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毛健 《企业家天地》2009,(7):209-210
死刑是剥夺人的生命的最严酷的刑罚,因此,历代开明的统治者一般都慎重对待死刑,并从制度的层面上规制死刑,尤其体现在对判决死刑的程序、对死刑执行的司法监察方面.  相似文献   

2.
2007年1月最高法院收回了下放多年的死刑复核权,对死刑复核权的争论暂时告一段落.死刑复核是我们从中华法系的中的优良传统借鉴而来的,在现阶段还不能废除死刑的我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存在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是我国既保留死刑又慎用死刑的调节器.我国的死刑复核程序经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已逐渐成熟,但还存在着一些尚未克...  相似文献   

3.
死刑核准权已经收归了最高人民法院,这种经历了辩证否定的权力回归是法治的胜利。但是随着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与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的的程序还存在一些纰漏和不足,如证明标准问题、审理方式问题、辩护权问题、人民检察院及被害人是否应当参与的问题等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我国当前死刑复核程序在核准权的行使、程序的启动及其审理方式上均存有一定缺陷,有必要在保留的基础上从以下面加以完善:即最高人民法院要收回死刑核准权;改变死刑复核程序的庭审方式,建立开放式的死刑复核程序。  相似文献   

5.
废除死刑已成为全球发展趋势,我国是世界上仍保留死刑制度的国家之一,当前,我国的死刑执行情况不容乐观,废除死刑的征途任重而道远.死刑的存在不利于人权和刑罚目的的实现,同时,死刑也是成本最高的刑罚方法.废除死刑需要我们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即引导民意对死刑形成理性认知;改革刑罚体制,完善死刑替代措施;立法上逐渐削减死刑罪名数量,限制死刑适用范围;司法上严格限制死刑适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法制的完善,在死刑核准权问题上仍沿用非正常时期采取的下放给各高级人民法院和解放军军事法院的做法,越来越受到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质疑和批评。为保证死刑案件的质量,统一行使死刑核准权日渐受到社会的重视与关注。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分院统一行使死刑核准权是众多解决办法中较为稳妥的一种。  相似文献   

7.
我国几乎是世界上保留死刑罪名最多的国家,在司法实践中虽然有诸多限制死刑适用的措施,但实际作出并执行的死刑判决仍然较多,国内许多学者提出应当废除死刑,原因包括死刑本身违法、死刑不可逆转、死刑对犯罪行为的遏制作用有限等等,但从我国的民意基础、刑罚结构以及死刑的发展趋势来看,现阶段我国应当保留死刑,并通过减少死刑罪名、规范死刑适用标准、限制死刑适用对象等措施来完善我国死刑制度,限制死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8.
丁玉明 《全国商情》2009,(6):118-120,122
注射死刑不是一种独立的刑罚种类,而是法定的死刑的一种独特的行刑方法.1997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212条明文规定:"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1996年,自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首次执行了注射死刑开始,我国已有十年注射死刑司法实践.本文就我国普及注射死刑进行了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提出一些立法完善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死刑的存废是一个热议话题,理论众多,但目前全球范围内仍有不少数量的国家保留了死刑制度,因此死刑不引渡便有了存在的市场。对于保留死刑制度的国家来讲,如何将本国犯有严重罪行,有可能判处死刑或执行死刑的犯罪嫌疑人或罪犯引渡回国接受法律惩罚,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国作为一个保留死刑制度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量的贪官外逃,对死刑不引渡的研究也变得非常有现实意义。文章试图以人道主义作为突破口,浅析该原则与国家主权的关系,并提出对该原则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死刑所确立的复仇模式在现代的法治环境中已经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其弊端,尤其是死刑的执行淡化了社会对于死刑犯人所应负的责任,在另一种意义上成为一种司法的不公正和低效率。考察死刑的存废,除了其自身存在的有用性,一定要确立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1.
张永强 《大众商务》2010,(1):236-236
死刑所确立的复仇模式在现代的法治环境中已经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其弊端,尤其是死刑的执行淡化了社会对于死刑犯人所应负的责任,在另一种意义上成为一种司法的"不公正"和"低效率"。考察死刑的存废,除了其自身存在的"有用性",一定要确立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2.
死刑执行方式在各个时代都有其特点,并随着历史发展不断变迁,它的变更归根到底都是由当时的经 济、政治、人文状况等许多因素决定,且一旦变更必定会对死刑观念产生重要影响。注射刑不仅是中国对死刑刑罚方 式的一项改革,它还有更深刻的迈向现代文明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死刑存废之争自贝卡里亚起历经200多年,至今仍然是人们争论的热点.本文对死刑滥用之负面效应和死刑本身之存在合理性进行了合理区分,认为死刑滥用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不足以成为废除死刑的理由.并从各个角度对200年来死刑存废之争的双方主要争点进行了评析和梳理,得出的结论是死刑必须有限的存在.因为犯罪在人类社会是不可能消灭的,死刑作为人类社会保全自我延续和生存的必要手段,它在特定的盛世可以备而不用,但是绝对不能轻易的抛弃.  相似文献   

14.
自200多年前贝卡利亚提出废除死刑的观点以来,死刑的存废问题在学术界就一直争论不休。文章就死刑废除论者的主要论点做了简单介绍以及剖析,并且就刑法修正案八进行分析,阐明自己关于死刑存废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刘慧平 《企业家天地》2011,(11):195-196
死刑存废之争已经持续了200多年.在中国,有关死刑存废的研究与争论近年来达到了一个高峰,无论是支持保留死刑的还是要求废除死刑的人都可以举出一大堆的理由.笔者拟从法伦理学的角度对死刑存废的问题进行一些探究,在对死刑废除论起源考察的基础上,分析死刑存废与人性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中国的传统刑法文化因素,得出的结论认为,在中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应该要保留死刑,但必须要坚持慎杀少杀的司法原则,保留死刑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对个人的人身安全都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韩两国作为同具有东方文化传统而且都是在亚洲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目前都保留有死刑,且两国的死刑罪名数量均相当多,但是在死刑实际适用数量上却有明显的不同。分析两国死刑的现状,探讨其深层原因,从中得到某些启示,对我们稳妥地迈向死刑废止之路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从思辨角度对死刑存废问题加以论说。首先,论述的是死刑是否正义,是从两方面论述的:一是人的生命权是不是人的最高权利;二是血腥复仇的变体是否是正义的。其次,从功利主义的角度分析死刑废止对社会的影响:第一,死刑是否有威慑力;第二,是否有非极刑的替代措施可以代替死刑;第三,从受害人角度分析死刑存废。  相似文献   

18.
死刑复核程序作为独立于两审终审以外的特别程序,是中国司法制度之特有。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推进,死刑复核程序之弊端日益凸显。只有了解了死刑复核程序的具体性质和弊端,才能保证死刑案件的质量,更好地保障生命权。  相似文献   

19.
死刑政策是死刑立法和死刑司法的"灵魂"和"统帅",对死刑的适用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我国从目前的政治、经济实际出发,在现行刑法中保留着死刑,且死刑适用范围广泛.本文以我国目前死刑政策的演变为主线,从理论、实践、立法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现行的死刑政策进行了较为详细和系统的阐述和评说.本文拟就死刑在我国存废的命运以及相关死刑政策的改革路径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死刑作为刑罚中最严厉的一个刑种,在当形势下保留是必要的。当然死刑的严厉性与无法改正的特点,也决定了必须慎用死刑。我国目前存在着死刑适用扩大的趋势,因此,严格遵循死刑适用的原则。也就威了立法与司法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