益在几种粮食作物中最高。  相似文献   

4.
水稻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总产最多、单产最高的粮食品种,在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历来处于主导地位。在过去30年中,水稻面积占我国粮食总面积的30%左右,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0%左右,占谷物总产量的45%左右,占商品粮的50%左右。我国是世界上的水稻生产大国,稻谷面积居世界第二位、总产居第一位、单产居第十位。自1980年以来,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约占全球的23%,稻谷产量占全球的30%以上。可以说,稳定了水稻的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就稳定了我国的粮食供给;发展了水稻产业,就极大地发展了我国粮食产业。我国稻米消费和需求情况西方国家以小麦消费为主,…  相似文献   

5.
《江苏农村经济》2014,(5):14-14
今年江苏水稻机插秧面积将达2550万亩,机插率达到75%,机械化种植水平将达80%以上,基本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  相似文献   

6.
我国稻米需求和生产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总产最多、单产最高的粮食品种。我国是世界上的水稻生产大国,稻谷面积居世界第二位、总产居第一位、单产居第十位。自1980年以来,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约占全球的23%,稻谷产量占全球的30%以上。可以说,稳定了水稻的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就稳定了我国的粮食供给;发展了水稻产业,就极大地发展了我国粮食产业,其作用和意义重大。一、稻米消费情况西方国家以小麦消费为主,稻米只作为替代品和补充品。而我国不同,稻米是城乡居民最主要的口粮,在粮食消费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一)稻米消费的一般特性1、占粮食消费的比重大。目前…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和科技的进步奠定基础,因此,要重视农业发展,尤其是水稻机插秧育秧效果,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水稻机插秧育秧和高产栽培技术,其目的就是为进一步推广水稻机插秧的重要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水稻大棚育秧的特点与优点1.水稻育秧保温方法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从事水稻生产的劳动力老龄化现象凸显,以手工插秧为主的传统水稻种植方式不能适应水稻生产发展的要求。水稻机械化种植逐渐成为我国现代稻作技术的发展方向。育秧是水稻机插秧成功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水稻机插秧育秧除了存在播种量大、秧苗素质差、机插秧秧龄弹性小等问题外,在北方寒地稻区和南方连作  相似文献   

9.
水稻育插秧在水稻作物全生育过程中至关重要,采用机械化育插秧能够大大提升水稻生产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水稻育插秧技术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水稻机械插秧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现代农业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水稻插秧的机械化生产作业,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重要基础。而为了真正发挥机械插秧的优势,需要农户做好秧田准备、插秧、秧田管理、病虫害等工作。本文具体介绍了水稻机械插秧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希望为现代化水稻种植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高邮市界首镇依托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成立了“界首镇水稻生产服务合作社”,合作社社员每亩水稻面积只需交上95元,便可享受合作社的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管理、统一机插、统一植保的一体化服务,让广大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目前合作社涉及服务农户5100多户,机插秧面积达117万亩,占全镇水稻面积的50%,深受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12.
金坛是全国优质粮生产基地县(市),水稻常年种植面积32万亩左右,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是广大农民梦寐以求的、也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十五”以来,金坛市按照省委、省政府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部署和要求,以实施“十五”、“十一五”省级农机化综合示范县(市)项目为契机,以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为重点,吹响了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号角。2004年,全国水稻油菜生产机械化现场会在金坛市成功召开。  相似文献   

13.
充盈米袋子     
水稻 要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和品质。水稻是全省城乡居民的主要口粮,是确保全省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同时,稻田本身就是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近几年,全省水稻总产一直稳定在330亿斤以上,居全国第2位,单产居全国水稻主产省之首。发展水稻生产必须继续落实好加强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加强稻田规划与保护,确保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3000万亩以上,建立一批单产700公斤以上的万亩示范基地,力争通过3—5年努力,基本实现全省水稻生产优质化。  相似文献   

14.
宝应县惠农机插秧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4年9月,现有成员671人,拥有步行式插秧机194台.今年,合作社机插秧面积达5.36万亩,占全镇水稻面积的85.1%.近年来,合作社规范运作,服务农民,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08年被评为扬州市"十强"农民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15.
粳稻是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面积、产量位居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第二位,是全国粳稻生产第一大省。2011年,全省水稻面积5171.3万亩,产量2062.1万吨,占黑龙江省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的25.1%和37%。今年黑龙江省粮食种植按照“955”结构进行调整,水稻预计达5300万亩以上,水稻面积比上年增加129万亩,增幅2.5%。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简要分析了机械化插秧的育秧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机械化插秧的育秧技术不但减轻水稻生产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而且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千千万万农民多年梦寐以求的种植方式,达到省工节本,增产增效的目的,实现广大农民几千年来插秧不弯腰的夙愿。实践证明,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有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前景和需求。  相似文献   

17.
水稻是广东的主要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为2139千公顷,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对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水稻生产机械化主要是水稻生产过程中的机耕、机插和机收三个主要环节。目前广东水稻的机耕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机收“十五”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2005年全省耕整地机械化作业水平为63.49%,机收水平已达到16.87%,收割机拥有量8000多台。但水稻栽植环节机械化水平仅为0.16%,成为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水稻插秧是水稻生产过程中劳动强度最大、农时最宝贵的关键环节之一,是最迫切需要进行机械化…  相似文献   

18.
<正>水稻是农业大省安徽重要粮食作物,夺取水稻生产丰收,对于实现全年粮食总产目标任务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安徽继续把发展水稻工厂化集中育秧、大力推广机插秧作为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重点示范工程,在2012年水稻主产区30个试点县基础上,2013年扩大到43个试点县,开展工厂化集中育秧及机插秧试点示范,成效显著。2013年10月末,记者就安徽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建设试点工作采访了省农委副主任王华。  相似文献   

19.
武丰 《农家之友》2009,(13):32-33
文章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简要分析了机械化插秧的育秧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机械化插秧的育秧技术不但减轻水稻生产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而且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千千万万农民多年梦寐以求的种植方式,达到省工节本,增产增效的目的,实现广大农民几千年来插秧不弯腰的夙愿。实践证明,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有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前景和需求。  相似文献   

20.
<正>超级稻机插秧技术现场会在建三江召开 5月18日至19日,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一行到黑龙江垦区调研。张桃林要求,黑龙江垦区要重科技,上标准,大力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促进水稻高产稳产,为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起到示范、引领和借鉴作用,成为农业科技的示范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