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吴剑 《宁波通讯》2014,(17):18-20
2005年、2008年、2011年,宁波连续三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成为浙江唯一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的城市。从首获"文明城市"称号至今,整整十年。十年间,宁波对于"文明城市"的定义不断丰富与升华,不仅是单一的环境整洁、管理有序,更赋予其爱心之城、道德之城的内涵。今年是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总评之年、决战之年。  相似文献   

2.
<正>从2005年我市首获"文明城市"称号至今已有十年。十年来,宁波究竟凭借着怎样的优势蝉联"文明城市"之殊荣?各级各部门究竟作了多少具体工作?收获哪些成效?今年是第四轮全国文明城市的评选表彰之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的目标,然怎样实现这一目标?带着这些问题,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李正平。  相似文献   

3.
刘奇 《宁波通讯》2014,(17):14-15
<正>今年是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总评之年、决战之年,再过2个多月,我们将迎来全国文明城市的全面检查和验收。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动员大会,目的就是动员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全民发动、全力冲刺,力争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四连冠"。一、文明城市创建是综合实力的大比拼,必须拿出勇争一流的劲头2005年、2008年、2011年,宁波连续三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成为浙江唯一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的城市。实现"三连冠"来之不易,但要保住这块"金字招牌"  相似文献   

4.
《宁波通讯》2008,(7):I0004-I0005
2005年10月26日,港城宁波被评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近5年来,我市从未放慢过文明城市创建的脚步,“爱心之城”、“幸福之城”、“民乐之城”、“生态之城”等品牌进一步打响,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更加广泛地惠及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5.
正一座城,该有怎样的底色,才能映衬出色彩斑斓的图景?一座城,该有怎样的品格,才能让全体市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港城宁波给出了两个字的答案——文明。2005年10月,宁波首捧全国文明城市奖牌,成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之一;2017年11月,宁波第五次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创下"五连冠"的辉煌,成为全省唯一、全国仅有的六个"五连冠"城市之一。十多年的文明城市创建之路,宁波一直在路上。  相似文献   

6.
正编者按:2020年是宁波市高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决战决胜之年。对宁波而言,今年文明城市创建的背景尤为特殊、意义尤为重大。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宁波之后,宁波迎来的首个全国性荣誉复评大考,是宁波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的一次全面展示,是对市域治理成效的阶段性检验,对于坚定信心、勠力同心,确保实现"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全国文明城市是由中央文明委命名表彰、全面评价一座城市的最高荣誉。2005年,包括宁波在内的9座城市获得了这一殊荣。10年之后,就在前天,宁波实现了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此时,连续四次获此殊荣的"老字号"全国文明城市一共6个。宁波如同一个获胜的马拉松运动员,面对沉甸甸的  相似文献   

8.
《宁波通讯》2012,(Z1):35-36
2005年10月26日。2009年1月20日。2011年12月20日。三个普通的日期,但对宁波人来说,它们很特别、很温暖、很自豪!在这三个日子里,在同一个地方——北京,传来喜讯:宁波荣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宁波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宁波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  相似文献   

9.
正编者按:2017年11月17日上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举行。宁波市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成功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此外,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县级市和县)名单中,余姚市榜上有名,成为宁波首个获得此项荣誉的县(市)。捷报传来,满城欢喜。文明是城市软实力最精准的"标尺"。"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灿灿的奖牌,是对宁波  相似文献   

10.
正全国文明城市是综合性最强、含金量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城市荣誉,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发展水平、综合实力和市民素质。自2005年以来,宁波已连续五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5月19日,宁波召开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动员大会。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在会上强调,要确保高分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六连冠",为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增光添彩。在这场"总攻"号角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宁波把志愿服务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的重要载体,作为打造"在宁波,看见文明中国"品牌的重要内容,"志愿之城"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目前,全市有214万注册志愿者,1.4万个志愿服务组织,23个单位和个人被评为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随手志愿"已渐成宁波城市风尚,成为宁波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争当"重要窗口"模范生、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的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12.
<正>11月14日,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和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的往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公布。宁波市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成功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县级市和县)名单中,余姚市榜上有名,成为宁波首个获得此项荣誉的县(市)。全国文明城市是综合性最强、含金量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城市荣誉,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发展水平、综合实力和市民素质。在全国文明城市的榜单上,连续五次刻上宁波的名字,来之不易,凝结着全市人民的  相似文献   

13.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和北京奥运会举办之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同时,今年也是宁波计划单列全面实施20周年和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之年,是第二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参评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4.
<正>继2005年成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2008年蝉联成功后,宁波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在新的起点上,用更新的标准、更高的要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两年来,宁波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党委政府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全力支持,市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持续提高,560万居民和400多万新宁波人的生活质量持续改善,真正体现了"以  相似文献   

15.
11月14日,从北京传来喜讯:在中央文明委公布的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往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中,宁波市赫然在列。这意味着宁波成功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这也意味着宁波拿下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全国文明城市是体现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的最高综合性荣誉,是一座城市含金量最高的奖牌。"五连冠"的获得,是对宁波经济社会发展、港口城市建设、市民素质等方面的再次肯定。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背后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推动,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宁波通讯》2012,(19):35-36
2005年10月26日。2009年1月20日。2011年12月20日。三个普通的日期,但对宁波人来说,它们很特别、很温暖、很自豪!在这三个日子里,在同一个地方--北京,传来喜讯:宁波荣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宁波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宁波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4月4日下午,市委、市政府举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总结表彰暨动员部署大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郑栅洁在会上强调,全市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五连冠"为新起点,把文明城市创建与开展"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紧密结合起来,焕发争先进位的激情,弘扬真抓实干的作风,加快推进全域化高水平文明城市建设,努力把宁波建设得更加富裕、更加文明、更加和谐,让全体宁波人共享东方文明之都的荣光。  相似文献   

18.
正宁波作为全国率先探索实践"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的城市,从2017年开始,依托"阿拉警察"App,在全国率先探索互联网环境下的身份验证新模式。2019年5月,宁波制定覆盖全市827家单位的《深入推进"减证便民"改革打造"无证明办事之城"实施方案》,明确了改革目标、改革措施、任务分工和实施步骤,为有序推进"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改革打好基础,"无证件办事"和"无证明办事"高度融合,让群众和企业办事更方便。2020年9月1日起,宁波全面实行"无证件(证明)办事"。  相似文献   

19.
正"十三五"时期宁波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与之相应,宁波也要实现从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迈进。文化强市建设的一个重点任务就是建设"文艺之城",进一步增强文艺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根据宁波城市文化特点及现实基础,接下来将重点在打造"书香之城""影视之城""音乐之城"上做文章,在更高水平上推动城市文化内涵发展,在"三城"建设中打造一批文艺精品,为全省全国文艺繁荣发展做出宁波贡献。  相似文献   

20.
邹斐 《宁波通讯》2012,(23):62-63
2005年10月,宁波首获全国文明城市奖牌,成为首批全国9个文明城市之一;2008年,宁波又获这一殊荣;去年,宁波再一次蝉联。文明城市创建已经成为助推宁波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站在新的起点,面对群众的新期盼,如何在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中,审慎考量当前创建工作的得失,精心打造创建品质提升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