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老子曰:"上善若水"。进入鄞江镇界内,随处可见大小河流,内河道纵横交错,川流不息。水质大多清澈见底,河边浣洗者怡然自得。由于镇西为四明山区,丛山叠嶂,绿木森森,泉溪充沛。故此,古镇多水。汇集四明山区之来水,经大皎溪、小皎溪、樟溪、桓溪、中溪、龙王溪等,集为光溪而注入古镇;在鄞江镇西侧,光溪又呈丫形分为两支:一支为南塘河,俗称上河,经镇中心流过鄞西平原,直通宁波城内;另一支同样穿镇而过,名为鄞江,汇入奉化江称鄞奉江,流经宁波市区三江口成甬江,最后从镇海口流入东海。所以,光溪不仅是鄞江的母亲河,亦是宁波的母亲河。  相似文献   

2.
陈时 《宁波通讯》2014,(18):36-43
老子曰:"上善若水"。进入鄞江镇界内,随处可见大小河流,内河道纵横交错,川流不息。水质大多清澈见底,河边浣洗者怡然自得。由于镇西为四明山区,丛山叠嶂,绿木森森,泉溪充沛。故此,古镇多水。汇集四明山区之来水,经大皎溪、小皎溪、樟溪、桓溪、中溪、龙王溪等,集为光溪而注入古镇;在鄞江镇西侧,光溪又呈丫形分为两支:一支为南塘河,俗称上河,经镇中心流过鄞西平原,直通宁波城内;另一支同样穿镇而过,名为鄞江,汇入奉化江称鄞奉江,流经宁波市区三江口成甬江,最后从镇海口流入东海。所以,光溪不仅是鄞江的母亲河,亦是宁波的母亲河。  相似文献   

3.
《宁波通讯》2013,(10):62-65
甬江防洪工程甬江防洪工程是建设防洪防潮治涝综合体系的关键工程,项目已列入《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工程共需整治河道85km,修建堤防168km。项目实施后,甬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堤防将达到20~100年一遇防洪标准,基本形成沿江鄞东南、鄞西、江北平原和奉化江口平原、余姚丈陆平原的防洪达标,有效保护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的鄞州、江北、奉化市和余姚等地。"十二五"期间,将  相似文献   

4.
<正>在海拔800多米的杖锡山麓下,有一个群山环抱奇岩危耸的高山古村,这就是名闻遐迩的世外桃源李家坑村。李家坑地处杖锡山心,东面溪对岸是桃树横,南面是后龙岙,西面八穴坪与百步阶接壤,北面燕崖岭与余姚大岚山相连。抬头远眺,便是后湖岗,榧树潭水库拦坝于此,飞流直下。一条宽阔的樟溪穿村而过,带着余姚、奉化和鄞州三地的人文气息和悠远历史,自西向东流经樟村、鄞江、洞桥……沿村的环溪路东通宁波市区、北接奉化与余姚。李家坑犹村口耸立着一块"四明山漂流大峡谷"的石碑,  相似文献   

5.
正天气虽寒,姚江二通道(慈江)工程化子闸泵站建设现场却热火朝天。据市水利局消息,2017年全市完成水利投资103.6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其中重点工程完成投资83.5亿元。在加快推进姚江"6+1"工程的基础上,宁波市今年将精心谋划一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水利项目,启动海曙西部沿山干河、东江、剡江奉化段堤防整治二期、小浃江整治工程鄞州段等项目前期工作,推动鄞东南  相似文献   

6.
《宁波通讯》2013,(10):98-99
灵桥俗称老江桥,横跨宁波三江口南侧的奉化江,连接城内与江东,是宁波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大型桥梁,其历史与宁波城一样悠久。公元821年,宁波城从鄞西的鄞江桥搬到三江口。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三江口出现了第一座桥梁。明州刺史应彪在东渡门外奉化江口架设"东津浮桥"(后移置今灵桥址)。当时的"东津浮桥"是用16只船排成一列,上铺6尺宽木板,以篾索维系两端而成,桥长55丈,据说通桥当时天空出现彩虹,即立桥名为"灵现桥,"这就是最早的灵桥。原本此地风  相似文献   

7.
<正>这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的小镇,同时也是极具人文特色的小镇——她叫鄞江。从四明山麓缓缓流下来的溪水,在这里汇聚,成为清澈见底、奔流不息的"宁波之根"。古镇东去宁波平原,南入山去奉化,西通四明山,北去梅园、蜃蛟,造就了"四明锁钥"。良好的自然生态,不仅吸引着不少游人前来一探自然的奥秘,也让众多的体育爱好者纷纷前来挥洒汗水:  相似文献   

8.
<正>鄞江即小溪,隋唐跃为浙东政治中心尽管宁波平原在秦代设县时,已有三个县域,即鄞、鄮、句章,会稽郡共十五个县,无疑这是设置最密集的区域之一。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宁波却一直属于越文化之下,宁波表现出文化的区域特点,是在鄞西平原成熟之后。由此,鄞江镇不仅是甬上文化初成的见证者,也是甬上文化最原初的铸造者之一。在鄞江,沉淀着宁波从越文化脱壳而飞的一段辉煌史。隆安五年(401),刘裕撤退到现在的鄞江镇,修筑句章新城,称小溪镇,始为县治,  相似文献   

9.
正塘溪镇位于鄞东南,是山区半山区乡镇,亭溪、梅溪为镇域两大主干溪流,也是大嵩江、咸祥河的源头。这里是鄞州区的水源地之一,关系到几十万人的饮用水安全。如今走在梅溪河畔,随时可见清澈河水、秀丽风景,而此前这里曾杂草丛生,不时有垃圾等漂浮物。这一变化,得益于塘溪镇全面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近年来,塘溪镇按照"防范洪水、治理污水、清净河水、安全饮水、综合用水"  相似文献   

10.
<正>走马塘之名称始于唐。据旧志载,唐时,"两浙兵马钤辖张仁皓骑从往来于此,故名之。"当时,塘外就是流向宁波城外的奉化江,塘内就是水丰田肥古村落。据《陈氏宗谱》载,北宋开宝四年(971),姑苏陈矜中进士,后勤政爱民。后其子陈轩任明州录事,为父守孝而迁居茅山之阳走马塘,此后陈氏子孙繁衍,耕读传家,渐成鄞南望族。据《宗谱》记载,自北宋至明清,陈氏族内中进士76名,任职地方官吏161人。宋徽宗敕封走马塘为"忠孝里",走马塘在鄞南平原上堪称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11.
陆莹 《宁波通讯》2014,(18):76-79
<正>当前,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保护古镇、开发古镇、传承文化,发展旅游产业,越来越被各地所重视。今年5月份,市政府专门召开了协调会议,作出了保护鄞江古镇的决定,并提出了风情古镇、山水小城的总概念。在保护开发鄞江古镇缓缓拉开序幕之际,鄞州区委区政府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来把脉古镇,通过策划、规划,再到保护建设,探讨小镇的保护与开发的定位、资源的整合、产业发展的方向、开发的秩序、以及保护开发的模式等等,为打造"鄞江新城"出谋划策。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院院长娄庆典认为,鄞江的资源丰富品质高,要从大视角看鄞江旅游的整体发展,不要局限鄞江  相似文献   

12.
<正>在老宁波人的记忆中,宁波有一东一西两座千年古桥,东边为江东的张斌桥,西边为鄞州的鄞江廊桥。张斌桥始建于900多年前的北宋,于上世纪80年代末被拆除;鄞江廊桥始建于1000多年前的唐代,于上世纪70年代末被拆除。3月29日上午,重建后的两座古桥同日落成,重现人们视野之中。3月29日上午,浙东名桥——张斌桥在阔别26年后,在鄞州区下应街道西江古村迁建落成。  相似文献   

13.
点赞宁波     
<正>北仑:小浃江获评浙江"最美家乡河"近日,2017浙江"最美家乡河"评选结果出炉。北仑小浃江成为宁波市唯一入选河道。目前,小浃江已建成生态河道35公里,绿化面积87.3万平方米,水质由原来的劣Ⅴ类水提升至Ⅲ类水质标准。同时,北仑区积极探索河道治理后的巡查、保洁、养护等管护工作,形成制度健全、措施有力、全民参与的河道治理管护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宁波通讯》2013,(8):2+1
鄞州区横溪镇位于鄞州区南翼,镶嵌于鄞东平原与金峨山麓之间,属山区半山区,据《鄞县通志》记载:固有溪横亘镇上,故得其名。镇域东邻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南毗奉化市,西接姜山镇,北枕云龙镇,曾是鄞州的五大建制镇之一。有"鄞南福地,灵秀横溪"之美誉,距宁波市区22公里。面积92平方公里,由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个社区组建而成。全镇在册人口27860队,外来人口17869人。镇域交通  相似文献   

15.
江河水 《宁波通讯》2014,(18):50-55
<正>桥应该是江南水乡最有特色的代表性景物。鄞江的桥颇具江南水乡的桥梁特色,样式繁多,有单孔石拱桥如光溪桥、蜈蚣桥,有三孔石平桥如六贵桥,还有屋盖式风雨廊桥如悬慈桥以及亭阁式的梅园大桥等。如果你到过鄞江,便知道这里该就是元人马致远笔下的"小桥流水人家"吧。在这各式桥梁中最有名的当是位于它山堰下游约一华里处的鄞江桥,曾被冠以"廊桥圆梦"。鄞江桥传承了古镇的历史文脉,与四乡百姓的烟火生活息息相关。鄞江之上的鄞江桥,据考证始建于宋。当时称为"大德桥",又称"大德公桥"。宋代此桥,非常简易,只是以木桩为桥脚,上铺竹条编织物的竹木桥。鄞江上的这座简易竹木桥,虽时遭洪水冲击而毁坏,但因简单,所以修复也较为容易。  相似文献   

16.
皎口水库位于鄞西奉化江支流,樟溪上游的大皎、小皎二溪汇合处——密岩村。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供水、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控制集雨面积259平方公里,总库容1:2亿立方米。工程于一九七零年五月动工,一九七三年五月大坝封孔蓄水,一九七五年一月竣工,一九八四年至一九八七年底又进行了保坝工程。水库主要工程有大坝、溢流段、泄洪洞、发电输水洞、电站等水工建筑物组成。大坝为浆砌块石砼重力坝,坝顶长407米,宽10米,高67.4米,坝顶高程79.4米。溢流闸宽60米,溢流堰顶高程694米,装有弧形铡闸门6——10×5.25米,最大下泄量为3821秒立方米,泄洪洞断面3.2×4.2米,配深孔弧形钢闸门,最大下泄量为170秒立方米。发电输水洞直径3.2米,长42.6米,电站装  相似文献   

17.
奉化江在奉化境内叫县江,历史悠久,因流经县城而得名,干流长77公里,发源于大堰镇董李的第一尖,是奉化的母亲河。蜿蜒曲折的县江流经大堰、尚田两镇进入城区,至宁波三江口与甬江、姚江汇集。一江清泉穿城而过,给秀美的奉城增添了几分灵动与妩媚,山在城中,水穿城过,碧水蓝天,青山绿树,世世代代奉化人为之骄傲。  相似文献   

18.
宁波市鄞州区章水镇是鄞西历史名镇,地处四明山东脉,与奉化、余姚两市交界,素有四明锁钥、两皎咽喉之称。镇域面积146平方公里,下辖2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近3万。章水山水秀美、人杰地灵、民风纯朴,是闻  相似文献   

19.
每次顺流而下过巫峡,总是对云障雾锁的山谷里汨汨流出的清澈溪流暗暗出神,这峰回溪转的深处会不会是桃花源的另一个洞口呢?当告别了白帝城,解缆放舟一夜之后,我们终于踏着晨雾迷离的小路来到了两峰夹峙,青天一线的大宁河入口,那份激动与好奇就与这湍急的溪流一般,...  相似文献   

20.
《宁波通讯》2013,(5):66-67
如何确立鄞西南地区的发展定位,激活区域整体活力,促进四明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亟待解答的课题。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简略的分析,抛砖引玉,以期引起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一、鄞西南地区的发展优势鄞西南地区是由鄞江镇、洞桥镇、章水镇、龙观乡组成的行政区域,章溪、鄞江、南塘河水系贯穿其中,形成相对独立而完整的区域格局。区域面积达314平方公里,有行政村62个、居委会3个,常住人口8.6万人、外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